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陕西渭南,23岁的护士孙宇鑫因病去世,亲友们为她举行了简短庄重的告别仪式。随后,按照其遗愿,捐献眼角膜,帮助两名患者重见光明;遗体也将成为西安交大医学院的“大体老师”,在她热爱的医疗事业中继续发光发热。据了解,半年前孙宇鑫从学校顺利毕业,入职华州区的一家医院成为一名身着白衣的护士。
但是仅仅工作了一个月就意外被查出患有心血管肉瘤。在与病魔斗争的日子里,孙宇鑫全身肿大疼痛难忍,得知自己将不久人世后,她决定要捐献遗体与眼角膜。另外,大体老师,是解剖医生对遗体捐献者的尊称,称为老师,意为捐献者用自己的身体为医学、科学作出了贡献。之所以称呼其为大体老师是因为医学上很多课程以形态为主,主要分为肉眼可见的人体器官被称为大体结构,和肉眼无法分辨需要借助显微镜等仪器才能看到的形态,被称为显微结构。
所以,遗体准确来说应该叫做大体标本,但为了对这些捐献者表示尊敬,才称呼他们为大体老师。遗体捐赠者无偿捐献他们自己的遗体,遗体捐赠者在过世8小时内急速冷冻到零下30℃保存,在教学使用时再复温到4℃,从而能够保证遗体的新鲜程度,让学生能在最接近真实的人体上进行模拟手术训练。从这些遗体捐献者的躯体上,医学界的学生们掌握和丰富人体基本知识,让学生们去感受救死扶伤的深刻内涵。这些遗体是医学生第一个手术的“患者”,也是医学生的老师,他们被尊称为“大体老师”,亦被尊称为“无语良师”。
医学生第一次见大体老师是什么感受?有位医学生网友曾发布过自己的感受,对临床医学生来讲,解剖课是必修。不管心里是否害怕,都得上。第一次见到时,感觉还挺震撼的,不太敢靠近大体老师,腊肉一样的干瘦干瘦,还有刺鼻刺眼的福尔马林气味。随后就是眼泪流不停,福尔马林的刺激性实在太大。那时候非常佩服上局部解剖的老师,天天在那样的环境,一讲课几个小时,有的老师还要给处理标本。
第一次上解剖课时很多医学生更多的是紧张,后来小心翼翼地瞥了几眼大体老师,令人不禁感叹人体结构的奥妙,复杂。在解剖教室,那些标本是浸泡过福尔马林、呈棕色的,一个器官一个肢体或一个头颅地摆在那里的,并不可怕,也不恶心,更不臭,只是刺鼻的药水味很呛人。记得最清楚的是老师说我们可以不戴手套,尸体是最干净的,也需要我们尊重。
关注本站不迷路。带你及时获取游戏讯息,游戏攻略、热点话题、娱乐八卦、最新资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