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资讯攻略 > 游戏攻略

全面战争三国辅臣(“太子洗马”是个怎么样的职务)

发布时间:2023-06-27 13:32:48作者:小编酱

“太子洗马”是个怎么样的职务

谢谢邀请,

这个问题由土鳖君为诸位看官解答。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一起认识一下洗马的“洗”字。

洗,是一个很容易读错的多音字,

众所周知,当它发xi(三声)之音时,本意是用水清洁足部,后来引申为用水除去灰尘的意思。

同时,它还发xian(三声)之音,这是“洗马”这个官名的专属读音,这个就很少有人知道了。

一音之差,意思天壤之别,甚至连古人都经常闹笑话。

下面土鳖君就跟各位看官一起,去认识一下“洗马”这个看上去十分奇葩的官职。

历史上最玩笑化的官名

在明末大才子张岱写的《快园道古》书中,曾记载了这么一则笑话,

明成化年间,杨守陈由翰林侍讲升任太子洗马一职,在就职之后,杨洗马请假回家探亲。

由于交通不发达,古人的旅程十分的漫长而艰辛,但身为官员的杨洗马有权入住驿站。

驿站,肩负着传递军事情报、政务信息、接待往来官员重要职责,向来是严令管辖的重地。

按照《大明律》规定,官员需要凭兵部签发的符验和吏部发放的牙牌才能进入驿站。

某天,杨洗马见太阳西坠,便步入了附近的一座驿站。按规定,他把相关证件交给驿丞(驿站的站长)核验。

这驿丞也是个势利眼,见杨守陈器宇轩昂的走进来,本是点头哈腰,毕恭毕敬。

但见那证件上写的却是洗马的官职,以为不过杨大人是东宫的一员杂役,芝麻绿豆大小的官员而已。

便有气势陡然而起,顿时站直了身子,要与杨洗马分庭抗礼。

他斜楞着眼睛问杨守陈,你的职务是洗马?你一天要洗几匹才能完成任务啊。

那杨守陈也是个诙谐之人,有心要跟驿丞斗斗闷子,便说,没有具体的任务,心情好就勤快点多洗几匹,心情不好就偷点懒少洗几匹。

两人正这样不咸不淡的聊着天呢,突然门外的门子来报,有位御史要入住驿站。

那驿丞慌忙起身前去相迎,奔走之间还催促杨洗马赶紧离开正堂。

杨洗马跟没事人一样,对那驿丞说,我现在还有点累,等御史来了我再让也不迟。

驿丞慌的也顾不上撵人了,跑到门外去把御史迎了进来,一边走还一边道歉,是在是不好意思,实在是不知道您来,上房安排给一个在东宫洗马的杂役了,您先等会,我让他收拾东西,去下处住去。

那驿丞不识货,但那御史确实正经系统内的同僚,知道驿站内已经住了一位品级比自己高的太子洗马,按礼制需要去杨大人的房间行拜见之礼。

御史也不在理会驿丞的胡说八道了,几步就迈进了正堂去给杨洗马作揖去了。

这时,那驿丞才琢磨过味来,原来这洗马的是位大官,慌忙匍匐在台阶之下,乞罪求饶,杨洗马大人有大量也没跟他一般见识。

同是明代的浮白斋主人在自己的笑话集《雅谑》里还记载了一则关于洗马的冷笑话。

话说是那景泰三年,会元刘定之升任司经局洗马,在回家的路上了正好遇上了好友兵部侍郎王伟,王侍郎有心要戏谑好友一番,便对刘会元说,这皇宫之中马匹不少,你可要一匹匹的干净吆。

那刘定之反应也快,马上回嘴说,不只皇宫里的马要洗,就连兵部大、少两位司马(兵部尚书尊称大司马,兵部侍郎尊称少司马),我也要洗得干干净净。

从前的“洗马”真的有马

自秦朝之起就有“洗马”一职,

这个官职设立之初,还真跟马有一定的关系。

它最初的名字叫做“先马”或者是“前马”。

本是太子仪仗队之中一马当先的那位先导官。

在西晋司马彪所做的《续汉书·百官志》之中有载:“太子出,则当直,一人在前导威仪。

由于先导官有洗净街上人群的职责,一来二去,“先马”也就演化成了“洗马”,但读音却保留了下来。

太子爷的小跟班

土鳖君记得第一次接触“洗马”这个官名,是在高中课本中,西晋文学家李密所作《陈情表》一文之中。

当时土鳖君也是十分好奇,就为了把李密弄到宫里去洗马,司马炎还专门下了道严诏?

