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资讯攻略 > 游戏攻略

圣安地列斯怎么穿军装(国内历史剧中都有哪些常识性历史性错误)

发布时间:2023-07-26 09:52:19作者:小编酱

国内历史剧中都有哪些常识性历史性错误

一、称谓,譬如对皇帝的称呼,其实翻开史书看,在明、清之前,基本上是看不到称呼皇帝做“皇上”的,所以现在许多历史剧往往在明、清之前就出现“皇上”的称呼,是大错特错的。在明、清之前,还是最好称“陛下”稳妥一些。还有就是皇后的自称,常说“哀家”,其实只有死了老公的才能自称“哀家”,皇后一般自称都是用“吾”或者“本宫”的居多。还有一个“格格”的称号,这可是大作家琼瑶误导了大家,以为只有公主才称为格格,结果弄得许多清朝的戏都错用这个称谓,其实“格格”就相当于“小姐”,是满族人对女性的一种称谓,后来也用来特指贵族王公的女儿,是一个无定制的称呼。

二、谥号,经常在戏里出现的常识性错误。谥号和庙号都是死后才立的,但剧里却经常听到什么太宗、仁宗的称呼,真是死人也给气活了。另外,清朝时候皇帝的年号也不是随便能称呼的,不能让臣民们随便地直呼“康熙”、“乾隆”之类。

三、三字经,许多剧集都出现用三字经教孩童的场景,但是却时空穿越得很严重。因为三字经是南宋才出现的,如果放在早前的时间就严重错误了。

四、,同样地,看过《美人天下》之类的剧集,你应该知道编剧的无知到了什么程度。是东汉时才传入的,但编剧不去好好学习,就胡乱把时间推移到西汉,那是严重的历史常识认知错误。其实在此之前的,人们祭祀的不是道祖,而是天和地。

五、食物,这个更容易犯错,譬如玉米、譬如米饭、譬如面条,这些日常食物也是容易出错的常识。甚至还连食具也是随便乱用。

六、诗辞,唐诗、宋辞过早出现在前期的朝代,也是因为编剧的文学功底不够,不了解早期的辞赋和诗歌所致。如果他们能多读不同朝代的诗辞歌赋,估计这个常识错误就不会发生了。还有成语,也是经常乱用的,没有弄清楚出处和时间,就出现穿越。

七、银子,许多历史戏都滥用了银两这玩意儿,其实通行于民间的,还是以铜钱为主,不同朝代有不同的铜钱以及计算,普通老百姓哪来这么多银两付账啊!

九、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句经典的戏剧对白相信大家耳熟能详,可是这个词是在朱元璋才开始使用的,平白无故地往前推,每个皇帝的圣旨都这样用,那就实在太离谱了。

溥仪退位后,在当时还有多大的影响力

1922年5月,溥仪在紫禁城刚刚按上,一时兴起,给当时的新文化运动领袖胡适打了个,两人寒暄两句之后,溥仪说道:

“我还不知道你是什么样儿,你有空到宫里来叫我瞅瞅吧。”

很明显,溥仪这一通,是在开玩笑。

溥仪是历史上最后一任封建王朝的皇帝;胡适是新文化运动领袖、是旧秩序的倡导者。这根本就是八竿子打不着两个人,如果真什么关系的话,也应该是“敌视”的关系。

在旁人看来,胡适没有任何理由,也没有任何借口去紫禁城让溥仪“瞅瞅”。

令人咋舌的是,胡适马上就答应了溥仪的召见。不仅如此,胡适在去紫禁城觐见溥仪之前,还特意向溥仪的英文老师庄士敦打听皇帝的脾气、宫里的规矩、觐见皇帝是否需要行三叩九拜大礼等等。

胡适回去之后,对于此次召见非常激动,并且非常郑重地在写给庄士敦的信里说道:

“我不得不承认,我很为这次召见所感动。我当时竟能在我国最末一代皇帝一一历代伟大的君主的最后一位代表的面前,占一席位!”

足见,溥仪的召见。对于这位新文化运动领袖来说,非常重要。

从另一方面也可看出,此时的溥仪虽然已经退位十年,在民间,他仍然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力。

这种影响力,召见胡适只是一个非常小的侧影,更多的是表现在政界,其中最有影响力的莫过于“张勋复辟”和“伪满皇帝”。

1917年6月14日,张勋趁着北洋军阀内部矛盾之机,率领5000“辫子兵”,借“调停”为名进入北京。随后,张勋紧急给各地的清朝遗老发电,拥戴已退位5年的逊帝溥仪复辟。

这次复辟,在当时引起了多大轰动呢?

整个北京城的遗老遗少纷纷出动,满大街举着“纸糊”的龙旗拥护满清;北京城之外的,则满大街举着另一种旗子——反对复辟。

复辟当日,北京大学教授李大钊愤然南下,供职于教育部的鲁迅也提出辞职。

当时正在上海的,听闻溥仪复辟的消息之后,表示极为愤慨,并立即发表讨逆宣言、组织了一批革命党武力张勋;与此同时,还号召全国各地的革命党,召开讨逆大会,呼吁各大报纸一致张勋。

在的呼吁下,社会各界纷纷表示强烈反对。

北洋三杰之一的段祺瑞得知溥仪复辟之后,立刻在发表讨张的通电和檄文,组织讨逆军向北京出发。

在全国各界的一致下,溥仪复辟闹剧仅仅持续了12天,便匆忙下马。溥仪本人,也写下了人生中第二份退位诏书;北京城里那些个遗老遗少好不容易搞来的“纸糊”的龙旗,也纷纷弃之如敝履。

按照这个阵势,溥仪是不是也应该像那些被抛弃的“龙旗”一般,被国人弃之如敝履?

从胡适受溥仪召见的时间来看,溥仪仍然具有十分的影响力。

1922年12月1日,溥仪大婚。

作为封建王朝最后一任皇帝,溥仪的大婚,无疑举世瞩目。一方面,所有人都想看看皇帝的婚礼究竟怎样;另一方面,北洋国民对溥仪大婚又是什么态度呢?

大婚当日,破例批准迎亲队伍从东华门进宫,而根据《清帝退位诏书》规定,东华门属于管理;出动陆军官兵近2500人次,护送迎亲队伍入紫禁城;时任大总统黎元洪等政要,更是亲自送礼,并在礼单上写到:“中华名大总统黎元洪赠宣统大皇帝”。

最让人讽刺的是总统府侍从武官长荫昌(正白旗),他在向溥仪鞠躬之后,又行三叩九拜大礼,并宣布:

“刚才那是代表的,现在奴才自己给皇上行礼。”

退位十年之后,还能让当时的大总统喊“皇上”、让总统贴身保镖队长下跪、让文坛巨匠召之即来,这种影响力,在所有的亡国之君里无出其右。

新成立之后,溥仪作为战犯,被关进战犯管理所。

这一关,又是十年。

就在溥仪快要淡出所有人视线的时候,溥仪因改造良好获释,幸运地成为共和国的一位公民。此时,溥仪的影响力仍在——许多人慕名而来,只为一睹“逊帝”风采,其中不乏外国友人。

据说,溥仪有一次走在北京的大街上,忽然蹿出一个人给他跪下磕头,嘴里不住地喊着:“皇上,您可算是出来了……”把溥仪吓了一跳,问了半天之后,溥仪方知此人乃是前清宫里的一名。

最后,留个小问题:溥仪都已经退位50年了,溥仪为何还有如此影响力?

收藏
  • 热门资讯
  • 最新资讯
  • 下载排行榜
  •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