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资讯攻略 > 游戏攻略

无指挥塔潜艇(潜艇装备的潜射防空导弹系统是什么样的)

发布时间:2023-06-01 10:59:12作者:小编酱

潜艇装备的潜射防空导弹系统是什么样的

先说一下,能够发射潜射防空导弹(是完全在水下发射,不是像俄罗斯潜艇那样还得浮上水面,让人员扛着的套路完全不同。)至少对外公布的有3家。那就是德、法、意的“独眼巨人”潜空导弹。现在对外发布的正式成为为,光纤制导的“潜射交互式防御和攻击系统”IDAS防空导弹。最早是德国U212级潜艇进行试射过,法国也多次对外宣布相应导弹的存在。另外还有一种英国研制的“斯拉姆”(SLAM)潜空导弹,只不过它是集中在指挥围壳上,只具备上浮状态下发射,所以算不上完全的潜射防空导弹。还有一个是美国的“西埃姆”(SIAM)潜空导弹,这个是集成在垂发中的。

(“斯拉姆”(SLAM)潜空导弹)

IDAS是一种基于德国新一代近程空空导弹IRIS—T研制的,具备水下发射,光纤制导,可以直接杀伤反潜机、小型水面舰艇,反潜直升机等目标。一般发射都会利用鱼雷发射管发射。

(IDAS防空导弹 一个运载器4发构型 其实后面还有个光纤拖曳器)

潜射防空导弹系统其实上并没有特别问题,最主要还是解决如何发现对手,并有效锁定、追踪目标。一般会有4种模式,潜望镜模式,利用潜望镜搜索、捕获目标,然后发射。只不过潜望镜模式下,反潜机很容易发动攻击,所以意义不大。垂发模式,但是这需要导弹具备自动搜索能力,这也有些麻烦。需要借助其他手段搜索目标;鱼雷管发射模式,其实就是类似于鱼雷发射,但是可能会产生水泡被发现;还有一种就是利用运载器,类似于反舰导弹这样的。

英国的“斯拉姆”(SLAM)潜空导弹就是潜望镜模式;美国的“西埃姆”(SIAM)潜空导弹是垂发模式的;多国联合的IDAS导弹就是属于运载器模式。

(美军的“西埃姆”(SIAM)潜空导弹 其实美军还有一种海响尾蛇,但是没有实际装艇测试)

这些模式都有一些优点和缺点,但是这只是潜艇的最终手段,只能做为一种终极反击手段,如果一发不中,就算是IDAS这样的光纤导弹,都可以很容易被推断出潜艇的位置。

以上内容仅为个人一些简单的认识和资讯整合,仅供抛砖引玉,欢迎更多讨论。

潜水艇哪个国家发明

潜水艇是科尼利斯·德雷贝尔发明的,于1620~1624年间研制成功并进行试验的。他在英国制作了一艘木制框架,外包有皮革的小艇,艇峰外涂油,艇内有羊皮囊。向囊内注水,艇就会下潜,可潜入水下3~5米的深度。1775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美国人戴维·布什内尔建造了一艘由单人驾驶、以手摇螺旋桨为动力的木壳潜艇“海龟”号,它可以在水下停留半个小时左右。这艘潜艇第一次执行攻击任务是在1776年。“海龟”号潜艇形似鹅蛋,尖头朝下,艇内仅能容纳一人,艇底设有水柜和水泵,另装有手摇螺旋桨,艇外还挂有炸药桶

潜艇为什么是圆头

错了,潜艇使用圆头,在水中受到的阻力反而更小。因为潜艇在水中航行时,受到的阻力主要有两种,分别是摩擦阻力(或者叫粘性阻力)和粘压阻力,前者摩擦阻力好理解,顾名思义,就是物体表面和流体之间存在的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摩擦力,那么什么又是粘压阻力呢?就是当物体在流体中运动时,由于流体的尾部出现涡流运动而形成的一种首尾之间的压力差,这种压力差带来的阻力就叫做粘压阻力,且这种阻力的大小与尾流的形成有很大的关系,看下图:

▲粘压阻力形成原理简图

如图所示,当物体在水中运动时,水流也会沿着物体表面运动的,且运动方向与物体的相反,而当水流流过物体尾部时,就会出现一个低压涡流区,也就是我们大家平时见到的尾流,关于这个低压涡流区(尾流)的形成,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正常情况下,液体会填充满静止物体的周围空间的,而当物体运动时,液体会与一定的速度流过物体尾部的大折角区域,此时就会导致流过的液体“来不及”填充满物体尾部的那个空间,从而形成一个涡流区,而相对来讲,这个涡流区的水要“少于”物体前端区域的水,所以压力也就小于物体前端,因此就会在物体的首、尾两处出现一个压力差(前端大、尾部小,等同于阻碍物体向前运动),这个压力差就是物体在流体中运动时遇到的粘压阻力。

