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资讯攻略 > 游戏攻略

业果相续的因缘浅释(《楞严经》讲述的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3-06-08 12:10:46作者:小编酱

《楞严经》讲述的是什么

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
  楞严经,原藏于龙宫,胜龙菩萨到龙宫说法,见龙藏中有此经,披阅之下,叹为希有,遂默诵而出,录呈印度国王,国王视其为国宝,严禁外流.般剌密谛尊者,弘法愿深,两次冒险,思送以求宏扬,不幸皆为关卡查禁.尊者乃费数年时间,以蝇头小字书于腊纸之上,剖膊藏于肉中,方得过关航海而来,于唐神龙元年抵达广州,随被房融请于制止寺,并将此经译成华文.
  《楞严经》全称为: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大佛顶:楞严经又称大佛顶悉怛多般怛罗无上宝印,佛顶光聚悉怛多般怛罗就是楞严咒,是一经之最要,故取大佛顶三字,领一经之名题.又佛顶最尊无上,喻此经之尊贵.如来密因修证了义:成就如来的秘密因地,修证成佛的究竟明了的义理.诸菩萨万行首楞严:诸菩萨的上万种的行持法门中,最为究竟坚固的、颠扑不破的至理.经:契理契机的经典,由凡夫到成佛的路径.
  楞严经关于自性真心的开示,是颠扑不破的至理,是万法万理之王,在世上最为希有难得!他灭除了我们无数劫以来,认物为已的颠倒妄想,从而不必经过三大阿僧祗劫的摸索修行,便了悟自性本体的清净法身.
  卷一
  一、圣众云集,波斯斯匿王请佛.
  二、阿难平等行乞,遭遇摩登伽女之难
  三、文殊领命救护,世尊征询心目所在
  四、阿难对自心的七种错误认识
  五、超越生死轮回,心须认清的两种根本
  六、妄想识心非是真心,乃生死流转之根本
  七、借盲人有心而喻灯同眼,直指见性是心非眼
  八、借客人不住而喻尘摇,现验见性常住无动
  卷二
  一、色身虽变而观河之见无改,显能见的自性,不会随着身体的死亡而断灭
  二、众生颠倒,妄认外物为自已,不知身心世界,都是真心所幻现
  三、真心自然没有生灭去来,而你的能见自性,同样也没有可还之处
  四、外境有大小、内外、远近之分,而见性却不会随着外境而有伸缩变化
  五、所有一切都是自性真心所幻现,没有谁是真心、谁不是真心的问题
  六、能见的自性,不是自然而有,也不是因缘所生
  七、众生轮回世间,都是两种妄见所致:别业妄见与同分妄见
  八、能见的自性,不是合和而有,也不是不合和所生
  九、五阴元本就是自性真心如来藏的微妙真如
  卷三
  一、六入元本是自性真心如来藏的微妙真如
  二、十二处元本是自性真心如来藏的微妙真如
  三、 十八界元本是自性真心如来藏的微妙真如
  四、 地水火风空见识等七大种性,同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
  五、 阿难说偈赞佛
  卷四
  一、把本觉妙明的体性妄立为所明的对象,就妄有了世界、众生、业果等三种颠倒的相续
  二、世界万象本是虚妄,实无生灭去来,更无相容与不相容、以及是心非心之说
  三、妄生本无因,妄灭亦无所从,但断三种相续之缘,狂心停歇就是正觉真心
  四、发菩提心的第一种决定义理:应当审观因地发心,与果地觉为同为异,认清身中的五重浊乱,令见闻觉知,远契如来常乐我净
  五、发菩提心的第二种决定义理:汝等当弃捐诸有为相,审详烦恼根本,认清六根是众生与世界缠缚在一起的结系,使六根清净,伏归元真
  六、闻性不会随着声尘的生灭而有无,如果能弃生灭守真常,常光显现,就是无上正觉
  卷五
  一、根尘同缘,脱缚无二,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就是无漏的涅盘
  二、六根之结开解,一根之说亦亡,就能返归为清净的真心
  三、二十四位大各自陈述所修行的法门
  卷六
  一、观世音菩萨的耳根圆通法门
  二、文殊师利对二十五圣所修法门的评述
  三、断除杀盗淫妄,摄心入三昧
  卷七
  一、建立楞严道场的规则
  二、佛宣说楞严咒
  三、楞严咒的功德
  四、众生颠倒、世界颠倒的成因
  卷八
  一、修证三摩地,灭除颠倒的成因,必须经过的三种渐次
  二、从凡夫到成佛所要经历的五十五圣位
  三、内分外分的妄习,决定了众生在六道中升坠
  四、十习因与六交报是地狱的成因
  五、十种鬼道的众生
  六、十种道的众生
  七、十种人道的众生
  八、十种仙道的众生
  九、欲界六天
  卷九
  一.天
  二、无天
  三、阿修罗道的众生
  四、总论七趣
  五、魔众扰乱修行者的原由
  六、色阴区宇不应执着的十种境界
  七、受阴区宇的十种错误认知
  八、想阴区宇的十种天魔
  卷十
  一、行阴区宇的十种外道邪见
  二、识阴区宇的十种偏差
  三、五阴的根本与灭除次第
  四、受持楞严经的功德

这生和死到底是生理问题、是宗教问题还是哲学问题

关于轮回、灵魂
相信轮回是确实的吗?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相信,除了已经解脱生死(如小乘的罗汉)或已经自主生死(如大乘的圣位菩萨)的圣者之外,一切的众生,都不能不受轮回的限制.
