- 成语、典故、寓言故事中的哲学寓意
- “小桥流水人家”,为何如此有意境
- 求一句哲理名言或者经典名句带枫字的 最好枫是第一个字或者最后一个字
- 你遇到过什么神奇的事吗
- 古人说:“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这个洞是不是时光隧道
成语、典故、寓言故事中的哲学寓意
1.拔苗助长: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遵循客观规律为基础;违背客观规律就会遭到它的惩罚.
2.守株待兔:把偶然当必然,把现象当规律.
3.刻舟求剑: 否认物质是运动的,不懂得绝对静止的事物是没有的.
4.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物质运动是有其规律的;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
5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既要遵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6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行而上学孤立地、片面地看问题.
7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
8杞人忧天:否认物质运动规律的客观性.
9 喜鹊叫喜、乌鸦叫丧:否认事物联系的客观性.
10量体裁衣、对症下药:从客观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1张冠李戴、良莠不分:抹杀事物矛盾的特点,混淆事物的性质.
12白马非马:割裂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主观任意地玩弄概念的诡辩论.
13画龙点睛:做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抓住主要矛盾.
14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任何事情都在一定条件互相联系着,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15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事物的变化发展从量变开始,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1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重要条件.
17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18画蛇添足: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原本怎样,人们就应该如实地反映它,决不能主观地、任意地歪曲它.
19掩耳盗铃:认为主现感觉决定客观存在,是荒谬的主现唯心主义.
20郑人买履:做事死板教条,不从实际出发,终将一事无成.
21凿壁偷光: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内部的矛盾运动.
22舍本求未:颠倒主次矛盾关系,办事情抓不住重点.
23庖丁解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规律,按规律办事,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24 纸上谈兵:割裂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片面强调理论而忽视实践 .
25 物极必反,否极泰来: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开始,量变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质变,矛盾就会转化为它的对立面.
26百闻不如一见:实践出真知.
27 因势利导:遵循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办事,利用规律取得成功.
28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坚持两点论,全面地看问题.
29水滴石穿,积叶成书:事物的变化总是由一点一滴的量的变化开始量变引起质变.
30 田忌赛马:事物的构成成分及其排列组合的量的变化,会引起质的变化.
31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见部分,不见整体,形而上学孤立地看问题.
32胸有成竹:认识了事物的规律,就会由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33 邯郸学步:共性的东西可以借鉴,但不可不顾个性,一味模仿,生搬硬套.34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新事物开始比较弱小,但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最终能战胜旧事物.
35竭泽而鱼、杀鸡取;无视联系的客观性,只顾眼前的利益,不顾长远利 益.
36士别三日,刮目相看: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不能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37教学相长:矛盾双方不仅是对立的,而且是统一的.
38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局部联系有时能影响联系的成败.
39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否则就弄不清事物的性质,得出错误的结论.
40东施效颦:只单纯仿效形式,不研究实质内容.
41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普遍联系的观点是我们任何时侯都不能忘记的.
4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的知识构成不同,对同一认识对象的理解和反会有差别.
43相反相成,相辅相成: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
44入山问樵、入水问渔: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5防微杜渐:事物的变化都是从量变开始的,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
46好事多磨: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47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定的结果都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的.
48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一成不变的事物 是没有的.
49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心为民的正确价值观.
50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
5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前途是光明的.
5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人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不同,立场不同,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53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事物的运动、变化、 发展有其客观规律;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必定能战胜旧事物.
54黄金无足色,白壁有微瑕:对任何事物都要坚持两点论.
55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办事情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
56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一般存在于个别之中,并通过个别表现出来.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57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坚持两分法,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正确地认识事物.
58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没有无因之果;事物只在不断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
59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坚持两分法,全面地看问题,反对一点论.
60 讳疾忌医:回避和掩盖矛盾,否认矛盾的客观存在.
哲学常识中的谚语典故归类
1、 天地和气,万物自生. 宇宙之间的万物自然生存,不以人的意志所主宰.这说明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
2、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说明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又如,我们常听到的一些神话故事、宗教传闻、科学幻想,也都是客观事物的反映.不过有的是歪曲的反映,有的是虚幻的或者是夸大了的反映.
3、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说明了物质在先、意识在后,没有物质就不会产生反映物质的意识.充分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4、掩耳盗铃. 违背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试图以主观愿望代替客观现实.又如,“画饼充饥”、“望梅止渴”、“郑人买履”、“削足适履”等,亦属此义.
5、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说明了意识正确与否,与一个人看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又如,“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等,也是这个道理.
6、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说明同一事物,由于个人的知识结构不同,看法也就不同.例如,一张《清明上河图》,画家是从美学角度看的,经济学家是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史学家则是从社会历史角度看的.
