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资讯攻略 > 新闻资讯

越来越热不是错觉 专家:2024年或成为最热一年(2023明年或成为最热一年)

发布时间:2023-07-10 14:10:04作者:小编酱

7月3日是地球上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天,这是来自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的最新数据。世界气象组织(WMO)4日称,时隔七年后,厄尔尼诺现象再现,预计今后全球大部分地区气温将进一步升高,可能在5年内出现创纪录高温。虽未进入盛夏,全国高温已明显具有“出现时间早、影响范围广、极端性显著”等特征。

分析指出,这些局部气候异常可能与厄尔尼诺现象有关。连续三年的“拉尼娜年”后,厄尔尼诺在今年回归已成为必然。据悉,厄尔尼诺是一种自然发生的气候模式,一般每2至7年发生一次,通常持续9至12个月。它与热带太平洋中部和东部的海洋表面温度变暖有关,影响太平洋周边地区的洋流和气流,进而给各地天气带来变化,通常干旱少雨的地区可能发生洪涝,而某些多雨的地区可能出现干旱。

专家表示,如果超强厄尔尼诺事件真的到来,他们最担心的是2024年夏季可能出现的暴雨洪水或极端高温。世界气象组织确认,热带太平洋地区7年来首次形成厄尔尼诺条件,预计今后全球大部分地区气温将进一步升高,在2023至2027年这五年内至少有一年会打破2016年创下的高温纪录,概率达到98%。连续三年的“拉尼娜年”后,厄尔尼诺在今年回归已成为必然。

随着世界进入“厄尔尼诺气候模式”,人们更担心的是,全球变暖叠加厄尔尼诺,极端高温是否会成为未来的“新常态”?按中国对极端气温的分级,高温≥40℃即为“强危害性”。国家气候中心称,华北地区今年高温极端性强,连续多次高温反复出现,实属历史罕见。数据显示,7月5日,北京南郊观象台的最高气温达到40.9℃,为今年第四个40℃的高温日。

此前在,6月22~24日,北京南郊观象台连续三天气温达到或超过40℃,城区高温时长超过40小时。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郑飞长期从事厄尔尼诺预测与研究,他分析说,目前热带太平洋正处于从拉尼娜向厄尔尼诺转变的过程中,受此影响,全球的大气环流都会发生相应的调整。厄尔尼诺现象,发源于赤道太平洋中东部的广阔海域上。

早在17世纪,南美洲沿岸渔民发现每隔2~5年,太平洋表面就会出现异常温暖的海水。300多年后,海洋学家们意识到,这不是秘鲁沿岸的局部现象,其影响横跨整个热带太平洋地区,而且是更长周期的海温振荡现象的一个阶段,即赤道太平洋中东部表层海水温度会在偏暖与偏冷之间波动,当海温异常升高时,就处于暖相位的厄尔尼诺现象,异常降低则是冷相位的拉尼娜现象,二者间是接近平均温度水平的中性阶段。整个自然周期被称为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现象。

当发生厄尔尼诺时,持续、异常偏暖的热带太平洋中东部海面会源源不断地将更多热量释放到上方大气层中。海洋的改变带动大气的改变,受其影响最大的是沃克环流与哈德利环流,而通过大气环流模式的“响应”,引发了多米诺骨牌一样的连锁反应。赤道周边和整个环太平洋地区的局部气候模式随之发生变化,甚至辐射到中高纬地区,最终引发全球性气候异常,包括高温热浪、干旱、洪水、飓风和暴雨等极端灾害天气事件发生。

因此,厄尔尼诺又被称为“终极天气创造者”。“因此,从大尺度全球环流来说,中国正发生的高温一定程度与厄尔尼诺相关,但不能说,厄尔尼诺就是导致这轮华北高温的直接原因。”郑飞说。今年夏天,中国还会像去年(2022年)夏天那么热吗?中国气象局认为,今年的海洋背景与去年大不相同,厄尔尼诺将给南方带来更多的降雨,尤其是长江中下游一带,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高温天气。

今年会有“暖冬”吗?在厄尔尼诺出现的年份里,中国出现暖冬的概率较大。需要提醒的是,暖冬的标准是整个冬季的平均气温比常年平均值偏高,并不意味着不会出现寒潮或者极寒天气。在所有不确定中,至少有一点可以确定:全球变暖背景下,厄尔尼诺会对全球各地极端天气的爆发强度、频率产生影响。“世界正面临更热、更旱和更涝的未来,极端高温天气已成为一种‘新常态’。”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首席专家周兵说。

关注本站不迷路。带你及时获取游戏讯息,游戏攻略、热点话题、娱乐八卦、最新资讯等!
今日编辑铺热门推荐:纳兹冒险记 肉先生3 陷阵之志 关键行动
收藏

相关资讯

相关游戏

更多 >
  • 热门资讯
  • 最新资讯
  • 下载排行榜
  •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