所谓轮回,实际上是上下浮沉的生死流转,并不真的像轮子一般地回环.轮回的范围共有六大流类,称为六道,那就是由上而下的:天道、人道、修罗(神)道、傍生道、鬼道、地狱道,这都是由于五戒十善及十恶五逆(十善的反面是十恶,杀父、杀母、杀罗汉、破坏僧团的和合、出佛陀的身血,称为五逆)而有的类别,五戒十善分为上中下三品,感生天、人、修罗的三道,十恶五逆分为下中上三品,感生傍生、鬼、地狱的三道.作善业,生于上三道,作恶业,生于下三道.在每一类别中的福报享尽或罪报受完,便是一期生死的终结,便又是另一期生死的开始,就这样在六道之中,生来死去,死去生来,便称为轮回生死.
不过特别相信,众生的生死范围虽有六道,众生的善恶业因的造作,则以人道为主,所以,唯有人道是造业并兼受报的双重道,其余各道,都只是受报的单重道,天道神道只有享受福报,无暇另造新业,下三道只有感受苦报,没有分别善恶的能力,唯有人道,既能受苦受乐,也能分别何善何恶.主张业力的造作薰习,在于心识的感受,如若无暇分辨或分辨,纵然造业,也不能成为业力的主因.所以,特别重视人生善恶的行为责任.
正因为造作业力的主因是在人间,所以上升下堕之后的众生,都还有下堕上升的机会,不是一次上升永远上升,一次下堕永远下堕.
人间众生的造作业因,是有善有恶的,是有轻有重的,人在一生之中,造有种种的业,或善或恶,或少或多,或轻或重.因此受报的机会,也有先后的差别了.所以,人在一期生命的结束之后,朝向轮回的目标,有着三种可能的引力,第一是随重:一生之中,善业比恶业的分量重,便先生善道,善道的天业比人业重,便先生天道;如果恶业比善业重,便先生于恶道,恶道的地狱业比傍生业重,便先生于地狱道,受完重业的果报,依次再受轻业的果报.第二是随习:人在一生之中未作大善也未作大恶,但在生平有一种特殊强烈的习气,命终之后,便随着习气的偏向而去投生他的处所,所以,修善学佛,主要是靠日常的努力.第三是随念:这是在临命终时的心念决定,临终之时,如果心念恶劣,比如恐怖、焦虑、贪恋、嗔恼等等,那就很难不堕恶道的了,所以主张人在临死或新死之时,家属不可哭,应该代他布施修福,并且使他知道,同时宣说他一生所作的善业功德,使他心得安慰,使他看破放下,并且大家朗诵佛号,使他一心向往佛的功德及佛的净土;若无重大的恶业,这种临死的心念倾向,便可使亡者不致下堕,乃至可因亡者的心力感应了诸佛菩萨的愿力,往生佛国的净土——这是主张临终助念佛号的主要原因.
民间的信仰,以为人死之后即是鬼,这在的轮回观中是不能成立的,因为鬼道只是六道轮回的一道,所以人死之后,也只有六分之一的可能生于鬼道.