这显然不符合逻辑啊。

于是,土鳖君开始跑图书馆翻阅资料,去搞清楚这洗马到底是个什么品级的官职。

要说洗马的来龙去脉,得先从“太子”说起。

太子嘛,众所周知,封建王朝法定的储君,诸位皇子之中的老大(不管年龄大小),未来的皇帝。

基于太子对国家未来的重要性,老爹在给他选择身边人的时候,也绝对是慎之又慎。

自殷商之时,就形成了一套专属太子的东宫官制,这套制度在秦汉时期逐渐固定下来。

到了明清时期,这套官制发展到顶峰,构建了一套复杂而成熟的体系,东宫官员品级更加森严,分工更加明确,更容易让人清楚明了。

土鳖君下面的介绍就是基于明清东宫官制而来。

按照明清官制,太子的老师分为师、傅、保三种,其中,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人尊称一声“三师”,乃是从一品大员,是太子素质教育的主要负责人。而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则被尊称为“三少”,是“三师”的副手,正二品大吏。

这里要注意的是,“三师”、“三少”皆是东宫官职,切勿与“”、“三孤”混为一谈。

负责照顾太子起居的衙门叫做詹事府,正副堂官为詹事和少詹事(分别为正三品和正四品)。

詹事府内设左、右春坊,

左春坊之中设立左庶子(正五品)、左中允(正六品)、左赞善(从六品)各两人,所任官员皆是自翰林院选调而来。

右春坊之中设立右庶子(正五品)、右中允(正六品)、右赞善(从六品)各两人。

按照文左、武右的制度,

左春坊主要负责太子的日常文事,包括图书、文档管理、记注纂修、秘书、礼仪、食药、印玺等事宜。

右春坊主要负责太子的日常武备,包括仪仗、护卫、通信、侍从等事宜。

左春坊下设崇文馆和司经、典膳、药藏、内直、典设和宫门六局,右春坊下设家令、率更和仆三寺。

洗马,就是左春坊司经局的主要负责人。

司经局,顾名思义,主要负责管理太子的图书和文章,与皇帝那边的内阁和内书房相对应。

随着历史的演进,“洗马”逐渐从武职变成为太子爷管理文书、收集图书、资料的秘书,从仪仗兵变成了“太子近臣”。

到了雍正之后,虽然不在设立太子,但司经局洗马一职仍被保留下来,作为翰林们的荣誉称号。

马,也不是随便谁就能“洗”的

太子,国之储君,那可是未来的皇帝啊。

洗马,就是太子的伴读、秘书。

是跟太子爷一起长大的近臣,太子也什么脾气秉性摸得一清二楚。

等太子变成了皇帝之后,那一定也是最亲近的大臣。

所以说,当上了“洗马”就等于买上了一支“潜力黑马股”,将自己的命运与太子的命运牢牢地锁在了一起。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不管怎么说,能顺利接过老爹的枪太子爷还在多数。

为了给太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皇帝老爷在选择“洗马”时也是慎之又慎,

饱读诗书、满腹经纶是先决条件,

品行端正、雍容有度也是一票否决项。

像汉朝名臣汲黯、写《陈情表》的李密、唐朝名臣魏征,都是至忠至孝大德之士。

前文提到的杨守陈和刘定之也都是品行俱佳的大学问家。

明清的“洗马”一般都是从翰林院中遴选而来,都是经过优中选优,大浪淘沙了多少轮的干才。

比如明朝的杨溥、杨廷和、徐阶、张居正,清朝的高士奇、陈廷敬、张之洞等人,都担任过“洗马”一职,日后也都成为了高居一品、权倾朝野的大学士。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够帮助您。