7、有志者,事竟成. 说明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会推动事物的发展进程;反之,会阻碍事物的发展.又如,“满招损,谦受益”、“人定胜天”、“事在人为”、“心灵手巧”等亦属同理.
8、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说明人的与精神是统一的,不可分离的.形存神存,形谢神灭,这是唯物主义观点.又如,“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是说宇宙间万物不是神造的,而是自身矛盾运动的结果,亦属唯物论.
9、心外无物. 是说物质存在于人的意识之中,意识之外无物.这与“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等,同属唯心主义.
10、不惟上、不惟书、只惟实. 这是陈云同志的一贯主导思想,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反对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经验主义和迷信盲从的奴隶主义.也就是说要坚持唯物论,反对唯心论.
11、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说明物质和运动是密不可分.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离不开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运动也离不开物质.
12、刻舟求剑. 是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违背了物质是运动、变化的观点.又如,“守株待兔”等亦属此类.
13、人两次不能踏入同一条河. 说明客观事物是在不停地运动变化着.与此相反,有人提出“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走向了极端,否定了相对静止,是一种不可知论.
14、天行有常,不为饶存,不为桀亡.意指自然界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它不因为饶是圣王而存在,也不因为桀是暴君而消亡.又如,“鸿雁出塞北,举止万余里.冬季食南稻,春日复北翔.”表明生物的运动都是遵循着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的规律.“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沈括)
15、揠苗助长. 需要上升到理性认识.因为感性认识只是对事物表面的、片面的认识,只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才是对事物内在的本质的认识.
52、盲人骑瞎马. 比喻离开正确理论指导的实践,是一种盲目的实践.因为正确的理论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反映,因而它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又如,“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即是这个道理.
53、熟能生巧. 是说只有积累了大量的感性材料,才有可能上升到理性认识.要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就必须深入实际,反复实践,切忌“走马观花”、“蜻蜓点水”.54、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比喻感性材料只有经过人脑的思维加工,方能上升到理性认识.由于人们获得的感性材料往往是精粗混杂、真伪并存、彼此相隔、表里未辨,所以,需要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综合过程,才能形成理性认识.又如,“多想出智慧”、“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同属此义.
55、邯郸学步. 比喻不动脑筋,一味模仿别人,结果弄巧成拙,闹出笑话.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认识事物不仅要做到“心中有数”,而且还要善于开动脑筋,积极思维,否则就不可能形成正确的认识.又如,“东施效颦”、“囫囵吞枣”等同属此类.
56、举一反三,闻一知十. 是说人们要想获得新的知识,就必须掌握推理的思维方法.因为,只有学会推理(包括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才能掌握事物的规律性,从而使人的知识不断地扩展和深化.
57、活到老,经不了. 比喻客观世界是不断运动变化的,人的实践和认识也是随之变化发展的,停止的观点,无所作为的观点都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
58、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比喻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的认识是通过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而获得的,离开了实践,认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又如,“真理无价宝,实践里面找”、“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不打不相识”等,都是讲的这个道理.
59、书到用时方恨少.是说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们到实践中才会发现自己的知识的不足,从而激励自身不断地追求知识,扩展视野,深化认识.正如恩格斯说的:“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又如,“吃一暂,长一智”、“失败乃成功之母”、“学然后知不足”等,同属此理.
60、学以至用. 是说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人们认识的根本目的不在于解释世界,而在于改变世界.所以,那种“坐而论道,纸上谈兵”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61、事实胜于雄辩. 是说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只有实践才能把认识同客观事物联系起来,并用实践的客观结果来检验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又如,“说了不算,做出来再看”、“路遥识马力,日久见人心”等,同属此理.
62、众人是圣人. 是说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人类历史的创造者.它不仅创造物质财富,也创造了精神财富.那种认为“英雄造世事”的说法是毫无根据的.又如,“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也是说这个道理.
63、为有源头活水来. 比喻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人类精神财富的来源,也是各种艺术活动的源泉,离开了群众在实践中所提供生动活泼的素材,任何创作都会成为死水一潭.
64、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是说在虚心学习间接经验,认真读书的同时,一定要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因为间接经验诚然宝贵,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消化、运用、检验和发展.又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是强调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65、失群孤雁终难行. 比喻个人的实践必须同群众的实践相结合.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有所成就,必须走与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否则,将一事无成.
66、苦尽甘来.是说一个人只有在实践中,不怕苦,不怕累,敢与困难作斗争,才会取得辉煌的成就.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在科学上面是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只有那在崎岖小路的攀登上不畏劳苦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又如,蒲松龄落地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同属此理.