相信灵魂的实在吗?
不.不相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灵魂,如果相信了灵魂的实在,那就不是正信的徒,而是“神我外道”.
不错,在一般人的观念中,除了他是唯物论者,往住都会相信人人都有一个永恒不变的灵魂,晚近欧美倡行的“灵智学会”,他们研究的对象,也就是灵魂.教、回教、印度教、道教等的各宗教,多多少少也是属于灵魂信仰的一类,以为人的作善作恶,死后的灵魂,便会受着上帝或阎王的审判,好者上天堂,坏者下地狱.
在的民间,对于灵魂的迷信,更是根深蒂固,并且还有一个最大的错误,以为人死之后的灵魂就是鬼,灵魂与鬼,在民间的信仰中,乃是一个纠缠不清分割不开的大问题.更可笑的,由于鬼类有些小神通,又以为灵魂是“三魂六魄”组成的集合体了.
其实,鬼是六道众生之一,正像我们人类也是六道众生之一一样.生为人,固然有生有死;生为鬼,同样有生有死(人是胎生,鬼是化生).何况人死之后不一定就生为鬼,这在下一节中另予说明.
关于灵魂,民间的传说很多,往往把人的生死之间,用灵魂作为桥梁,生是灵魂的,死是灵魂脱离了,把灵魂与的关系,看子与屋主一样,老房子坏了,搬进新的房子,房子经常在汰旧换新地搬进搬出,住房子的人,却是永恒不变地来来去去.这也就是说,人是灵魂套上了的东西,可以换了又换,灵魂是一成不变的,以为灵魂就是我们生死之流中的主体.
事实上,正信的,并不接受这一套灵魂的观念,因为这在缘起缘灭的理论上不能成立,站在“生灭无常”的立足点上,看一切事物都是生灭无常的,物质界是如此,精神界亦复如此.用肉眼看事物,往往会发生“成而不变”的错觉,若用精密的仪器去看任何事物,无不都在刹那变化之中,易经所说的“生生”,其实在生生的背后,也包含着死死,也就是变变或化化.
物质界的物理现象,既然是生生不息的,再看精神界的心理现象,那就更容易觉察出来了,因为心理现象的产生,就是由于精神的变动而来.心理现象的变动,促成了我人行为的或善或恶,善恶的行为,又会反转身来影响到心理现象的倾向,我们的前程远景,便是靠着这种心理促成行为,行为影响心理的循环作用而定.
那么试问:灵魂的不变性,灵魂的永恒性,那是可能的吗?当然是不可能的,不要说死后没有固定的灵魂,纵然活着的时候,我们的身心也都是活在刹那不停地变了又变而变变不已之中.照这样说,既不相信灵魂,那末,所说六道轮回与超凡入圣的本体,究竟又是甚么呢?
这就是特殊优胜的地方,既不看重自我的永久价值,却又更加地肯定了自性的升拔价值.
主张“因缘生法”“自性本空”,看物质界是因缘生法,看精神界也是因缘生法.因缘聚合即生,因缘分散即灭,大至一个星球一个天体乃至整个的宇宙,小至一茎小草一粒微尘一个原子,无一不是假藉了内因与外缘的聚集而存在,除去了因与缘的要素,一物也不可能存在,所以,从根本上看,是空无一物的.这在研究物理化学的科学家们,可以给我们正确而正面的答案.
至于精神界呢?虽不承认灵魂的观念,但决不是唯物论者.的精神界,是用一个“识”字作为命名,小乘只讲六个识,是以第六识作为连贯生命之流的主体,大乘增加两识,共有八识,是以第八识作为连贯生命之流的主体,我们把小乘的放在一边,单介绍大乘的八识.
大乘的八个识,前六识同小乘的名称一样,只是将小乘第六识的功用更加详实的分析,而分出了第七识与第八识.
实际上,八个识的主体只有一个,由于功用的划分而给了它们八个名字,因为前七识的为善为恶,都会把账目记在第八识的名下;第八识是一切业种业因的仓库,这个仓库的总管是第七识,搬进搬出是第六识,制造作业是前五识.