我是土鳖君,一位爱极了的书生。

关注我,为您持续输出有质量的答案。

e�Z�F�

大清名臣陈廷敬、索额图和纳兰明珠,哪一个职位更高

陈廷敬,索额图以及纳兰明珠,是康熙朝前中期朝堂上权势地位非常显赫的三位重臣,也都得到了康熙皇帝的重用。

先来说说陈廷敬。

陈廷敬是顺治十五年(1658年)进士,顺治(1661年)成为翰林院侍讲学士,就此成为了康熙皇帝的老师之一,并且是深得康熙皇帝喜爱和器重。陈廷敬历任左都御史、工部尚书、户部尚书,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升任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正式位居“宰辅”之列。而除了担任朝中要职,陈廷敬一生最值得称赞的功绩就是作为总修官,主持编修了《康熙字典》。

再来说说索额图。

索额图,康熙朝初年“四大辅政大臣”之首辅大臣索尼的第三子,也是康熙皇帝的结发妻子、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的亲叔叔。早在康熙皇帝刚继位的时候,索额图已经担任大学士、吏部侍郎等职务,之后为了除掉鳌拜,辞掉了所有差事,专心担任康熙身边的一等侍卫,并帮助其训练布库少年,进而成为康熙皇帝智擒鳌拜的“首功之臣”。

之后,索额图先后担任先后任国史院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等职,并且在平三藩,收,征漠北,抗击沙俄侵略等重大的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且积极的作用。

只不过后来因为长期与明珠党争,并且受到了太子胤礽的影响和牵连,进而在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被康熙皇帝下令圈禁,之后竟被活活饿死,不仅其功劳为康熙皇帝全盘否定,甚至还被扣上了“本朝第一罪臣”的帽子,可谓是身败名裂,结局凄惨。

最后在来说说明珠。

纳兰明珠,因迎娶了阿济格的女儿,被划入到了多尔衮的势力之中,也是因为如此顺治朝时期以及康熙朝初年的明珠是倍受打压,知道康熙皇帝智擒鳌拜,明珠才得以重新被发现并且重用。

明珠历任内务府总管、刑部尚书、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傅等要职,并且同索额图一样,也在平三藩,收等重大事件中发挥了积极且重要的作用。

之后明珠及其党羽遭到了,进而被康熙皇帝罢职,不久之后虽然被康熙皇帝重新启用,但是其权势和地位远不及从前,甚至他的儿子纳兰揆叙在朝堂上的话语权都要强过于他。而明珠的另外一个儿子便是有“满清第一词人”之称的纳兰性德。

在这三人中,索额图的职位和地位无疑是最为显赫的,明珠次之,陈廷敬最末。

首先,从三人的大学士的名号来看。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废除了宰相,并且在后来通过设置内阁的来行使宰相的实际职能,此时朝堂上开始出现阁殿大学士。

清朝沿用了明朝的内阁制度,在乾隆朝时期逐渐形成了“三殿三阁”大学士的格局,并且按照保和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的顺序,进行地位的排序。

陈廷敬是文渊阁大学士;索额图是保和殿大学士;明珠是武英殿大学士。

所以按照大学士的名号顺序来说,索额图居首,明珠次之,陈廷敬再次。

其次,按照其家族背景来看。

从这一点来说,索额图也是当之无愧的优胜者。

前文中也说到了,索额图的父亲索尼是康熙朝初年“四大辅政大臣”中的首辅大臣,其早在努尔哈赤时期就已经开始建功立业,并且他不仅将整个赫舍里氏家族带向了辉煌,更是还给索额图留下了一个一等公的世袭爵位。也正是因为索尼的原因,孝庄太后才安排康熙迎娶了赫舍里氏皇后,使得通过联姻,实现皇家御赫舍里氏家族的利益联合,而康熙与赫舍里氏皇后所生的胤礽,日后又被康熙封为了太子,赫舍里氏的父亲噶布喇也就是索额图的大哥,也为赫舍里氏家族拿到了第二个一等公的爵位。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索额图的出身显然是其他两人所望尘莫及的,也正是因为其出身高贵,且深受康熙皇帝信任,索额图更是担任了领侍卫内大臣这样只有皇帝心腹以及上三旗权贵才能担任的职务,这一点也是陈廷敬和明珠素不能比拟的。

