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资讯攻略 > 游戏攻略

我的世界鹰架(悉尼歌剧院在哪)

发布时间:2023-06-30 12:27:38作者:小编酱

悉尼歌剧院在哪

[编辑本段]基本资料英文名称:SydneyOperaHouse地理位置:澳大利亚悉尼市贝尼朗岬角歌剧院规模:悉尼歌剧院整个建筑占地1.84公顷,长183米,宽118米,高67米,相当于20层楼的高度设计师:约恩·乌松[编辑本段]悉尼歌剧院的外观及结构悉尼歌剧院的外观为三组巨大的壳片,耸立在一南北长186米、东西最宽处为97米的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基座上。第一组壳片在地段西侧,四对壳片成串排列,三对朝北,一对朝南,内部是大音乐厅。第二组在地段东侧,与第一组大致平行,形式相同而规模略小,内部是歌剧厅。第三组在它们的西南方,规模最小,由两对壳片组成,里面是餐厅。其他房间都巧妙地布置在基座内。整个建筑群的入口在南端,有宽97米的大台阶。车辆入口和停车场设在大台阶下面。歌剧院整个分为三个部分:歌剧厅、音乐厅和贝尼朗餐厅。歌剧厅、音乐厅及休息厅并排而立,建在巨型花岗岩石基座上,各由4块巍峨的大壳顶组成。这些“贝壳”依次排列,前三个一个盖着一个,面向海湾依抱,最后一个则背向海湾侍立,看上去很象是两组打开盖倒放着的蚌。高低不一的尖顶壳,外表用白格子釉磁铺盖,在阳光照映下,远远望去,既象竖立着的贝壳,又象两艘巨型白色帆船,飘扬在蔚蓝色的海面上,故有“船帆屋顶剧院”之称。那贝壳形尖屋顶,是由2194块每块重15.3吨的弯曲形混凝土预制件,用钢缆拉紧拼成的,外表覆盖着105万块白色或奶油色的瓷砖。据设计者晚年时说,他当年的创意其实是来源于橙子。正是那些剥去了一半皮的橙子启发了他。而这一创意来源也由此刻成小型的模型放在悉尼歌剧院前,供游人们观赏这一平凡事物引起的伟大构想。[编辑本段]歌剧厅、音乐厅和贝尼朗餐厅歌剧厅较音乐厅为小,拥有1547个座位,主要用于歌剧、芭蕾舞和舞蹈表演;内部陈设新颖、华丽、考究,为了避免在演出时墙壁反光,墙壁一律用暗光的夹板镶成:地板和天花板用本地出产的黄杨木和桦木制成;弹簧椅蒙上红色光滑的皮套。采用这样的装置,演出时可以有圆润的音响效果。舞台面积440平方米,有转台和升降台。舞台配有两幅法国织造的毛料华丽幕布。一幅图案用红、黄、粉红3色构成,犹如道道霞光普照大地,叫“日幕”;另一幅用深蓝色、绿色、棕色组成,好像一弯新月隐挂云端,称“月幕”。舞台灯光有200回路,由计算机控制。还装有闭路电视,使舞台监督对台上、台下情况一目了然。音乐厅是悉尼歌剧院最大的厅堂,共可容纳2679名观众,通常用于举办交响乐、室内乐、歌剧、舞蹈、合唱、流行乐、爵士乐等多种表演。此音乐厅最特别之处,就是位于音乐厅正前方,由澳洲艺术家RonaldSharp所设计建造的大管风琴(GrandOrgan),号称是全世界最大的机械木连杆风琴(Mechanicaltrackeractionorgan),由10,500个风管组成,此外,整个音乐厅建材使用均为澳洲木材,忠实呈现澳洲自有的风格。壳体开口处旁边另立的两块倾斜的小壳顶,形成一个大型的公共餐厅,名为贝尼朗餐厅,每天晚上接纳6000人以上。其它各种活动场所设在底层基座之上。剧院有话剧厅、电影厅、大型陈列厅和接待厅、5个排列厅、65个化妆室、图书馆、展览馆、演员食堂、咖啡馆、酒吧间等大小厅室900多间。