这样说来,第八识的功能,是在储藏,但不等于只进不出的守财奴.不断地由外面藏进去,也不断地从里面搬出来,藏进去的是行为影响心理而印入心田,称为业因或种子,搬出来的是心理促成行为而感受行为,称为业果或现行.就这样进而出,出而进,种子而现行,现行而种子,在一期生命之中是如此,转生到二期三期乃至无数期的生命中去也是如此,由现世今生的因果对流,到无数过去和未来世的因果回还,都不出于这一种子而现行与现行而种子的律则,因此而构成了生命的连贯与生死的相续.
正因为种子与现行的经常乃至刹那不息地进进出出,所以第八识的本质,也在经常乃至刹那不息地变动不已,不要说这一生的第八识的质量与前后生是不同的,即使前一念到后一念也就不同了,正由于念念生灭念念不同,我们才会有浮沉生死而至越超生死的可能.所以,第八识的存在,便是存在于这一刹那变动的业因与业果的连续之间,除了业因与业果的变动连续,也就没有第八识的本质可求;正像水的潮流,是由于水的连续而有,离了相续不断的水性,也就没有潮流可求了.教人修持解脱道的目的,就是在于截断这一因果相续的生死之流,等到第八识的作用完全消失,既不藏进去什么,也不拿出来什么,那就成了空性,那在称为“转(烦恼)识成(清净)智”,不受生死的支配,而能自由于生死之中.
可见的第八识,并不等于永恒的灵魂,如果迷信有个永恒的灵魂,那么超凡入圣的解脱生死,也就成为不可能了.在观念上否认有灵魂,在目的上也在否定第八识,唯有否定了由烦恼无明接连而假现的第八识之后,才是彻底的解脱.不过,第八识被否定之后,并非等于没有,乃是非空非有的智体的显照,而不是无明烦恼的缠绕不清.

请说明“四有”的基本内涵及相互关系

社会主义涵义 1)“四有”指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古代涵义 2)【四有】 [出宗镜录] 因果不亡曰有。谓众生作业感果。果必由因。因果相酬。则有生死。既有生死。必有色身。既有色身。必经中阴。轮转不息。则成四有。(中阴者。谓人初死之后。未会托生。故名中阴。)一生有谓从中阴来托母胎。一念识心相续。五蕴由此生起。是名生有。(五蕴者。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二本有谓已生之后。未死之前。于其中间所有五蕴色身。是业报之本。是名本有。三死有谓本有之后。中有之前。五蕴业果色身。时坏灭。是名死有。四中有即中阴也。谓已死之后。未生之前。于其中间识未托胎。是名中有。

灵魂上身从科学的角度怎么解释

关于灵魂
灵魂
一般被认为是人类生活之要素,能主宰人类之知觉与活动.据近古学家、人类学家之研究,推测距今二万五千年至五万年前之人类,已具有灵魂之观念,或人死后灵魂继续生活之观念.然大抵而言,原始人所具有的简单古朴之灵魂观念,往往含有强烈的物质性格.直至宗教、哲学渐次发达之后,人类之灵魂观始趋向非物质化之‘精神统一体’.例如某些宗教、哲学相信灵魂可以独存于死亡以后,进而视之为不朽的精神实体.
盖承认灵魂存在,虽为许多宗教、哲学、社会学所主张,然论及其特质、本源、究极,则有极大之分野.有主张其与精神或心意等同义者,如灵魂生活(soul-life)一语,殆与精神生活、心意生活等义无有分别.而主张灵魂说(Soul Theory)者,若自其所说之身、心关系而言,则立足于二元论;若自精神之体、用关系而言,则立足于实体论.近世哲学出现现象论、现实论、唯物论等学说,则大抵反对灵魂存在而否定其为实有.
本不说灵肉二元观、灵魂不灭论等.因释尊对灵魂与之同异并不予以作答(即无记),亦即否定灵魂与可截然划分为二之想法.系由实践之主体而重视心的存在;此一存在论,系彻底立于心、物二者相关之立场,并不视一方为不灭之实体,另一方为生灭之假相,而认为心、物二者皆空,无自性可得.而当轮回转生之说被采纳后,有关轮回主体之问题却引起史上之重大论争,如南北朝时之‘神灭不灭论争’等;其结果则致使轮回主体呈现出一种犹如灵魂之色彩.
