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媒体记者联系到当时姬女士的置业顾问,对方解释说,本身商业楼的公摊就比较高,在姬女士购房时,已经仔细说明了公摊等相关问题,该公寓的公摊率确实达到了50%,但是单价低,舒适度高,而且国家在公寓楼公摊面积比例方面是没有具体规定的,西安有的楼盘公摊率达到了60%。
“我们这么大的楼盘,五证齐全,规划都是经过政府部门审批的,公摊没有问题,符合国家规定。”其表示,目前公寓公摊面积并没有明文限制。根据《西安市商品房销售信息公示管理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地产经纪机构开展商品房销售活动,应当公示以下房屋销售信息:(七)测绘机构出具的房产测绘成果报告(含每套房屋建筑面积、套内建筑面积、公摊面积等信息)。
7月12日下午,针对公摊面积规定问题,某媒体记者致电咨询西安市住建局,值班人员表示归西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记者又致电西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接电人员表示该问题归属住建局。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据其了解西安商业公寓一般公摊率是40%——45%,因为公寓有比较豪华的大厅、长走廊、上下楼梯以及三四部电梯,因此公寓公摊率很高,一般都在40%以上,但超过50%的也比较少见。买房就像开盲盒,天下购房者苦“公摊面积”久矣!
总有人说,买房公摊面积自己不事先算清楚,怪谁?合着,去医院看病得自己懂点医,去饭店吃饭得自己会做,否则医死了,难吃了,怪自己倒霉。如果房开知道自己得房率低,估计也不会老实告知吧。正常情况是,开发商销售时没有说明,而且在销售时有意混淆‘公摊’‘公摊系数’‘公摊率’‘套内建筑面积’等概念,各种专业术语堆砌起来,很多购房者直接就被绕晕了,根本没想到实际到手的套内面积这么小。”
这已经不是“公摊面积”第一次上热搜了,而且在两会委员提案中也反复出现。但至今没有要“取消”的迹象,且对于公摊面积也没有所谓“比例”上的法规限制。这就导致公摊面积由开发商说了算。公摊面积包罗万象,不仅仅是本楼层的楼梯、走廊、电梯间等,甚至包括了大堂、岗亭、值班室。
而由于公摊面积的不透明且没有统一标准,业主根本不知道公摊面积包含那些,有没有重复收费,也就没办法杜绝其中的猫腻和漏洞,开发商从中吃到多少利益也就不得而知了。而“公摊面积”出现于上世纪90年代,由香港最先试行,后来被大陆引进。伴随“公摊面积”一同被大陆引进的还有“预售制”。
传说“公摊面积”是由李嘉诚首先提出来的,但其实没有直接证据。但不管怎样“公摊面积”和“预售制”这两大风险因子就这样被扣在了业主头上。“公摊面积”让“使用面积”成了开盲盒,“预售制”则成为了近年来“保交楼”危机的罪魁祸首。讽刺的是,在认识到“公摊面积”和“预售制”的危害之后,香港就取消了这两项政策,然而大陆却一直保留至今。
2001年施行的《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也明确了商品房建筑面积由套内建筑面积和分摊的共有建筑面积组成。套内建筑面积=套内使用面积+套内墙体面积+阳台建筑面积。就像新闻中的该女子,因她买的公寓楼公用设施太多,故其公摊面积就变大了。只不过,其公摊面积委实过大,竟然超过了50%以上,想想确实不太划算。
点击收藏本站,随时了解时事热点、娱乐咨询、游戏攻略等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