[编辑本段]悉尼歌剧院佚事设计建造之曲折悉尼歌剧院是从50年始构思兴建,1955年起公开搜集世界各地的设计作品,至1956年共有32个国家233个作品参选,后来丹麦建筑师约恩·乌松的设计屏雀中选,共耗时16年、斥资1200万澳币完成建造,为了筹措经费,除了募集基金外,澳洲还� ��于1959年发行悉尼歌剧院彩券。在建造过程中,因为改组后的澳洲新与约恩·乌松失和,使得这位建筑师愤而于1966年离开澳洲,从此再未踏上澳洲土地,连自己的经典之作都无法亲眼目睹。之后的工作由澳洲建筑师群合力完成,包括PeterHall、LionelTodd与DavidLittlemore等三位,悉尼歌剧院最后在公元1973年10月20日正式开幕。首场演出悉尼歌剧院另一项传奇是他的第一场演出。当然,正式的首演贵客盈门,开幕式(1973年10月)更邀请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亲临现场,但也有人认为悉尼歌剧院的第一场演出是1960年由PAULROBESON为工作者献唱的那次。这位黑人歌手当时爬上了还在兴建中的鹰架引吭高歌。巧的是,他的生日与丹麦建筑师JornUtzon竟然是同一天。一切都太巧了。但关于悉尼歌剧院的种种幕后故事还不只这些。由于兴建过程中的风风雨雨实在太肥皂了,有克服不了的技术难关、有拂袖而去的建筑师,还有差点让破产的超高工程费以及一只在首演彩排时跑来插花的临时演员——负子鼠(Posum),后来有人将这些写成了一出歌剧,名字是:世界第八奇景(EighthWonder)。[编辑本段]对悉尼歌剧院的评价悉尼歌剧院不仅是悉尼艺术文化的殿堂,更是悉尼的灵魂,是公认的20世纪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是悉尼最容易被认出的建筑,来自世界各地的观光客每天络绎不绝前往参观拍照,清晨、黄昏或星空,不论徒步缓行或出海遨游,悉尼歌剧院随时为游客展现不同多样的迷人风采。悉尼歌剧院设备完善,使用效果优良,是一座成功的音乐、戏剧演出建筑。那些濒临水面的巨大的白色壳片群,象是海上的船帆,又如一簇簇盛开的花朵,在蓝天、碧海、绿树的衬映下,婀娜多姿,轻盈皎洁。这座建筑已被视为世界的经典建筑载入史册。2003年4月,悉尼歌剧院设计大师约恩·乌松先生获2003普利策建筑学奖。普力策奖是对乌松和他的杰作的最终承认。2008年11月29日,约恩·乌松在丹麦去世,享年90岁。[编辑本段]旅游提示歌剧院规模宏大,陈设讲究,演出频繁,每年在悉尼歌剧院举行的表演大约3000场,约二百万观众前往共襄盛举,是全界最大的表演艺术中心之一。除圣诞节和耶稣受难日外,每天开放16小时,平均有10个不同的活动项目,可同时容纳7000余人。歌剧院已成为澳大利亚最热闹的场所,旅游者、观众从早到晚络绎不绝。入夜,到这里来的人,不只是看演出,还来贝尼朗餐厅吃饭和观赏夜景欲在悉尼歌剧院欣赏表演者,最好先向悉尼歌剧院索取节目表并预先订位。景点旅游提示1、1小时剧院参观门票:成人26澳元/172.1876/人,优惠卡持有者18澳元/119.2068/人。(澳大利亚老年卡及福利卡持有者、学生、年龄在16或16岁以下享受优惠卡价格)时长:1小时2、后台参观门票:140澳元/927.164/人时长:2小时其他旅游注意事项:1、门票可在底层平台悉尼歌剧院商店的参观游售票处购买。2、1小时剧院参观无需提前预订门票。3、演出套票和后台参观必须提前预订。4、建议穿着平底鞋进行后台参观。5、后台参观有如内参观的条件限制。6、每天的11:00和14:30(星期六的14:30除外),都会有普通话的导游服务。