在教的教义中,灵与魂是分开的两个部分:
灵的定义:
在旧约中, 灵(spirit)的希伯来文是 rûwach,意义很广, 可表明气息(breath), 气(air), 风(wind), 或精力(strength).它也指方向或方面(side, 译成“方”或“面”).概括来说, 灵主要是指非物质的生命本质, 包括:
(a)无血肉之体的灵界之物如神, 天使, 魔鬼或.
(b)有血肉之体的人那里面非物质的要素(element)灵性或灵命.
(c)人那内灵命的性格或特征(character)在思想和情感上的表现, 所以灵也译作“怒气”; 胆气(即胆量).
在新约中, 灵(spirit)的希腊文是 pneuma,原意也是风(wind)或气息(breath)[希腊文 pneô 是指呼气或吹气], 亦指像风一样眼不能见, 非物质及有能力的“灵”.灵是人的生命力(life energy)或生命的本能(life principle), 所以“叫人活着的乃是灵”.正如风虽是眼不能见, 但借其表现(风吹草动)可知其存在; 同样的, 灵虽是眼不能见, 但其存在也可借人内在灵命的各种外在表现来证明.而人有灵的最大证据, 莫过于人能进到灵界, 与灵沟通.所以圣经说神是灵, 只有在灵里, 人能真正的敬拜神和向神祷告.信徒与神的相交, 也必须透过人的灵与神的灵之间的相交.
魂的定义:
由于魂常被人误解, 产生不少混乱.在旧约中, 魂(soul)的希伯来文是 nephesh ,源自 nâphash (呼吸, breathing).魂的意义很广, 普遍上可指:
(a) “内在的己/自我”(the inner self): (1)对人而言: 在这非物质的层面, 魂(和合本译作“心”)是有情感 ¾ 例如会有对食物的, 会悲伤, 会愁苦, 会契合相爱; 但魂也有思想或意志 ¾ 例如会知道, 会想念, 会说(话)(指在思想上自语).(2)对神而言:“我的(灵)魂”是表达“我”的另一种.因此提到神的“灵魂”( nephesh , 和合本作“心”)时, 是总括地包含了神的爱, 圣洁, 愤怒及信实等 (Colin Brown).
(b) 肉身的生命(和合本作“命”), 包括动物;
(c) 有生命的“人”.
在新约中, 魂(soul)的希腊文是 psuchê,原意也指气息或呼气(breath).在广义上, 这字的用法与旧约相同, 可指:
(a) 内在那非物质及眼不能见的自我(self)(注: 魂在和合本常译作“灵魂”); (1)对人而言: 这非物质的层面是有情感(和合本译作“心”)、思想和意志(和合本译成“意”).概括来说, 魂可指整个性格(personality).(2)对神而言:当神提到“我的灵魂( psuchê)”(和合本作“心”)时, 是表达“我”的另一种.
(b) 肉身的性命或生命, 包括动物;
(c) 有生命的“人”.
灵与魂的细微区别
有圣经学者相信人只有身体与灵魂两部分, 因灵与魂是相同的, 但这看法并不正确.虽然在普遍上, 灵与魂都属内在的非物质层面, 但两者是可以区别的, 并非完全相同.人的“灵(spirit), 与魂(soul), 与身子(body)”,一个完整的人是由这三部分组成, 所以灵与魂是不同的部分.此外, 虽然灵与魂的意思非常接近, 关系非常密切, 但却要把这两者剖开辨明.
简单来说, 我们可以如此解释灵魂体三者之间的分别:
(a)体(body)- 是对“物质世界”的知觉(World-consciousness).
体是以五大感官(视觉, 听觉, 味觉, 嗅觉, 触觉)来意识周围的物质世界.
(b)魂(soul)- 是对“己或自我”的知觉(Self-consciousness).
魂是指思想(mind)或情感(feeling)的层面, 发挥理性(intelect)或感性(emotion)的功能.借着魂, 人能感觉, 能思考理解, 能有意志作决定.
(c)灵(spirit)- 是对“神或灵界”的知觉(Godf-consciousness).
灵是与神或灵界沟通的层面.人有灵, 所以能与灵界相通, 能向神祷告敬拜, 也会想到死后灵魂的问题.
威廉.筏隐(William E.Vine)指出: “普遍来说, 灵是较高的要素(element), 而魂则较低.灵可说是神赐予人的生命本能(life principle), 魂则是在个人里面的生命表现(resulting life), 而体是灵与魂所活动的物质生物或机体(material organism).”