67、阴阳二气充满太虑,比外便无他物,亦无间隙.天之象,地之形,皆其范围也.(王夫之)宇宙是由元气构成的物质实体,在物质世界之外不存在另一个精神世界.规律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这就肯定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又如:“气者,理之依也”,“气”是变化日新的物质实体,“理”(精神)不能脱离“气”而存在.
68、“心之官则思”(孟子)、“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荀子)、“人的记忆皆在脑” 三者的共同点在于说明人们的思考活动必须有一定的物质器官的基础.
69、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说明一切客观事物都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事物及其运动规律都是客观的.7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自己知道什么就说什么,不了解什么就承认不了解什么,这样的态度才识明智的.这句名言告诉我们,要把自己当作客观事物来把握,从自己实际出发,正确认识自己.
71、入山问樵,入水问渔. 樵夫熟悉山中的情况,渔民了解水的习性,故要“入山问樵,入水问渔”.这句俗语说明人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
“小桥流水人家”,为何如此有意境
这是一首元曲,全曲仅仅二十八字,开篇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共九种景物,勾勒出一幅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独自穿行在古道上的一片荒凉画面。
此曲最出奇的地方便是前三句皆有名词组成,此曲语言凝炼却包含巨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意蕴深远,被誉为“秋思之祖”。出自元代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此曲仅有二十八字,虽无一“秋”字,一人一马一古道一夕阳,但处处表达了这是一幅凄凉的秋郊夕照图。枯、老、昏、瘦等字眼使浓郁的秋色之中蕴含着无限凄凉悲苦的情调。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那天边残阳如血,一匹骨瘦嶙峋的老马,与一游子缓慢行驶在苍凉的古道上,夕阳西下,终究回到了它的家,而作者呢?如无根之絮飘散在天边、心碎在天涯!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求一句哲理名言或者经典名句带枫字的 最好枫是第一个字或者最后一个字
有关读书习惯的名言,有关读书态度的名言,有关读书方法的名言,有关读书益处的名言.
读一书,增一智.
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
不向前走,不知路远;不努力学习,不明白真理.
树不修,长不直;人不学,没知识.
用宝珠打扮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
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
劳动是知识的源泉;知识是生活的指南.
知识是智慧的火炬.
宝剑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要落后.
茂盛的禾苗需要水分;成长的少年需要学习.
星星使天空绚烂夺目;知识使人增长才干.
造烛求明,读书求理.
粮食补身体,书籍丰富智慧.
世界上三种东西最宝贵——知识、粮食和友谊.(谚语)
书籍备而不读如废纸.(英国谚语)
积累知识,胜过积蓄金银.(欧洲谚语)
谦虚是学习的朋友
泰山不是垒的,学问不是吹的. 天不言自高,地不语自厚.
水满则溢,月满则亏;自满则败,自矜则愚.
包子有肉,不在皮上;人有学问,不挂嘴上.
不实心不成事,不虚心不知事. 不自是者博闻,不自满者受益.
虚心的人,常想己之短;骄傲的人,常夸己之长.
自赞就是自轻. 自满是智慧的尽头.
如果有了胡子就算学识渊博,那么,山羊也可以讲课了.
成就是谦虚者前进的阶梯,也是骄傲者后退的滑梯.
吹嘘自己有知识的人,等于在宣扬自己的无知.
言过其实,终无大用. 知识愈浅,自信愈深.
讷讷寡言者未必愚,喋喋利口者未必智.
宽阔的河平静,博学的人谦虚. 秀才不怕衣衫破,就怕肚子没有货.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骄傲是跌跤的前奏.
骄傲来自浅薄,狂妄出于无知. 骄傲是失败的开头,自满是智慧的尽头.
说大话的人像爆竹,响一声就完了. 鉴难明,始能照物;衡唯平,始能权物.
谦虚是学习的朋友,自满是学习的敌人.
赶脚的对头是脚懒,学习的对头是自满.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虚心的人学十算一,骄傲的人学一当十.
强中更有强中手,莫向人前自夸口. 满足现在的成就,就窒息了未来.
喜欢吹嘘的人犹如一面大鼓,响声大腹中空.
人唯虚,始能知人. 满招损,谦受益. 满必溢,骄必败.
知识贮藏在谦虚的大海中.(朝鲜谚语)
学问多深也别满足,过失多小也别忽略.(蒙古谚语)
懂得自己无知,说明已有收获.(拉丁美洲谚语)
学问学问,不懂就问
刀钝石上磨,人笨人前学. 以人为师能进步.
试试并非受罪,问问并不吃亏. 善于发问的人,知识丰富.