悉尼歌剧院的建筑特点和功能

悉尼歌剧院的外观为三组巨大的壳片,耸立在一南北长186米、东西最宽处为97米的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基座上.第一组壳片在地段西侧,四对壳片成串排列,三对朝北,一对朝南,内部是大音乐厅.第二组在地段东侧,与第一组大致平行,形式相同而规模略小,内部是歌剧厅.第三组在它们的西南方,规模最小,由两对壳片组成,里面是餐厅.其他房间都巧妙地布置在基座内.整个建筑群的入口在南端,有宽97米的大台阶.车辆入口和停车场设在大台阶下面.
歌剧院整个分为三个部分:歌剧厅、音乐厅和贝尼朗餐厅.歌剧厅、音乐厅及休息厅并排而立,建在巨型花岗岩石基座上,各由4块巍峨的大壳顶组成.这些“贝壳”依次排列,前三个一个盖着一个,面向海湾依抱,最后一个则背向海湾侍立,看上去很象是两组打开盖倒放着的蚌.高低不一的尖顶壳,外表用白格子釉磁铺盖,在阳光照映下,远远望去,既象竖立着的贝壳,又象两艘巨型白色帆船,飘扬在蔚蓝色的海面上,故有“船帆屋顶剧院”之称.那贝壳形尖屋顶,是由2194块每块重15.3吨的弯曲形混凝土预制件,用钢缆拉紧拼成的,外表覆盖着105万块白色或奶油色的瓷砖.
据设计者晚年时说,他当年的创意其实是来源于橙子.正是那些剥去了一半皮的橙子启发了他.而这一创意来源也由此刻成小型的模型放在悉尼歌剧院前,供游人们观赏这一平凡事物引起的伟大构想.
编辑本段歌剧厅、音乐厅和贝尼朗餐厅
歌剧厅较音乐厅为小,拥有1547个座位,主要用于歌剧、芭蕾舞和舞蹈表演;内部陈设新颖、华丽、考究,为了避免在演出时墙壁反光,墙壁一律用暗光的夹板镶成:地板和天花板用本地出产的黄杨木和桦木制成;弹簧椅蒙上红色光滑的皮套.采用这样的装置,演出时可以有圆润的音响效果.舞台面积440平方米,有转台和升降台.舞台配有两幅法国织造的毛料华丽幕布.一幅图案用红、黄、粉红3色构成,犹如道道霞光普照大地,叫“日幕”;另一幅用深蓝色、绿色、棕色组成,好像一弯新月隐挂云端,称“月幕”.舞台灯光有200回路,由计算机控制.还装有闭路电视,使舞台监督对台上、台下情况一目了然.
音乐厅是悉尼歌剧院最大的厅堂,共可容纳2679名观众,通常用于举办交响乐、室内乐、歌剧、舞蹈、合唱、流行乐、爵士乐等多种表演.此音乐厅最特别之处,就是位于音乐厅正前方,由澳洲艺术家Ronald Sharp所设计建造的大管风琴(Grand Organ),号称是全世界最大的机械木连杆风琴(Mechanical tracker action organ),由10,500个风管组成,此外,整个音乐厅建材使用均为澳洲木材,忠实呈现澳洲自有的风格.
壳体开口处旁边另立的两块倾斜的小壳顶,形成一个大型的公共餐厅,名为贝尼朗餐厅,每天晚上接纳6000人以上.其它各种活动场所设在底层基座之上.剧院有话剧厅、电影厅、大型陈列厅和接待厅、5个排列厅、65个化妆室、图书馆、展览馆、演员食堂、咖啡馆、酒吧间等大小厅室900多间.
编辑本段悉尼歌剧院佚事
设计建造之曲折
悉尼歌剧院是从50年始构思兴建,1955年起公开搜集世界各地的设计作品,至1956年共有32个国家233个作品参选,后来丹麦建筑师Jorn Utzon的设计屏雀中选,共耗时16年、斥资1200万澳币完成建造,为了筹措经费,除了募集基金外,澳洲还曾于1959年发行悉尼歌剧院彩券.