灵魂在很多宗教思想都存在,系指人类超自然及非物质的组成部份.许多宗教都认为,灵魂居于人或其他物质躯体之内并对之起主宰作用,它们亦可脱离这些躯体而独立存在.对于不同的宗教和民族,他们对灵魂有不同的解释.现代科学没有发现任何灵魂存在的证据.
目录 [隐藏]
1 灵魂的宗教意义
2 原始宗教的灵魂观
3 民间的魂魄说
4 的灵魂观
5 道教的元神说
6 教的灵魂说
7 古希腊哲学的灵魂论
8 教的灵魂观
9 现代科学的灵魂否定说
10 实验案例
11 艺术和社会伦理方面的说法
12 参考书目
13 相关条目
14 外部链接
[编辑] 灵魂的宗教意义
灵魂具有重要的宗教意义,不同的宗教对人死亡后灵魂去向解释不同:
死后灵魂就会烟消云散;
死后永生,到未来某个特定时刻可以复活,例如古埃及.
死后生命,相信死后会再次轮回,进入新生的人或生物体内,例如印度教和.
面临上天的审判.
[编辑] 原始宗教的灵魂观
灵魂来自一个全能的神灵.在人类的原始宗教中,灵魂的本质就是力量.力量、灵魂和生命是可以彼此互换的观念.这些力量被认为存在于人类和其他生物(包括植物)的生命之中.
以澳洲的原住民为例,他们将灵魂分为内部灵魂(Internal soul)和外部灵魂(External soul).内部灵魂是整个身体(即物质部份);外部灵魂则是可以离开身体之外的部份.外部灵魂会离开身体,并会停留在图腾(即生物的替身)上.
[编辑] 民间的魂魄说
人认为,灵魂分作“魂”和“魄”两部份,魂主精神,而魄主身形,并有“三魂七魄”之说.传统上认为,当一个人受到惊吓,可能会使魂魄离开身体,若不好好处理的话,人就会步向死亡.因此,当有人被吓至昏迷之时,民间会举行一种特别的“招魂”仪式,意图使昏迷的人起死回生.
[编辑] 的灵魂观
基本上是否定灵魂.的创始者释迦牟尼否定灵魂存在,而因果关系所联系的是记忆,不是灵魂.各派对灵魂的看法是不一致的.
在传入时,由于人重视先灵,因而使得发展灵魂观念.通俗之的丧礼中,一般会诵经以引导亡灵早登极乐西方,这明显是肯定灵魂观念之做法.
[编辑] 道教的元神说
除了魂魄说以外,的道教的许多派别都认为,人的灵魂是一种拥有意识的特殊物质,并称之为“元神”、又叫作“内丹”.这种元神有阴阳之分,而经过修炼,使人变为纯阳,就可以控制灵魂进出.他们称之为“元神出窍”.
[编辑] 教的灵魂说
原始教将灵魂分作“灵”(希腊文pneuma)和“魂”(希腊文psyche)两部份:“魂”是血肉的,所有生物都有的;“灵”(即生命力)则是来自上天的,只有人类才拥有.因此,西方人有“人类是万物之灵”之说.《圣经》的原文用词“魂”(即希伯来文nephesh和希腊文psyche)显示,是没有将身体和“魂”加以划分,而且描述“魂”是会死亡的.
传统认为灵魂乃是不灭的,最终会到天堂或地狱.因受古希腊哲学新柏拉图主义的思想影响,今天一般的教信仰中,将人划分为两部分-灵魂与身体,在生之时是不分离的.根据《圣经》的描述,巳死信徒的身体会改变,与得荣耀的耶稣的身体相似.
中世纪最广泛的观点认为灵魂是上帝所创造的,上帝为每一个新身体创造一个灵魂.这想法受到改革宗传统和加尔文宗等支持.另一个观点认为个人的灵魂承自父母,这受到一些教教父和天主教派别所接受.