而明珠,虽说出身不及索额图,但是他毕竟也算是皇亲国戚。

明珠,本姓叶赫那拉氏,是海西女真叶赫部首领金台石的孙子,而金台石的妹妹正是努尔哈赤的第三任大妃,同时也是皇太极生母的孟古哲哲,所以明珠本就与康熙有着亲戚关系。再加上明珠迎娶的是英亲王阿济格的女儿,按照这层辈分关系,明珠是康熙皇帝的堂姑父。而明珠的堂侄女也嫁给了康熙帝,即大阿哥胤禔的生母惠妃那拉氏。

在这样的情况下,明珠与康熙皇帝可以说有着多重的亲缘关系,再加上明珠出身于上满洲正黄旗,其背景虽不如索额图那般雄厚,但是比较于汉族大臣陈廷敬,其背景和身份上确实要高出许多。

对于陈廷敬来说,汉族士大夫的出身北京,确实是他与明珠和索额图进行比较时候的一个硬伤所在。

所以,无论是职务、爵位以及家族背景来说,索额图都在位居首位,明珠位居三人中的第二位,而陈廷敬,只能排在最后。

只不过,陈廷敬是依靠自身的努力和实力从科举开始,一步步爬到了权力的顶峰,堪称清朝官员的榜样式的人物,明珠的上位尽管有运气的成分,但是其聪明才智在最关键的时候却总能给予最好的支持,特别是明珠的决策主张数次与康熙皇帝的想法完全一致,进而英德尔康熙的信任,其职位也不断升迁。相比之下,索额图的仕途之路最为轻松,毕竟,他的家族特别是他的父亲索尼为他铺好了,所以他的起点本就比其他两人高出了不少。

然而从三人的结局来看,陈廷敬无疑是最好的。

陈廷敬自入朝开始,工作勤勉,为官清廉,堪称“一代名相”,而他也深得康熙皇帝的信任与器重,同时也是对其极为尊崇。陈廷敬去世后,康熙皇帝非常的伤心,不仅亲作挽诗悼之,并且赐予了他“文贞”的谥号,同时给予了“宽大老成,几近完人”这样一个极高的评价。

明珠的结局也相对较好,晚年虽权势不在,但康熙皇帝对其依旧非常重视,在明珠去世后,仍派皇三子胤祉前往祭奠,所以明珠也算是得以善终了。

而索额图前文中也说,不仅被康熙皇帝活活饿死,还被扣上了“本朝第一罪臣”的帽子,尽管他的权势地位最为显赫,但结局却是最为凄凉的。

历史上评选最草包的将军会是谁

要说历史上的草包将军,少帅张学良应该算一个,他也是名副其实、当之无愧的。

张学良,人称少帅,他既没有老子张作霖的政治精明,更没有老子张大帅的军事才能,他年纪轻轻,接手东北军后,从没打过胜仗,一败再败,虽然他年仅30几岁就任国民党陆海空军副司令,官拜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倾一时。

1929年7月,中东路事件,张学良与苏联红军作战,败下阵来,在伯力签订议定书,恢复了苏联在中东铁路的特权,丧权辱国。

“”,手握东北军大权的张学良,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下令对日兵挑衅,不得抵抗,没放一枪一炮,致使东北三省沦陷长达十四年,他因此背上了“不抵抗将军”的骂名。

1935牢,任命他为西北剿总副司令并代行总司令职权,对陕北红军进行围剿,他更是屡战屡败,损兵折将。一战劳山,东北军110师覆灭,师长何立中毙命;二战榆林桥,107师受创,团长高福源被俘;直罗镇战役更是被红军打得抱头鼠窜,109师不仅全军覆没,连师长牛元峰也被击毙。剿共两个月不到,张学良的东北军便被全歼两个师。

当然,张学良、杨虎城发动的“西安”,促成了统一民族线线,实现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国、共两党,枪口对外,一致,他因此成为千古功臣。但若从打仗的角度来讲,他的确是一个草包将军。

康熙三大重臣明珠,索额图,佟国维,为何只有佟国维得以善终

康熙的三大重臣明珠,索额图,佟国维都出身显贵。他们不仅出身于满清八旗中的上三旗,且都是皇亲国戚。最重要的是,他们在康熙一朝,都凭着卓越不凡的才干和能力,得到了康熙的倚重,从而在朝堂上权势显赫,位极人臣。

然而这三位重臣的结局却各不一样,其中明珠和索额图的结局都十分悲惨,佟国维虽然也受到打压,但是由于他有个绝妙的布局,因此,他不但得以善终,死后更是获得极大哀荣,这是怎么回事呢?