在建造过程中,因为改组后的澳洲新与Jorn Utzon失和,使得这位建筑师愤而于1966年离开澳洲,从此再未踏上澳洲土地,连自己的经典之作都无法亲眼目睹.之后的工作由澳洲建筑师群合力完成,包括Peter Hall、Lionel Todd与David Littlemore等三位,悉尼歌剧院最后在公元1973年10月20日正式开幕.
首场演出
悉尼歌剧院另一项传奇是他的第一场演出.当然,正式的首演贵客盈门,开幕式(1973年10月)更邀请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亲临现场,但也有人认为悉尼歌剧院的第一场演出是1960年由PAUL ROBESON为工作者献唱的那次.这位黑人歌手当时爬上了还在兴建中的鹰架引吭高歌.巧的是,他的生日与丹麦建筑师Jorn Utzon竟然是同一天.
一切都太巧了.但关于悉尼歌剧院的种种幕后故事还不只这些.由于兴建过程中的风风雨雨实在太肥皂了,有克服不了的技术难关、有拂袖而去的建筑师,还有差点让破产的超高工程费以及一只在首演彩排时跑来插花的临时演员—负子鼠(Posum),后来有人将这些写成了一出歌剧,名字是:世界第八奇景(Eighth Wonder).
编辑本段对悉尼歌剧院的评价
悉尼歌剧院不仅是悉尼艺术文化的殿堂,更是悉尼的灵魂,是公认的20世纪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是悉尼最容易被认出的建筑,来自世界各地的观光客每天络绎不绝前往参观拍照,清晨、黄昏或星空,不论徒步缓行或出海遨游,悉尼歌剧院随时为游客展现不同多样的迷人风采.
悉尼歌剧院设备完善,使用效果优良,是一座成功的音乐、戏剧演出建筑.那些濒临水面的巨大的白色壳片群,象是海上的船帆,又如一簇簇盛开的花朵,在蓝天、碧海、绿树的衬映下,婀娜多姿,轻盈皎洁.这座建筑已被视为世界的经典建筑载入史册.
2003年4月,悉尼歌剧院设计大师乌特松先生获2003普利策建筑学奖.普力策奖是对乌特松和他的杰作的最终承认.
编辑本段旅游提示
歌剧院规模宏大,陈设讲究,演出频繁,每年在悉尼歌剧院举行的表演大约3000场,约二百万观众前往共襄盛举,是全界最大的表演艺术中心之一.除圣诞节和耶稣受难日外,每天开放16小时,平均有10个不同的活动项目,可同时容纳7000余人.歌剧院已成为澳大利亚最热闹的场所,旅游者、观众从早到晚络绎不绝.入夜,到这里来的人,不只是看演出,还来贝尼朗餐厅吃饭和观赏夜景
欲在悉尼歌剧院欣赏表演者,最好先向悉尼歌剧院索取节目表并预先订位.
景点旅游提示
1、1小时剧院参观
门票:成人26 澳元/172.1876/人,优惠卡持有者18 澳元/119.2068 /人.(澳大利亚老年卡及福利卡持有者、学生、年龄在16或16岁以下享受优惠卡价格)
时长:1小时
2、后台参观
门票:140 澳元 / 927.164/人
时长:2小时
其他旅游注意事项:
1、 门票可在底层平台悉尼歌剧院商店的参观游售票处购买.
2、 1小时剧院参观无需提前预订门票.
3、 演出套票和后台参观必须提前预订.
4、 建议穿着平底鞋进行后台参观.
5、 后台参观有如内参观的条件限制.
6、 每天的11:00和14:30(星期六的14:30除外),都会有普通话的导游服务.