不听指点,多绕弯弯. 不懂装懂,永世饭桶.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不能则学,不知则问,耻于问人,决无长进.
学问渊博的人,懂了还要问;学问浅薄的人,不懂也不问.
井淘三遍吃好水,人从三师武艺高.
手指有长有短,知识有高有低. 学无前后,达者为师.
边学边问,才有学问. 若要精,人前听.
只要是有益的话,小孩的话也要听.
要学蜜蜂采百花,问遍百家成行家.
辣味大,老人经验多. 请教别人不折本,舌头打个滚.
怕问路,要迷路. 嘴勤不走冤枉路.
书籍备而不读如废纸.(英国谚语)
不问的人永远和愚昧在一起.(东非谚语)
耳朵没有底,可以从早听到晚.(非洲谚语)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一艺之成,当尽毕生之力.
一个不想蹚过小河的人,自然不想远涉重洋. 针越用越明,脑越用越灵.
学在苦中求,艺在勤中练. 不怕学问浅,就怕志气短.
才华是血汗的结晶. 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
上如阶尽管费力,却一步比一步高. 不经过琢磨,宝石也不会发光.
心专才能绣得花,心静才能织得麻.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时时学,不怕千万卷. 多练多乖,不练就呆.
只有努力攀登顶峰的人,才能把顶峰踩在脚下. 困难是人的教科书.
汗水和丰收是忠实的伙伴,勤学和知识是一对最美丽的情侣.
学习如钻探石油,钻得愈深,愈能找到知识的精髓. 先学爬,然后学走.
心坚石也穿.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勤勉是成功之母.
好高骛远的一无所得,埋头苦干的获得知识. 百艺通,不如一艺精.
同时赶两只兔,一只也捉不到. 一回生,二回熟,三回过来当师傅.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学习如赶路,不能慢一步.
学问之根苦,学问之果甜. 学问勤中得,富裕俭中来.
注意力是智慧的门户. 要得惊人艺,须下苦功夫.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绣花针.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常说口里顺,常做手不笨. 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性.
搓绳不能松劲,前进不能停顿. 瞄准还不是射中,起跑还不算到达.
没有艰苦的学习,就没有最简单的发明.(南斯拉夫谚语)
谁游乐无度,谁没空学习.(法国谚语)
谁要懂得多,就要睡得少.(亚美尼亚谚语)
知识好象砂石下面的泉水,越掘得深泉水越清.(丹麦谚语)
知识需要反复探索,土地需要辛勤耕耘.(尼泊尔谚语)
学如驾车登山,不进就退.(日本谚语)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读了懂不了,用处也不大.
一窍通,百窍通
心里没有眼,有眼也无用.
仔细考虑一天,胜过蛮干十天.
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
尽信书,莫如无书.
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没有意志的人,一切都感到困难;没有头脑的人,一切都感到简单.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闻而不审,不若无闻.
读书不知义,等于嚼树皮.
吃饭不嚼不知味,读书不想不知意.
读书不想,隔靴挠痒.
温故而知新.
刀越磨越利,脑越用越灵.
身怕不动,脑怕不用.
强记不如善悟.
思索,就是跟自己争论.(西班牙谚语)
一次深思熟虑,胜过百次草率行动.(南斯拉夫谚语)
知识无底,学海无涯
万川归海海不盈.
山上的石头能背完,河里的流水能舀干,世上的知识学不完.
书囊无底.
生命有限,学问无涯.
走不完的路,知不完的理.
学如积薪,后来者居上.
学到知耻处,方知艺不精.
到处留心皆学问.
泉水挑不干,知识学不完.
做到老,学到老,活到八十还学巧.
聪明的樵夫,应该是既善于砍柴,也善于磨刀的.
聪明来自见多识广.(阿拉伯谚语)
不愿看的人,比瞎子还瞎;不愿听的人,比聋子还聋.(法国谚语)
学者的一天,比不学无术的人的一生还有价值.(阿拉伯谚语)
数不尽的土粒,渡不尽的学海.(蒙古谚语)
知识无底,学海无涯.(蒙古谚语)
时间是宝贵的财富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少而不学,老而无识.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太阳落山了,人才感到阳光的可贵.
记得少年骑竹马,转身便是白头翁.
有钱难买少年时.
失落光阴无处寻.
节约时间就是延长寿命.
守财奴说金钱是,勤奋者看时间是生命.
时间是最宝贵的财富.
你和时间开玩笑,它却对你很认真.
补漏趁天晴,读书趁年轻.
把握一个今天,胜似两个明天.
清晨不起早,误一天的事;幼年不勤学,误一生的事.
等时间的人,就是浪费时间的人.