想要说清楚这个问题,还是先要把三个人的生平概述一下。

(纳兰明珠剧照)

一、明珠。

纳兰明珠是满洲正黄旗人。

在等级森严的清王朝,满洲八旗也有上三旗、下五旗的尊卑之分。

八旗子弟的升迁不靠科举考试,而是通过侍卫、笔帖式进入仕途,而上三旗的升迁更优于下五旗。

康熙亲政的时候,明珠是御前侍卫。

无疑这是个好差事,这意味着明珠不仅能接近康熙,搞好关系,同时也能有更多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干。

除此外,康熙最为宠爱的慧妃亦是明珠的堂侄女。论辈分,明珠得是康熙的亲姑父,就凭这个关系,康熙对他都会信任有加。

康熙亲政的时候,面临着许多棘手的问题。

一是朝堂上有鳌拜当权;二是三藩势力日壮;三是周围的少数民族和藩国并不真心臣服。

所以,康熙想要巩固,必须要找一个既有能力,又能信任的得力助手。

明珠显然是最合适的人选,所以在康熙亲政后,明珠便得到了重用。明珠在政治上很有前瞻性,同时他还是一位很有谋略的将领。

比如,康熙提出裁撤三藩时,朝臣们多认为风险过大,因此反对者众,但明珠却赞同撤藩,并表示三藩势力强大,撤藩虽然会引发,但先发制人比被动挨打要好,至少不至于让三藩积蓄更多力量。

不仅在裁撤三藩一事上,明珠拥护康熙,在收复和抵御沙俄等重大事务上,明珠都对康熙的决策也是积极拥护。

同时,他还给予了不错的建议,帮助康熙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从而巩固了康熙的。

明珠的才干和忠心得到了康熙的赞赏,从而他得到了康熙的倚重,官职也不断累迁,最终成为权倾一时的朝廷重臣。

(索额图剧照)

二、索额图。

同样出身于满洲正黄旗的赫舍里·索额图则更加显贵。

索额图的祖上是满清开国功勋,他的父亲索尼是康熙的四大顾命大臣之首,在朝中显赫无比。

同时,索额图还是康熙第一位皇后孝诚仁皇后的叔父。

皇亲国戚出身的他自然在仕途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索额图也是康熙亲政后崛起的权臣之一。

康熙亲政第一个阻力就是鳌拜。

为了能除去鳌拜,已经从侍卫升任为吏部右侍郎的索额图甘愿辞掉职务,又重新回到康熙身边做了一等侍卫,并用计智擒鳌拜,帮康熙除去了心头大患。

此外,在裁撤三藩的问题上,索额图虽然是反对派,但在平定三藩之乱时,索额图积极出谋划策。他的许多建议得到了康熙的采纳,在平定三藩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此外,噶尔丹叛乱和与沙俄的谈判中,索额图都有不错的表现,因此他在统一全国的大业及巩固康熙中,都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

再加上孝诚仁皇后又深得康熙宠爱,且又育有太子胤礽,因此康熙对索额图更是另眼相看,不仅肯定了他的功劳,且对他极为器重。

因此,索额图在朝堂上,亦是位极人臣,有着极大的声望和影响力。并与明珠并称为“索相”和“明相”。

(佟国维剧照)

三、佟国维。

比起明珠和索额图,有着“佟半朝”名号的佟国维则来头更大。

佟国维出身于辽东名门望族佟佳氏,祖上亦是满清开国功勋,此外佟佳氏亦和爱新觉罗氏有着源远流长的姻亲关系。

比如,清太祖努尔哈赤当年之所以能崛起,就因为迎娶了佟佳氏·哈哈纳扎青。在得到佟佳氏的资助后,才有能力招兵买马,壮大了实力。

到佟国维的时候,佟家出了两位皇后,一位就是康熙的生母孝康章皇后,另一位则是康熙的继皇后孝懿仁皇后。

佟国维是孝康章皇后的幼弟,亦是孝懿仁皇后的生父,论辈分,康熙得称佟国维为舅舅。

佟国维在平定三藩之乱中,曾识破吴三桂之子吴应熊的阴谋叛乱,并率兵平息,为平定三藩之乱立下了功劳。

此外,在两次平定噶尔丹叛乱中,佟国维先在攻打乌兰布通的战役中,凭着骁勇和谋略,取得了大捷。后来在第二次出征时,击败噶尔丹。可以说,佟国维为全国统一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因此康熙对他的信任与日俱增,不仅得封一等公,还被授予领侍卫内大臣及议政大臣等重要职务。

