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艇在水下发射的鱼雷或导弹,要是打到了大型海洋生物,会有可能爆炸吗
鱼雷其实说白了就是一种能够在水下航行的导弹,依靠自身携带的制导系统寻找并锁定目标,而完成攻击则主要依靠内部的杀伤部进行,杀伤部一般是高爆炸药,美苏在冷战期间也曾经装填过核装药,而要引爆这些炸药依靠的并不是什么神乎其技的黑科技,也是我们司空见惯的引信。所以不管是什么样的鱼雷,如果撞击到海洋生物后,引信被成功启动,那么就可能会爆炸。而导弹引信的外部有整流罩保护,被海洋生物撞击引爆就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了。鱼雷引信一般分为接触式引信和非接触式引信(近炸引信)。接触式引信主要指的就是触发引信,这种鱼雷的头部一般会露出引信撞针,在目标撞击到撞针后,就可能导致引信启动,最后引爆雷管,导致鱼雷爆炸。触发引信虽然是触发,但是对于撞击力量有一定要求,在撞击到大型鱼雷后,虽然有一定几率爆炸,但是也可能因为撞击力量不足,甚至鱼类身体过于柔软而让弹头刺入,最后引信无法启动,导致哑弹。(触发引信内部结构)
而主流的非触发引信则分为三种,一种是磁引信,这种引信主要通过感知目标附近的磁场变化而启动。而磁场变化一般需要金属结构的军舰才能够引起,凡胎的鱼雷是肯定没法引起磁场明显变化的,所以装有这类引信的鱼雷撞到鱼也不可能爆炸。(军舰缠绕电缆进行消磁作业,目的就是防止触发磁引信鱼雷和水雷)
另一种非触发引信则是声引信,它是通过鱼雷向目标区域发射超声波,这些声波在遇到大型物体反射回来后会被鱼雷传感器接收,从而产生脉冲电压,最后引爆电雷管。由于海洋中鱼类再大也不过几十吨,反射回来的声信号太弱,因此引爆这类鱼雷的几率也不大。最后一种触发引信则是最先进的水压引信,根据伯努利原理,液体流速大则压力小,流速小则压力大,因此军舰在航行时带动周围水流会引起水压的明显变化。水压引信内部装有水压感应器,在感知到周围水压产生明显变化后就会启动引信,引爆鱼雷。这类引信有一定几率被大型鲸鱼引起的水压变化而启动,但是由于遇到大型鲸鱼几率太小,也可以忽略不计。(水压式引信原理)
而潜射导弹就完全没可能被鱼雷撞击引爆,因为在这类大型导弹的头部通常都装有减少阻力,防止过热的整流罩,在整流罩下面才是引信。而整流罩一般在飞入空中,只有在快要到达弹道顶端(80到100千米高度)的时候才会脱落,所以潜射导弹在水中由于整流罩的保护,就算是撞到了哥斯拉也不可能会爆炸。(巨浪2潜射导弹头部巨大的整流罩)
鱼雷有几种发射
这个就很多了。水面舰艇发射鱼雷,最常见的是用鱼雷发射管,靠燃气或压缩空气为动力推射出管。现代也有火箭助飞鱼雷,这和发射火箭弹导弹类似。过去还有不用发射管,直接让鱼雷向两侧或后侧滑落水中,然后靠自身动力前进。
潜艇发射鱼雷,有平衡式和不平衡式。直接靠压缩空气或燃气动力推出发射管是不平衡式发射;靠自身动力航行出发射管、以压缩空气或液压动力推动活塞装置推出鱼雷的是平衡式发射。平衡发射鱼雷要在发射前打开前盖或阀门让鱼雷发射管注水,以平衡发射管内外压力。这是平衡式发射名称的由来。另外火箭助飞鱼雷也一样可以用于潜艇。
如果从潜艇发射导弹攻击,怎么知道是哪国发射的
这个能力应该只有五常有,包括在内的这五个国家都有一套精密的监控系统包括天基卫星,地基雷达等二十四小时运行!
水下发射弹道导弹深度一般是多少
在二战的时候你要发射鱼雷的话,就必须先上浮到水下10米左右,然后才能进行鱼雷发射,除了水压问题外还有要伸出潜望镜观察瞄准,还有当时军舰吃水深度最深也就10米。而现在潜艇发射导弹的深度一般也是在10米左右,不过是潜艇指挥台距离海平面10米左右,而导弹的发射深度在15米左右。目前潜艇从水下发射导弹主要就是热发射和冷发射两种,以前热发射主要以苏联为主、冷发射主要以美国为主,现在更多的主要还是以冷发射为主。热发射,不过潜艇热发射时必须将发射筒内注入海水,保持发射筒内的水压与外面的水压一致
所说的冷发射和热发射其实和宙斯盾舰的垂发系统差不多一样,热发射就是在发射筒内火箭直接点火起飞。而冷发射是发射筒内有火药,火药爆炸将导弹弹出发射筒外,然后火箭发动机才开始点火。热发射多用液体火箭,它的优点在于效率更高、火箭的射程远,但缺点是导弹体积大,而且火箭燃料储存难度大,很容易造成爆炸,苏联很多潜艇事故都是因为其武器使用的液体燃料泄漏而导致沉没的。冷发射的导弹多用于固体燃料导弹,它的优点于在于安全,导弹体积小,不过缺点就是相对于,液体火箭齐射程比较短,但也只是相对于而已。冷发射
所以用热发射的苏联的导弹核潜艇建造的那么大不是没有原因的,最根本的原因带液体燃料的导弹体积太大,而要带射程更大的导弹就必须建造更大的舰体,至于整出的2.56万吨的台风级核潜艇。不过在艇壳耐压技术是真的强,至少目前还没看到核潜艇的龟背瘦下去,除了导弹的体积不能再缩小的原因外,还有就是潜艇直径更大的艇壳耐压技术还没有攻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