最珍贵的财富是时间,最大的浪费是虚度流年.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头方悔读书迟.
挥霍金钱是败坏物,虚度年华是败坏人.
谁把一生的光阴虚度,便是抛下黄金未买一物.
珍宝丢失了还可以找到,时间丢失了永远找不到.
懒人嘴里明天多.
一日无二晨,时过不再临.
熟读游泳学,不如下大河
人在山外觉山小,人进山中知山深.
万事莫如亲下手.
荆条编小篮,看着容易做着难.
不见不识,不做不会.
不下水,一辈子不会游泳;不扬帆,一辈子不会撑船.
不爬崎岖的高山,不知大地的平坦.
见识,见识,不见不识.
天平是轻重的衡量器,实践是是非的试金石.
发一回水,澄一次泥;经一回事,长一回智.
有钱难买经验多.
有知识不会运用,如同耕耘而不播种.
闭眼怎看三春井,出水才看两腿泥.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听不如看,看不如干.
近水知鱼性,靠山识鸟音.
经常出门的孩子,比父母知道的多.
读千赋者善赋,观千剑者晓剑.
读书如果不与实际结合,知识不过是天空的浮云.
站在森林外边,就不能完全了解森林.
欲知对岸事,就要渡过河.
聪明人听到一次,思考十次;看到一次,实践十次.
舞剑是一回事,作战是另一回事.(朝鲜谚语)
打铁才能成为铁匠.(法国谚语)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高尚的人交朋友.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读书的名言
1.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2.读书使人成为完善的人.---培根(英国)
3.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培根(英国)
4.有些书只需品尝,有些需要吞咽,还有少数的应该细嚼.---培根(英国)
5.人类智慧和知识的形象将在书中永存;它们能免遭时间的磨损,并可永远得到翻新.---培根(英国)
6.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培根(英国)
7.在读书的时候,我们与智者交谈;在生活的事务中,我们通常都是与愚人交谈.---培根(英国
8.读书使人充实,谈话使人敏捷,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精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严,修辞使人善辩,逻辑使人谨严;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培根
9.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
10.读书使人成为完善的人.
你遇到过什么神奇的事吗
谢谢悟空邀请回答:
这是我亲身经历过的奇事:谁能解释这种现象的发生属于一种什么现象?
我们家祖祖辈辈生活在一个农村,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我的父亲患上了胃癌,我是老大从小送给了我远方的亲属家里生活。
当时我是十八岁刚工作三四年,在建设兵团工作。我们一家6口人,四个弟兄都小。
在农村一个家庭主要劳力失去劳动能力,那是可想而知的。
尤其是得了癌症,这个家就是天塌下来了 ,真是呼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啊。
父亲在医院里做了胃癌切除手术,六年来住院医疗费花了4000多元和100多斤粮票,在当时来说是个天文数字。
在农村没有经济来源,都是亲亲之间相互借点凑起来的。
从此,我们家庭也就因为癌症背上了债务。
癌症是一个长期的治疗过程,在康复维持期间要不断的检查,需要经济来支持。
面对这种情况,全家人要吃饭,要生活啊,怎么办?
摆在我们家面前的头等大事,不是继续治病的问题,而是一家六口人吃饭继续生活的大问题。
我当时看了好多的杂志书刊,对癌症有部分了解,所以我就和父亲商量是否继续治疗还是暂停治疗的问题。
当时父亲年轻四十几岁,亲朋好友都出主意,说借钱欠债也要治病,这么年轻必须治疗,保命最重要。
其实我心里很清楚,生命最重要,付出得有价值才行啊,我就决定带上父亲来到了北京解放军总院301医院。
医生重新复查了父亲病情说:“你能到今天这个地步就很好了,手术后一般都是活不到3年,你都挺过5年了。
目前已经扩散了,是手术种植引起的,不能再做手术了,放疗对你来说不起作用的,再说了继续治疗毫无意义,自己想开点,多生活一天是赚的。
目前医疗水平是治不好癌症的,你回去靠自己调整好心情,吃点喝点只有顺心,心情好也许会好起来的。”
我们回到了家里,父亲心情很开朗,心态很好,在没有任何治疗的情况下坚持生活了6年。
第六年的冬天冬月份,父亲因癌症扩散走到了尽头,这天上午进行了火化。
我们中午将父亲的骨灰送到了坟地下葬,在坟地举行了告别仪式,我们所有的亲亲朋好友另路返回。
这时天空中突然飘起鹅毛大雪,抚平了我们返回的脚印,好像是父亲在空中对我们述说,你们回去吧不要再走我的老路了,我在阴间会保佑你们的,这是入冬以来的第一场大雪。
第二天,按照农村的规矩儿女要去圆坟,我们弟兄四人不懂什么叫圆坟,到了坟地怎么做都一无所知。
头天给我们主丧掌管内务的巫妈来到我们家里,告诉我们到了坟地怎么做。
我们准备了几块大青砖砖头,我用钉子在一块青砖上刻上了我父亲的名字及其生辰,卒于日期。
一切准备好,我们弟兄四人拿着铁锨用筐子抬着几块青砖去坟地。
昨晚的一场大雪,整个山地披上了一层厚厚的银装,所有的麦地,盖上了一层厚厚的雪被。
老百姓都说这是今年冬天的一场大雪,是一场非常及时的大雪,给明年的小麦奠定了丰收的基础。
我们来到坟地,在被大雪覆盖的坟地上,找到了父亲的坟墓。
这个时候,我们四人围蹲在坟地四周,老大蹲在南北,老三老四站在东西,我们一起堆起来了坟墓土堆,简单的举行了送纸钱的仪式后,开始搭建坟头。
这个我们就不会了,我们都不知道坟头朝着什么方向,以往的老坟被大雪埋没看不见了,没有参照物怎么办?