赵州桥,的特征是什么

赵州桥又名安济桥,建于隋大业(公元605-618)年间,是著名匠师李春建造.桥长64.40米,跨径37.02米,是当今世界上跨径最大、建造最早的单孔敞肩型石拱桥.因桥两端肩部各有二个小孔,不是实的,故称敞肩型,这是世界造桥史的一个创造(没有小拱的称为满肩或实肩型).
赵州桥距今已1400年,经历了10次水灾,8次战乱和多次地震,特别是1966年邢台发生的7.6级地震,邢台距这里有40多公里,这里也有四点几级地震,赵州桥都没有被破坏,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说,先不管桥的内部结构,仅就它能够存在1300多年就说明了一切.1963年的水灾大水淹到桥拱的龙嘴处,据当地的老人说,站在桥上都能感觉桥身很大的晃动.据记载,赵州桥自建成至今共修缮8次.
在主拱券的上边两端又各加设了二个小拱,一是可节省材料,二是减少桥身自重(减少自重15%),而且能增加桥下河水的泄流量.
1979年5月,由科学院自然史组等四个单位组成联合调查组,对赵州桥的桥基进行了调查,自重为2800吨的赵州桥,而它的根基只是有五层石条砌成高1.55米的桥台,直接建在自然砂石上.
这么浅的桥基简直令人难以置信,梁思成先生1933年考察时还认为这只是防水流冲刷而用的金刚墙,而不是承纳桥券全部荷载的基础.他在报告中写道:
“为要实测券基,我们在北面券脚下发掘,但在现在河床下约70-80厘米,即发现承在券下平置的石壁.石共五层,共高1.58米,每层较上—层稍,下面并无坚实的基础,分明只是防水流冲刷而用的金刚墙,而非承纳桥券全部荷载的基础.因再下30-40厘米便即见水,所以除非大规模的发掘,实无法进达我们据学理推测的大座桥基的位置.”
1991年9月,赵州桥被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选定取为第十二个“国际土木工程里程碑”,
并在桥北端东侧建造了“国际土木工程历史古迹”铜牌纪念碑.
为了保护赵州桥,上世纪末在赵州桥东100米处新建的桥梁,其结构还是沿袭赵州桥,只是主拱上的小拱数量增加到一边5个
--------------------------------------------------------------------------------
上面那个答复已经很详细了,我要说的是赵州桥的建造中还包含了一些宗教的特征.例如:桥面是由108道条石砌成,象征108罗汉.老人们讲得我都忘得差不多了,只记得这一个.但是还有很多宗教特征,主要是的,还掺杂了一些的神话故事.
如果你要是去旅游的话,劝你还是打消了吧!因为真正的赵州桥已经不存在了.那些原来的桥石都当作古董收藏起来了,因为说是上千年了,实际上单是时就拆了近一半,现在的桥只不过是建国后,尤其是80年后重修的.最让人气愤的是县旅游局太黑了,其实就有一座破桥可看,可光门票就要25,如果知道你是傻乎乎的外地人,你就乖乖的多掏钱吧,外国人更是宰你没商量.建议到赵县旅游的人参观柏林禅寺,比赵州桥历史久多了,而且不要门票.这可是一个赵县人的忠告啊.
李春是我国隋代著名的桥梁工匠,他建造了举世闻名的赵州桥,开创了我国桥梁建造的崭新局面,为我国桥梁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李春是隋代的一位普通工匠,由于史书缺乏记载,他的生平、籍贯及生卒年月已无法得知.我们仅能根据唐代中书令张嘉贞为赵州桥所写的“铭文”中有:“赵郡**河石桥,隋匠李春之迹也,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我们方知道是李春建造了这座有名的大石桥.
关于赵州桥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相传赵州桥是鲁班所造,这座大桥建成后,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倒骑着毛驴,带着柴荣,也兴冲冲地去赶热闹.他们来到桥头,正巧碰上鲁班,于是他们便问道:这座大桥是否经得起他俩走.鲁班心想:这座桥,骡马大车都能过,两个人算什么,于是就请他俩上桥.谁知,张果老带着装有太阳、月亮的褡裢,柴荣推着载有“五岳名山”的小车,所以他们上桥后,桥竟被压得摇晃起来.鲁班一见不好,急忙跳进水中,用手使劲撑住大桥东侧.因为鲁班使劲太大,大桥东拱圈下便留下了他的手印;桥上也因此留下了驴蹄印、车道沟、柴荣跌倒时留下的一个膝印和张果老斗笠掉在桥上时打出的圆坑.当然这只是人们编造的一个神话故事,以纪念古代的能工巧匠.