[编辑] 古希腊哲学的灵魂论
在古希腊,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灵魂是单纯不能加以分解的,有生命和自发性,是精神世界的、理性的、纯粹的,因他有追求世界的,而堕落到地上,被圈入于中,注定要经过一个净化的阶段,灵魂是会轮回转世.其后的新柏拉图主义都有对灵魂作描述.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中曾将灵魂与心理学一同讨论.亚里士多德将《论灵魂》列为“第二哲学”的范畴.对灵魂的定义,亚里士多德认为灵魂是形式,只是质料,灵魂才是实体.灵魂分为3个部分,有理性、感觉和营养的机能.
[编辑] 教的灵魂观
教灵魂观所根据的是《可兰经》.灵魂的意义与“呼吸”、“风”相关联.灵魂是在身体受造后,才受造的;但灵魂是永恒的.在人死亡时,灵魂会与身体分开;在复活之时,灵魂和身体将会重新复合.
回教的灵魂观包含了传统、神学、哲学、神秘主义等四种看法.
[编辑] 现代科学的灵魂否定说
现代科学认为,没有灵魂存在的证据.人死后,生命消失,逐步分解,不会留下任何非物质的存在.这种观点不同于信仰,而是基于这样一种事实:我们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采集到无可争议的、来自已知的已死去的人的、能被人或仪器所感知的任何信息.
[编辑] 实验案例
在调查很多濒死经验临床案例后,有部分科学家将灵魂定义为以某一种形式存在的能量场.
Duncan MacDougall 医生让濒死经验的人躺在一个秤上,然后量度他们死后体重的变化,并发现有人在死后立即减少了21克的体重.他们认为,这个重量就是灵魂的大约重量,并以能量的形式离开了. 但后来更多的类似实验表明,人死后,重量并未立刻减轻;此实验由测量误差所致.
Sam Parnia在天花板的下方放一块板子,天花板与板子放一些小物体(只有Sam知道是什么物体,别人不知道),灵魂应该能看到这些小物体.
Sam对濒死的病人进行实验,其中有7个被救回的病人醒来后能说出自己‘灵魂’离体时看到的景象,特别是板上的小物体,说的全都对.山姆的实验成功. Sam Parnia于提出以下观点 传统观点认为:意识是在神经网络中产生的,脑死即意识消失;意识是由量子效应产生;意识是由于形态共振]效应产生的;意识是独立于大脑而存在的;精神本身即是一门科学
参考网站:-research.co.uk/
[编辑] 艺术和社会伦理方面的说法
灵魂是指一个人的自我意识,有时候也指人的道德品质.
相信灵魂的实在吗?
不.不相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灵魂,如果相信了灵魂的实在,那就不是正信的徒,而是“神我外道”.
不错,在一般人的观念中,除了他是唯物论者,往住都会相信人人都有一个永恒不变的灵魂,晚近欧美倡行的“灵智学会”,他们研究的对象,也就是灵魂.教、回教、印度教、道教等的各宗教,多多少少也是属于灵魂信仰的一类,以为人的作善作恶,死后的灵魂,便会受着上帝或阎王的审判,好者上天堂,坏者下地狱.
在的民间,对于灵魂的迷信,更是根深蒂固,并且还有一个最大的错误,以为人死之后的灵魂就是鬼,灵魂与鬼,在民间的信仰中,乃是一个纠缠不清分割不开的大问题.更可笑的,由于鬼类有些小神通,又以为灵魂是“三魂六魄”组成的集合体了.
其实,鬼是六道众生之一,正像我们人类也是六道众生之一一样.生为人,固然有生有死;生为鬼,同样有生有死(人是胎生,鬼是化生).何况人死之后不一定就生为鬼,这在下一节中另予说明.
关于灵魂,民间的传说很多,往往把人的生死之间,用灵魂作为桥梁,生是灵魂的,死是灵魂脱离了,把灵魂与的关系,看子与屋主一样,老房子坏了,搬进新的房子,房子经常在汰旧换新地搬进搬出,住房子的人,却是永恒不变地来来去去.这也就是说,人是灵魂套上了的东西,可以换了又换,灵魂是一成不变的,以为灵魂就是我们生死之流中的主体.
事实上,正信的,并不接受这一套灵魂的观念,因为这在缘起缘灭的理论上不能成立,站在“生灭无常”的立足点上,看一切事物都是生灭无常的,物质界是如此,精神界亦复如此.用肉眼看事物,往往会发生“成而不变”的错觉,若用精密的仪器去看任何事物,无不都在刹那变化之中,易经所说的“生生”,其实在生生的背后,也包含着死死,也就是变变或化化.