时间正是午时11点左右,大地白雪皑皑,风止树静,白雪映照的天空格外的晴朗,放眼看看周围500米以内空无一人。
在这时,老四(11岁)站在坟墓西边手指向东边说:“大哥你看看前边有个人正站在那里。”
我们四人一起顺着老四手指的方向看去,在前方不到200米的开阔的雪地上站着一个身着灰色的,脸色模糊看不清头带着一顶帽子的人笔直的站在那里,和父亲昨天火花时穿的灰色中山服和灰裤子是一样的。
老四说:“大哥就对着前边那个人立坟头吧!”
我说:“不好对着人,看看再说。”
等我两步跨到老四所站的位置时,抬头看看那个人还在,我说:“就对着远处站着人的方向立吧!”
说完我们四人一起动手开始搭建坟头。
我们很快的搭建完坟头,我起身说道:“我调调线,看看正不正!”
抬头再次看过去的时候,刚才看到了那个笔直的人影,就在我们搭建坟头不到两分钟的时间内消失了。
我们四人都在说,前面范围200米是大雪覆盖,就是这个人走出那里也得十几分钟吧,现在连个人影都不见了。
我们搭建完了坟头后,离开了坟地一会功夫来到了刚才站人的地方。
看看雪地上没有留下脚印,我们四人说:“难道我们四个人都看走眼了吗?”
我们选择另一条路回到了家里,家的巫妈帮助我们准备好了午饭。
我的舅舅也来到我们家里,一家六口人加上五妈一起围在炕桌前,我和舅舅两个人倒了杯酒。
巫妈问我们四人:“中午圆坟你们都办好了吗?”我说:都做好了。
接着老三把中午圆坟看见的情况说了一遍,巫妈说:“这个事儿,我能猜想到,看来你父亲是个很聪明的人啊,他知道自己不行了,临走的头半个月,就和我说了:“四个孩子都小,什么不懂,我眼看就不行了,我走的那天,她巫码你就负责我家里的主事。
老于公75岁了,我不好意思的和他说,叫他为我做最后一次主丧人,我知道你们俩都岁数大了,多少年都不做了,想来想去吧,咱村子里我就相信你俩。”
我看着你父亲眼含着泪水的求我,这也是我活了这么大的岁数,第一会遇到一个活着的人为自己打算安排料理后事的人。
我顺口答应了你父亲的要求。今天你们遇到这样的事情,就是你父亲在阴间出来给你们指路的。”
五巫妈说完后,眼含着泪水走出了我们的家里。
嘴里不停的说:没有见过这么聪明的人,聪明!聪明!走的聪明啊!佩服!
这是实实在在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谁能解释这种离奇的影像到底是一种什么现象?