(康熙剧照)

那么,三位权臣又都有着怎样的结果呢?明珠成为朝廷重臣后,他一改往日的谦和谨慎,反而利用康熙对他的信任,在朝中结党营私,贪污。

康熙为了制衡明珠,对索额图也多有重用。

明珠表面谦和,又善于笼络朝臣,而索额图却骄横傲慢,因此在党争中,索额图处处落于下风,甚至就连康熙也数次对索额图进行敲打。

尽管如此,明珠的所作所为却也让康熙忌惮不已。

康熙二十六年,有人向康熙密报明珠卖官鬻爵,把官位都卖完了。

康熙经过调查,发现事情属实,且官员慑于明珠的权威,竟无人敢他。

这件事对康熙触动很大,不久后,他便革去了明珠的官职。尽管噶尔丹叛乱时,曾恢复了明珠的官职,但直到明珠病逝,康熙都再也没有重用过他。

索额图的仕途受其性格影响,也是一波三折。尽管他和明珠的党争一度让朝堂失控,但他始终还在权力的中枢地位。

真正让索额图身败名裂的还是康熙晚年的“九子夺嫡”之争。

索额图是太子胤礽的外叔公,自明珠失势后,他在朝中便一家独大。

要知道索额图可是三代为相,在朝中的根基更是牢不可破,而索额图又与胤礽极为亲密,是太子党中的灵魂人物。因此朝中大臣出于政治站队,多被拉拢成了太子党中的一分子。

如此一来,胤礽羽翼渐丰,而康熙又身康体健,这让做了近30年太子的胤礽渐渐沉不住气,以致做出了忤逆之事,让康熙对他日渐不满。同时也对索额图的背叛愈发憎恨。

胤礽被废后,康熙对太子党进行了残酷的打压,而索额图首当其冲。康熙不仅将其活活饿死在囚牢之中,还在他死后,给他下了“诚本朝第一罪人也”这样的定棺之语。

(九子夺嫡)

和索额图一样,佟国维也卷进了夺嫡之争。佟国维在康熙废黜太子胤礽后,为了不陷于夺嫡风波,主动告病辞官。

然而,随着夺嫡风波愈演愈烈,已经辞官在家的佟国维还站到了皇八子胤禩一边,并在公推新太子时,和马齐等大臣联名保奏胤禩为储君。

佟国维在朝中颇有影响力,众人见此,也纷纷保奏胤禩。

这样一来,康熙感觉到皇权再次受到威胁,于是训斥了佟国维一番。

好在佟国维主动请罪,且在康熙打压胤禩一党时,他又多有出力,因此康熙并没有太过苛责他,但想再得到康熙信任,却也是没有机会了。

由于佟国维没有铸成大错,又是康熙生母的弟弟及孝懿仁皇后的父亲。看在这样的面子上,直到佟国维病逝,康熙都没有再追究他的罪责,不过毕竟还是对佟国维不满,所以佟国维去世,并没有得到谥号等荣誉称号。

好在佟国维还是很有政治手段,他早在站队的时候,便让儿子隆科多站到了皇四子胤禛一边。

果然,胤禛在夺嫡之争中成为一匹强劲的黑马,而隆科多也因为拥立有功,在胤禛继位后,成为股肱之臣。

胤禛为表达对隆科多的器重,在继位不久便追赠佟国维太傅,并追谥“端纯”,且手书“仁孝勤恪”,让人表于佟国仁的墓碑之上。

(参考史料:《清史稿》等)

传教士汤若望为何会被判凌迟

凌迟这种残酷的刑罚都是用来惩罚犯了大逆不道等不可饶恕的罪行的人,为什么虔诚善良、宣誓终生安贫、贞洁、服从的传教士老汤哥会被判此刑?

他到底做了什么不可饶恕的事,还是有其他的原因呢?