物质界的物理现象,既然是生生不息的,再看精神界的心理现象,那就更容易觉察出来了,因为心理现象的产生,就是由于精神的变动而来.心理现象的变动,促成了我人行为的或善或恶,善恶的行为,又会反转身来影响到心理现象的倾向,我们的前程远景,便是靠着这种心理促成行为,行为影响心理的循环作用而定.
那么试问:灵魂的不变性,灵魂的永恒性,那是可能的吗?当然是不可能的,不要说死后没有固定的灵魂,纵然活着的时候,我们的身心也都是活在刹那不停地变了又变而变变不已之中.照这样说,既不相信灵魂,那末,所说六道轮回与超凡入圣的本体,究竟又是甚么呢?
这就是特殊优胜的地方,既不看重自我的永久价值,却又更加地肯定了自性的升拔价值.
主张“因缘生法”“自性本空”,看物质界是因缘生法,看精神界也是因缘生法.因缘聚合即生,因缘分散即灭,大至一个星球一个天体乃至整个的宇宙,小至一茎小草一粒微尘一个原子,无一不是假藉了内因与外缘的聚集而存在,除去了因与缘的要素,一物也不可能存在,所以,从根本上看,是空无一物的.这在研究物理化学的科学家们,可以给我们正确而正面的答案.
至于精神界呢?虽不承认灵魂的观念,但决不是唯物论者.的精神界,是用一个“识”字作为命名,小乘只讲六个识,是以第六识作为连贯生命之流的主体,大乘增加两识,共有八识,是以第八识作为连贯生命之流的主体,我们把小乘的放在一边,单介绍大乘的八识.
大乘的八个识,前六识同小乘的名称一样,只是将小乘第六识的功用更加详实的分析,而分出了第七识与第八识.
实际上,八个识的主体只有一个,由于功用的划分而给了它们八个名字,因为前七识的为善为恶,都会把账目记在第八识的名下;第八识是一切业种业因的仓库,这个仓库的总管是第七识,搬进搬出是第六识,制造作业是前五识.
这样说来,第八识的功能,是在储藏,但不等于只进不出的守财奴.不断地由外面藏进去,也不断地从里面搬出来,藏进去的是行为影响心理而印入心田,称为业因或种子,搬出来的是心理促成行为而感受行为,称为业果或现行.就这样进而出,出而进,种子而现行,现行而种子,在一期生命之中是如此,转生到二期三期乃至无数期的生命中去也是如此,由现世今生的因果对流,到无数过去和未来世的因果回还,都不出于这一种子而现行与现行而种子的律则,因此而构成了生命的连贯与生死的相续.
正因为种子与现行的经常乃至刹那不息地进进出出,所以第八识的本质,也在经常乃至刹那不息地变动不已,不要说这一生的第八识的质量与前后生是不同的,即使前一念到后一念也就不同了,正由于念念生灭念念不同,我们才会有浮沉生死而至越超生死的可能.所以,第八识的存在,便是存在于这一刹那变动的业因与业果的连续之间,除了业因与业果的变动连续,也就没有第八识的本质可求;正像水的潮流,是由于水的连续而有,离了相续不断的水性,也就没有潮流可求了.教人修持解脱道的目的,就是在于截断这一因果相续的生死之流,等到第八识的作用完全消失,既不藏进去什么,也不拿出来什么,那就成了空性,那在称为“转(烦恼)识成(清净)智”,不受生死的支配,而能自由于生死之中.
可见的第八识,并不等于永恒的灵魂,如果迷信有个永恒的灵魂,那么超凡入圣的解脱生死,也就成为不可能了.在观念上否认有灵魂,在目的上也在否定第八识,唯有否定了由烦恼无明接连而假现的第八识之后,才是彻底的解脱.不过,第八识被否定之后,并非等于没有,乃是非空非有的智体的显照,而不是无明烦恼的缠绕不清.

因为孩子结的婚,至今对另一半没有什么感情,内心不想要二胎,但又怕一个宝宝太孤单,要为了孩子要孩子么

还是不要吧,你这样的心态如果哪天婚姻破裂,又多伤害一个无辜的孩子。

收藏

相关游戏

更多 >
  • 热门资讯
  • 最新资讯
  • 下载排行榜
  •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