古人说:“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这个洞是不是时光隧道
我在西湖游船,遇见疑似宋朝人,他和我说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道理。说得实在太玄乎其玄,让我不禁怀疑。
去年我路过杭州有点事,想起已有十几年没有去过西湖,那天正好还有时间,便急匆匆打了个车跑去西湖,上了断桥的时候,天色已经快黄昏了。我感觉,天色黄昏的时候,西湖的感觉更加美。
正是人间一抹绝色,浓妆淡抹总相宜。我走着走着,没多久就到了西泠印社,进去参观的时候,旁边有个男人,五十岁左右的样子,正在低头研究篆刻作品。
他口里惊叹:不料千年后,也竟有如此惊人的作品。奇哉,奇哉。
我听了觉得这个人说话真奇怪。搞得好像是个古人似的。
也没有搭理他,便随便看了看,就走了出来。
到了湖边,见到有个茶座摆在那,店家泡着龙井茶,我一看那个景色,实在太惬意了。于是便买了一杯,坐了一下,独自对着西湖喝龙井,实在是一种特别的韵味。
我看着西湖的景色,忍不住吟诵道: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只听我身后有人拍手道:好诗,好诗,苏子瞻的这首诗,实在是写得轻灵隽永。
我一看,原来是刚才那个怪人。我便邀请他坐下,请他喝一杯茶。
他说:兄台坐湖边品茗,出口诵诗,十分惬意啊。
我说:我数次来西湖,都是艳阳之下,看来与公园没有太大区别,然夕阳下的西湖,更是绝美。所以忍不住吟东坡诗一首。
他说:想不到一千多年了,西湖依然如此美妙,我当年和苏子瞻也曾共游西湖,那时西湖虽美,却多有凋零荒芜之处,哪有今日这般精致。
我好奇地问道:兄台你意思你是宋朝人?
他笑笑说:不瞒你说,在下实乃宋哲宗时人,与苏子瞻也有过交情,在西湖与他、佛印法师,曾有几次雅会,也是谈佛论道,不亦乐乎。不料有一次我在一寺中打坐,忽然醒来,走出来便已是2018年。也无方法回去,实在不知如何是好,便干脆在此生活算了。
我心里想,这位仁兄,恐怕是脑子有点问题,在精神病院逃脱。但看他行为举止,十分文雅,有板有眼,也不像是个。便假装相信。说道:兄台竟有如此奇遇?
他拱手道:这便是古人所说: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啊。
我说:难道果真有这样的事情?
他说:你听说过烂柯之事吗?
我说:我知道,有个古人去山里砍柴,看到有仙人下棋,他把斧子竖在地下观棋,等到仙人散去,他发现斧头木柄已经腐烂,回家一看,亲人俱已老死。
他说:对对对,就是如此,此事真实不虚。我听寺庙里方丈说过,此事是真的。
这两年我来到现代,也曾研究这些东西,发现这事情确实如此啊。
我说:愿闻其详。
他说:
人类活在意识生成的时间幻局里。
我们人类啊其实没有活在一个固定的时间里面,我们是活在一个千变万化的时间局里,这个千变万化的时间局,是由我们每个人自己的意识生成并且自己来感受的。
我说:这种说法太奇怪了,我从来没有听说过时间是由我们的意识生成的。
他说:是的,我们的心意识生成时间,只不过这个时间是我们认为的时间。如果回到根本上说是没有时间和空间的。
我说:那怎么可能呢,明明我和你都有生老病死,你在宋朝到我们这里就有1000多年。这些难道不是真实不虚的吗?
他说:这只不过是你我心意识所认定的时间格局。
我们给自己创造了过去、未来和现在这三个时间概念。然后在这三个时间概念里面颠倒,我们信以为真。把过去发生的事情当做真实发生,把未来当做一定会到来的东西。
实际上这只不过是我们妄心所现所执。因为执着而产生的一种意识。
我曾听苏子瞻和佛印大师相谈时说过,人生如梦。我们的人生,犹如一场梦幻。在这梦中你所看到的所有一切和你所感受到的时间变迁,都好像是那么真实,可是当你醒来的时候,一切不可得,毫无痕迹可留,好像从没发生过。
因为他就是一场梦幻。所以我从宋朝穿越到现在,也是因为我略懂这些东西才不至于惊慌失措。可能是我自己的意识上的执着,才让我有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感觉。
佛印大师曾说,如果一个人用心修行,有朝一日,也许有机会突破时空的概念。彻底了知原来时间不过是我们自己的幻想。
前几天我在看你们的科技知识书本的时候,看到有一位叫爱因斯坦的科学家,他晚年也曾说过这句话,他说时间是人类的幻觉。
我们以幻为真,活在幻觉,所以把幻觉里的梦幻全部当成真实地来执着。因此还产生了各种喜怒哀乐,产生了一种成长老去的体验。这些通通都是在一个生和灭当中。
我们从诞生到死亡,这是一个大的生灭,大的生灭里面,又包含了很多小的生灭。我们的生命就是一个大大的生灭法。生灭法就是有为法,佛陀在金刚经上说如梦幻泡影,毫无可得。
佛陀还说山河,外洎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也就是说天地万法唯心所现。时间自然也是如此。
我们难以破除迷障,在于我们无法抹去时间的流逝感。
我问:那我们为什么突不破这种谜团困局呢?