汤若望,原名叫约翰·亚当·沙尔·冯·白尔,是一个德国人,是神圣罗马帝国的耶稣会传教士,天主教耶稣会修士、神父、学者。

汤若望出生于德国科隆,从小就聪明好学,学习成绩一直都很优秀。16岁的汤若望被当地耶稣会教区推荐到罗马德意志学院学习。他用三年的时间就把修完哲学、古典文学、数理天文学等全部课程,数学和天文学的成绩都非常突出。

在1611年的10月,阿汤哥就加入耶稣会成为了一名见习修士,同时也加入了灵采研究院,继续探索着他所热爱的新科学,特别是在数学和天文学方面。之后他又到罗马学院学习数学和神学研究,在1617年,他以最优秀的成绩完成了在罗马学院的学业,然后就晋升为神父。

1618年,他在在金尼阁的带领下,从里斯本启航东渡,历经一年的时间来到了的澳门。之后便在开启了他不同寻常的一生。

明朝时期,来到的汤若望脱掉了僧袍,换上儒服,住进中式房屋,并潜心研究经史和伦理,寻找其中东西方文化的融合点。他的任务主要研究的语言文字和儒家学说,但是他的数理天文地理学也非常优秀,在当时朝廷官员的眼中,他是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大能人。

明崇祯三年,他又受到礼部尚书徐光启的举荐,回京供职于钦天监,译著历书,推广天文学,制作相关仪器。他还利用给讲解天文学的这个机会传播天主教。

在崇祯七年时,他又接到朝廷让他制造大炮的命令,并且还要口述有关大炮冶铸、制造、保管、运输、演放以及火药配制、炮弹制造等原理和技术,汤若望用了两年时间制造了20门大炮。虽然最后也没有挽回明朝注定失败的命运,但却给天主教争取了在的好名誉。

1644年,清军进入了北京城,对懂天文历法学识和技能的汤若望进行保护,命他继续修正历法,搞好自己老本行。

汤若望最终通过自己的实力,向多尔衮证明了他的天文学知识,经过几次日食的预测成功,他终于说服了多尔衮,将他参与编制的新历颁布天下。

顺治七年,汤若望在北京建国门附近的古观象台进行工作,并担任台长一职。后来顺治帝亲政后,对老汤颇为重视,汤若望经常出入宫廷,给朝廷的得失提出自己的建议,先后上奏三百多封,就连顺治帝立太子也插了两句嘴,因为当时朝中只有他知道天花流行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所以他让顺治帝选一个得过天花的皇子,那便是后来的康熙大帝。

康熙朝初期,汤若望传播天主教的劲头十足,但是一直以来,一些汉族士大夫致力于反对顺治信任汤若望等传教士,对汤若望竟然悄声在发展了十几万天主教徒极其震惊和各种不满。

当时历法之争非常严重,士大夫杨光先便开始为难西方天主教。杨光先一直都对天主教有所耳闻,之后了解到天主教就是耶稣教时,就对汤若望更加不满。

杨光先还多次到礼部,通政使司等衙门状告汤若望。之后还不断提出:耶稣是彼国谋叛的罪魁,因事败露而被,一个罪犯而已,绝非什么造天圣人,汤若望等人“非我族类,其心必殊”等等惊悚言论。

顺治帝在位时,汤若望未受到任何影响,而顺治帝一死,汤若望就失去了保护伞,他的命运也从此发生了巨大变化。

汤若望后来撰写了一本《天学传概》一书,这本书是汤若望用来阐明天主教并非,而是正教。但是书中所写的内容对当时的人来说很难理解,反而成为杨光先击败汤若望的一把利剑。

杨光先再次控告了汤若望,向礼部呈递了汤若望的三大罪状:

一是潜谋,二是邪说惑众,三是历法荒谬。

朝廷通过对此案的审理后,做出来对汤若望判以凌迟处死的决定,还抓捕了和汤若望一样的传教士。

当时的北京,连发了五天的地震,“太皇太后(顺治母后)主张释免”,汤若望才有幸免于一死。

汤若望作为一位经历过明清两朝的传教士,在中西文化交流史、教传播史和科技史上,都是做出不少贡献的一位不可多得的人物。

收藏

相关资讯

相关游戏

更多 >
  • 热门资讯
  • 最新资讯
  • 下载排行榜
  •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