赵州桥是安济桥的俗称,它位于今河北省赵县城南五里的**河上,横跨**河南北两岸,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大型石拱桥,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跨度最长的敝肩圆弧拱桥.大桥全长50.83米,宽9米,主孔净跨度为37.O2米.全桥全部用石块建成,共用石块1000多块,每块石重达1吨,桥上装有精美的石雕栏杆,雄伟壮丽、灵巧精美.它以首创的敝肩拱结构形式、精美的建筑艺术和施工技巧等杰出成就,在中外桥梁史上令人瞩目,充分代表了我国古代劳动在桥梁建造方面的丰富经验和高度智慧.
赵州桥建于隋代,隋朝统一后,结束了长期以来南北、兵戈相见的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当时的赵县是南北交通必经之路,从这里北上可抵重镇涿郡(今河北涿州市),南下可达京都洛阳,交通十分繁忙.可是这一交通要道却被城外的**河所阻断,影响了人们来往,每当洪水季节甚至不能通行,为此隋大业元年(公元6O5年)决定在**河上建设一座大型石桥以结束长期以来交通不便的状况.李春受命负责设计和大桥的施工.李春率领其他工匠一起来到这里,对**河及两岸地质等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同时认真总结了前人的建桥经验,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独具匠心的设计方案,按照设计方案精心细致施工,很快就出色地完成了建桥任务.李春他们在设计和施工中创下许多技术成就,把我国古代建筑技术提高到一个全新的水平.
赵州桥的设计在我国桥梁技术史有以下创新:
(1)采用圆弧拱形式,改变了我国大石桥多为半圆形拱的传统,我国古代石桥拱形大多为半圆形,这种形式比较优美、完整,但也存在两方面的缺陷:一是交通不便,半圆形桥拱用于跨度比较小的桥梁比较合适,而大跨度的桥梁选用半圆形拱,就会使拱顶很高,造成桥高坡陡、车马行人过桥非常不便.二是施工不利,半圆形拱石砌石用的脚手架就会很高,增加施工的危险性.为此,李春和工匠们一起创造性地采用了圆弧拱形式,使石拱高度大大降低.赵州桥的主孔净跨度为37.O2米,而拱高只有7.25米,拱高和跨度之比为1:5左右,这样就实现了低桥面和大跨度的双重目的,桥面过渡平稳,车辆行人非常方便,而且还具有用料省、施工方便等优点.当然圆弧形拱对两端桥基的推力相应增大,需要对桥基的施工提出更高的要求.
(2)采用敝肩.这是李春对拱肩进行的重大改进,把以往桥梁建筑中采用的实肩拱改为敝肩拱,即在大拱两端各设两个小拱,靠近大拱脚的小拱净跨为3.8米,另一拱的净跨为2.8米.这种大拱加小拱的敝肩拱具有优异的技术性能,首先可以增加泄洪能力,减轻洪水季节由于水量增加而产生的洪水对桥的冲击力.古代**河每逢汛期,水势较大,对桥的泄洪能力是个考验,四个小拱就可以分担部分洪流,据计算四个小拱可增加过水面积16%左右,大大降低洪水对大桥的影响,提高大桥的安全性.其次敝肩拱比实肩拱可节省大量土石材料,减轻桥身的自重,据计算四个小拱可以节省石料26立方米,减轻自身重量700吨,从而减少桥身对桥台和桥基的垂直压力和水平推力,增加桥梁的稳固.第三增加了造型的优美,四个小拱均衡对称,大拱与小拱构成一幅完整的图画,显得更加轻巧秀丽,体现建筑和艺术的完整统一.第四符合结构力学理论,敝肩拱式结构在承载时使桥梁处于有利的状况,可减少主拱圈的变形,提高了桥梁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3)单孔.我国古代的传统建筑方法,一般比较长的桥梁往往采用多孔形式,这样每孔的跨度小、坡度平缓,便于修建.但是多孔桥也有缺点,如桥墩多,既不利于舟船航行,也妨碍洪水宣泄;桥墩长期受水流冲击、侵蚀,天长日久容易塌毁.因此,李春在设计大桥的时候,采取了单孔长跨的形式,河心不立桥墩,使石拱跨径长达37米之多.这是我国桥梁史上的空前创举.
赵州桥不仅设计独特,而且建造技术也非常出色,有许多创造性.
(1)桥址选择比较合理,使桥基稳固牢靠.李春根据自己多年丰富的实践经验,经过严格周密勘查、比较,选择了**河两岸较为平直的地方建桥,这里的地层是由河水冲积而成,地层表面是久经水流冲涮的粗砂层,以下是细石、粗石、细砂和粘土层.根据现代测算,这里的地层每平方厘米能够承受4.5到6.6公斤的压力,而赵州桥对地面的压力为每平方厘米5——6公斤,能够满足大桥的要求.选定桥址后在上面建造地基和桥台,自建桥到现在,桥基仅下沉了5厘米,说明这里的地层非常适合于建桥.