他说,我们很难破除这个迷障。因为我们没有办法去抹掉自己对时间流逝的感觉。
要知道生和灭。是我们感受到自己存在,感受到世界存在的一个基本的逻辑。没有这个基础,我们会茫然无措就像孤魂野鬼。你不能想象你在一个空间中无始无终地去漂流。毫无一个落脚点。
正因为我们每一个事情,每一个念头,我们都习惯于把它落脚在一个地方。这才连续起来,组成了我们的生命组成了我们所认知的世界。
比如我们的眼睛看到人看到西湖,看到风景,看到书本文字,我们看到什么,我们的意识就会停留在什么上。并且对他进行认定、判定和分析。
所以我们觉得自己是存在的是真实的,因为我们的感官。是如此真实地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
孔子曾经说,逝者如斯夫。他站在一个河流边上,看到那些滚滚的河水说出了这句话,他到底看到了什么呢?
其实他看到的就是时间的流逝。也正是这个世界的运作。这个世界的运作就是一种前赴后继的滚滚而下地毫不停留的生和灭的轮回。用庄子的话说就是方生方死。
有些东西它的生死过程。是我们忽略和觉察不到的,比如一只蚂蚁的生死,我们根本就忽略了,一颗树木的生死要几十年我们也觉察不到。我们身上细胞的生死随时都在发生,我们更是觉察不到。我们连自己的头发和指甲什么时候长出来的都无法感受到。可是正是这些参差不齐的生生死死。组成了我们这个世界。
我们无法觉察时间的幻局,就是因为这样的生和灭横挡在我们的意识里面,我们永远都破除不了他,除非我们通过修行的方法可以破除。
一旦我们能够抹掉时间的流逝感,那么我们就能活在当下。这也就是佛家所说的,跳出轮回之外。因为轮回就是一场生生死死的梦幻。
3、本无开始也无结束,一切都是当下的原点。
佛印大师曾告诉我,一切本无开始也没有结束,所有的一切都是当下的原点。用现代的话来讲,就是我们的心如同一台投影仪往外投影一场梦幻图景。刹那之间,这个梦幻里面所有的东西都能回到投影原点。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我从宋朝穿越到现在,无非是在这个投影影子戏里面的一个幻觉而已。如果你说有什么时间隧道、时光穿越,这只不过也是一种幻想。就如梦中做梦一般。
如果我们能够有这样的见解,什么事情都不会再去执着了,因为你去看任何事都无非是如来如不来,如开始如不开始的幻事。
那些事情,那些光景,好像发生又好像没有发生。你认为过去是真实不虚的,可是过去的回忆没有一刻能够留下来。都只不过是你大脑里面的幻觉。
而未来却还没有来是不存在的东西。也是你大脑里的幻觉。所以从根本上说,我们的生命只不过是活在了当下,而我们却自以为活了过去也会活在未来。我们有一个开始和结束的概念在执着。
4、尽情活在开放性的时间概念里。
我问:那照你这样说我们不能活了吗?那要怎么活才是对的呢?
他说:我并不是这个意思,我们反而应该尽情的活在开放性的时间概念里。比如你知道的这个见解,你反而不要去执着他。
你说我要活在当下,当你说这句话的时候,当下已经没了,你活在哪个当下呢,当下了不可得。寻找不到。你无法在你头脑里面去定义任何一个所谓的当下。
你唯有可以做的就是放开时间概念,不去执着任何一个时间概念。你不执着过去,也不执着未来,也不执着现在。
所以对我来说,是否从宋朝过来我也不执着了,能不能回去我也不执着。也许当我不执着的时候,搞不好我就回去了,可能正是因为我执着,所以我才穿越过来。
假如世上真有时空隧道。真正能起作用的原因,也是因为人对他有执着。
一个人如果活在开放性的时间概念里,他会越活越年轻,感受不到时间的流逝。几十年前发生的事,好像就在昨天发生的一样。他活在世上真的能有一种几十年如一日的感觉。
假如他到山里去闭关,避个七八年,别人以为他很苦,可是对他来说就好像过了七八天。这就是在开放性的时间概念里,因为他不执着于时间了,不执着于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一天两天三年5年。
意识里面打破了这种概念的区别,对时间没有分别性的,那么他就自由了,
真正的自在和自由是连时间都不能限制他的。
我听完他所说的,心里面觉得虽然有点道理,但依然觉得这个人不应该是宋朝来的。我还是不太相信他。我对他竖起大拇指,然后,喝了一口茶,看向远处的西湖,这时夕阳落沉在湖里。那景色实在太美了,我一回头,发现他已经不见。桌上留下一把折扇,上面写着我刚吟诵的苏轼那首诗,落款是:子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