(2)赵州桥的砌置方法新颖、施工修理方便.李春就地取材,选用附近州县生产的质地坚硬的青灰色砂石作为建桥石料,在石拱砌置方法上,均采用了纵向(顺桥方向)砌置方法,就是整个大桥是由28道各自独立的拱券沿宽度方向并列组合而成,拱厚皆为 1.O3米,每券各自独立、单独操作,相当灵活,每券砌完全合拢后就成一道独立拼券,砌完一道供券,移动承担重量的“鹰架”,再砌另一道相邻拱.这种砌法有很多优点,它既可以节省制作“鹰架”所用的木材,便于移动;同时又利于桥的维修,一道拱券的石块损坏了,只要嵌入新石,进行局部修整就行了,而不必对整个桥进行调整.
(3)在保持大桥稳定性方面采取了许多严密措施.为了加强各道拱券间的横向联系,使28道拱组成一个有机整体,连接紧密牢固,李春采取了一系列技术措施.l)每一拱券采用了下宽上窄、略有“收分”的方法,使每个拱券向里倾斜,相互挤靠,增强其横向联系,以防止拱石向外倾倒;在桥的宽度上也采用了少量“收分”的办法,就是从桥的两端到桥顶逐渐收缩宽度,从最宽9.6米收缩到9米,以加强大桥的稳定性.2)在主券上均匀沿桥宽方向设置了5个铁拉杆,穿过28道拱券,每个拉杆的两端有半圆形杆头露在石外,以夹住28道拱券,增强其横向联系.在4个小拱上也各有一根铁拉杆起同样作用.3)在靠外侧的几道拱石上和两端小拱上盖有护拱石一层,以保护拱石;在护拱石的两侧设有勾石6块,勾住主拱石使其连接牢固.4)为了使相邻拱石紧紧贴合在一起,在两侧外券相邻拱石之间都穿有起连接作用的“腰铁”,各道券之间的相邻石块也都在拱背穿有“腰铁”,把拱石连锁起来.而且每块拱石的侧面都凿有细密斜纹,以增大摩擦力,加强各券横向联系.这些措施的采取使整个大桥连成一个紧密整体,增强了整个大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赵州桥的桥具特色.桥台是整座大桥的基础,必须能承受大桥主拱圈(桥身主体)轴而向力分解而成的巨大水平推力和垂直压力.赵州桥的桥台具有下述特点:l)低拱脚:拱脚在河床下仅半米左右;2)浅桥基:桥基底面在拱脚下1.7米左右;3)短桥台:由上至下,用逐渐略有加厚的石条砌成5米长、6.7米宽、9.6米高的桥台.这是一个既经济又简单实用的桥台.为了保障桥台的可靠性,李春采取了许多相应的固基措施.为了减少桥台的垂直位移(即由大桥主体的垂直压力造成的下沉),李春采取了在桥台边打入许多木桩的措施,以此来加强桥台的基础;这种方法在今天的厂房、桥梁的建造上也经常采用.为了减少桥台的水平移动(即由大桥主体的水平推力造成的桥台后移),李春采用了延伸桥台后座的办法,以抵消水平推力的作用.为了保护桥台和桥基,李春还在沿河一侧设置了一道金刚墙,一方面可以防止水流的冲蚀作用,另一方面金刚墙和桥基、桥台连成一体,增加了桥台的稳定性.由以上措施保证了大桥具有坚固的桥台,提高了大桥的坚实程度.
赵州桥的敝肩圆弧拱形式是我国劳动的一大创造,西方在14世纪才出现敝肩圆弧石拱桥,已经比我国晚了600多年.英国著名科学技术史专家李约瑟博士在其巨著《科学技术史》中曾经列举了26项从1世纪到18世纪先后由我国传到欧洲和其他地区的科学技术成果,其中的第18项就是弧形拱桥. 赵州桥建成后成为北南交通的要冲,有“坦途箭直千人过,驿使驰驱万国通”的美誉.舟船在桥下航行,人马车辆从桥上驶过,大大方便了交通运输和生活,为**河两岸人员来往提供了便利条件.
这座大桥自建成至今已有130O多年,这期间经历了8次以上地震的影响,8次以上战争的考验;承受了无数次人畜车辆的重压,饱经无数次风刀霜剑、冰雪雨水的冲蚀,却雄姿不减当年,仍巍然屹立在**河上.
解放以后,赵州桥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关部门对这一古代大桥进行了彻底维修,以保持其辉煌的历史地位.赵州桥已成为聪明智慧的象征和进行爱国主又、历史主又教育的场所. 赵州桥的建成在我国桥梁史上具有重要影晌,它的大跨度、圆弧拱、敝肩形式力以后的桥梁建设开创了新的天地.隋代以后,出现了杵多与赵州析相类似的大型拱桥,已经发现的就有十几座,如山西崞县的普济桥、晋城的景德桥、河北赵县的永通桥、济美桥等.赳州桥已经成为我国桥梁建设的典范.
然而象赵州桥这样突出的技术成就和象李春这样杰出的桥梁专家,在封建社会中并不为封建统治者所重视,甚至在史书中也没有留下多少痕迹,我们除了知道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建造了这座举世闻名的大桥外,其他却一无所知,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遗憾.但是即使如此我们仍然坚信:李春作为一代桥梁专家和赵州桥作为一座历史名桥将永载祖国史册,为后人所牢记.
赵州桥又名安济桥,建于隋大业(公元605-618)年间,是著名匠师李春建造.桥长64.40米,跨径37.02米,是当今世界上跨径最大、建造最早的单孔敞肩型石拱桥.因桥两端肩部各有二个小孔,不是实的,故称敞肩型,这是世界造桥史的一个创造(没有小拱的称为满肩或实肩型).

赵州桥距今已1400年,经历了10次水灾,8次战乱和多次地震,特别是1966年邢台发生的7.6级地震,邢台距这里有40多公里,这里也有四点几级地震,赵州桥都没有被破坏,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说,先不管桥的内部结构,仅就它能够存在1300多年就说明了一切.1963年的水灾大水淹到桥拱的龙嘴处,据当地的老人说,站在桥上都能感觉桥身很大的晃动.据记载,赵州桥自建成至今共修缮8次.

在主拱券的上边两端又各加设了二个小拱,一是可节省材料,二是减少桥身自重(减少自重15%),而且能增加桥下河水的泄流量.
1979年5月,由科学院自然史组等四个单位组成联合调查组,对赵州桥的桥基进行了调查,自重为2800吨的赵州桥,而它的根基只是有五层石条砌成高1.55米的桥台,直接建在自然砂石上.
这么浅的桥基简直令人难以置信,梁思成先生1933年考察时还认为这只是防水流冲刷而用的金刚墙,而不是承纳桥券全部荷载的基础.他在报告中写道:
“为要实测券基,我们在北面券脚下发掘,但在现在河床下约70-80厘米,即发现承在券下平置的石壁.石共五层,共高1.58米,每层较上—层稍,下面并无坚实的基础,分明只是防水流冲刷而用的金刚墙,而非承纳桥券全部荷载的基础.因再下30-40厘米便即见水,所以除非大规模的发掘,实无法进达我们据学理推测的大座桥基的位置.”
1991年9月,赵州桥被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选定取为第十二个“国际土木工程里程碑”,
并在桥北端东侧建造了“国际土木工程历史古迹”铜牌纪念碑.
为了保护赵州桥,上世纪末在赵州桥东100米处新建的桥梁,其结构还是沿袭赵州桥,只是主拱上的小拱数量增加到一边5个.
位于滨河路中段北侧,是兰州历史悠久的古桥,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中山桥的前身始于明洪武5年(公元1372年),宋国公冯胜在兰州城西七里处建的浮桥;至明洪武9年(1376年),卫国公邓愈移浮桥至城西10里处,称“镇远桥”;明洪武18年(1385年),兰州卫指挥杨廉将浮桥移至今日位置,至今遗存重10吨,长5.8米的铸铁桥柱“将军柱”三根.清光绪33年(1907年),清在兰州道彭英甲的建议和甘肃总督升允的赞助下,动用国库白银30.669万两,由德国商泰来洋行喀佑斯承建,美国人满宝本、德国人德罗作技术指导,建起了长达233.33米,宽7.5米的黄河第一座铁桥,初名“兰州河铁桥”,1942 年改为“中山桥”. 1954年,兰州市整修加固了铁桥,又增加了五座弧型钢架拱梁,使铁桥显得坚固耐用,气势雄浑.
位于滨河路中段北侧,是兰州历史悠久的古桥,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中山桥的前身始于明洪武5年(公元1372年),宋国公冯胜在兰州城西七里处建的浮桥;至明洪武9年(1376年),卫国公邓愈移浮桥至城西10里处,称“镇远桥”;明洪武18年(1385年),兰州卫指挥杨廉将浮桥移至今日位置,至今遗存重10吨,长5.8米的铸铁桥柱“将军柱”三根.清光绪33年(1907年),清在兰州道彭英甲的建议和甘肃总督升允的赞助下,动用国库白银30.669万两,由德国商泰来洋行喀佑斯承建,美国人满宝本、德国人德罗作技术指导,建起了长达233.33米,宽7.5米的黄河第一座铁桥,初名“兰州黄河铁桥”,1942 年改为“中山桥”. 1954年,兰州市整修加固了铁桥,又增加了五座弧型钢架拱梁,使铁桥显得坚固耐用,气势雄浑. 的特征是
永定河旧称卢沟河,桥亦以卢沟命名.
初名“广济桥”,后改称“”,亦作芦沟桥,在北京市西南约15公里丰台区永定河上,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永定河旧称卢沟河,桥亦以卢沟命名.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明正统九年(1444年)重修.清康熙时毁于洪水,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重建.桥全长266.5米,宽7.5米,下分十一个涵孔.桥身两侧石雕护栏各有望柱140根,柱头上均雕有卧伏的大小石狮共501个(文物保护部门提供数据),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桥东的碑亭内立有清乾隆题“卢沟晓月”汉白玉碑,为燕京八景之一.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桥东为宛平县城,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建.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在此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赵州桥地理环境

赵州桥,是一座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城南洨河之上的石拱桥,因赵县古称赵州而得名。当地人称之为大石桥,以区别于城西门外的永通桥(小石桥)。赵州桥始建于隋代,由匠师李春设计建造,后由宋哲宗赵煦赐名安济桥,并以之为正名。

收藏

相关资讯

相关游戏

更多 >
  • 热门资讯
  • 最新资讯
  • 下载排行榜
  •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