▲流线型和钝型物体的所受阻力示意简图

而物体在水中究竟由哪种阻力主导,则是跟物体的形状有关,首、尾成流线型(比如水滴形)的物体,在水中受到的阻力主要是摩擦阻力;首尾成钝型(圆头、平头等)的物体,在水中受到的阻力则主要时粘压阻力。如上图所示,流线型的物体,首、尾的锥度较小,当前端破开水流时,水流可以沿着带锥度的尾部运动,从而在尾端空间汇合,所以,产生的低压涡流区很小或者是几乎是不产生低压涡流区,也就不会出现粘压阻力,因此才说流线型物体的主导阻力为摩擦阻力;而钝型物体的首、尾两端的锥度很大,液体很容易被物体的前端排开,所以与液体接触面积相对更小,摩擦阻力没那么明显,但是因为水流被排开的原因,会导致更难及时地填充慢尾部空间,所以,形成的低压涡流区就更明显,同时粘压阻力越大,因此,钝型物体在水中的阻力以粘压阻力为主导。

▲现代潜艇的结构示意图

所以,对于潜艇来说,使用尖头还是使用钝头(圆头),就取决于这两种结构的在书中受到的阻力谁更加小,答案很明显了,现在的潜艇基本上都是钝头的,所以钝头结构的潜艇在水中受到的综合阻力要更小,为什么?因为增大潜艇的长径比(长度和直径的比值)以及减小尾部锥度(即尾部弄成流线型的)就可以有效地减小粘压阻力,同时,使用圆头来取代尖头又可以减小摩擦阻力,所以,大家发现了没,现在的潜艇她的外形结构都是这样的:前面为圆头,接着中间是一段圆柱体,最后的尾部则是尖尖的流线型,如上图所示,那么,为什么前端用钝头时潜艇受到的阻力反而会更小呢?如果用尖头又会是怎样一种情况呢?我再给大家画一个简图来帮助大家理解,如下:▲尖头和钝头结构的潜艇优缺点对比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因为潜艇加大了长径比,以及尾部弄成了流线型,所以,不管是前端使用尖头还是钝头,尾部都已经不会产生低压涡流了,也就是说钝头带来的粘压阻力缺陷已经被弥补了,然后我们再看潜艇的前端,如果使用尖头结构,那么带来摩擦阻力没有得到解决,而如果换成把尖头换成钝头,那么当潜艇向前运动时,钝头就会起到一个把水排开的作用,也就相当于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水和潜艇表面之间的摩擦阻力,然后因为长径比增大了,被排开的水有足够的时间来回流,再加上潜艇的尾部也是流线型的,所以钝头也一样可以忽略粘压阻力。因此,在同样的长径比、同样是流线型尾部的情况情况下,使用钝头结构的潜艇受到的水的摩擦阻力相对于尖头结构会更小,在忽略粘压阻力的情况下,钝头结构在水中受到的总阻力也就越小,这就是为什么现在的潜艇都使用圆头而不是尖头的原因。

▲水滴形的“青花鱼号”潜艇,现代潜艇外形设计的先驱

最后再提一点,对于潜艇来说,圆头结构对空间的利用率明显要高于尖头结构,如果潜艇的前面是尖头的,那么很多设备就装不下了,会影响整个潜艇的内部布局,所以,使用钝头除了可以减小阻力之外,还是为了尽可能的提高潜艇的内部空间利用率。其实一艘从设计到研发,这个过程是需要花费很多人力物力的,因此,在定型之前,潜艇的任何一项设计都必须达到现有技术条件下的最优解,而现在的潜艇既然都是圆头的,就说明了圆头才是最适合潜艇的,不然的话不就是在浪费研发经费么?

潜艇“掉深”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掉深对于潜艇来说是非常危险的。

这是一种海水跃层,上层密度大,下层密度小。

这个情况下,形成负密度梯度跃变层,海水浮力由上至下急剧减小,被称为" 海中断崖"。

当然,因为人类不能生活在这么深的海里,所以对人类影响几乎是0。

但是,对于潜艇来说,一旦遭遇海中断崖,就会突然导致浮力巨变,导致潜艇迅速向下急速坠落,非常危险。

而潜艇一般来说下潜深度不能超过300米,一旦不能迅速控制下坠,可能导致艇毁人亡。

我军的372号潜艇,就曾经遇到这种情况。

看看赵满星的回忆:

我是372潜艇的一名老兵,在艇上主要负责操舵。在这次任务中,我们艇从遇险到脱险,总共用了14分钟,但决定生死的,是从破损进水到掉深停止这关键的3分钟。

险情发生时,我正在操舵战位准备交接班,突然,我看到深度计指针猛的跳动,很快深度就增加了20多米。指挥员当即下达加速和排水口令,机电长胡强一把抓起话筒向五舱下令:“转主电机航行!”30秒不到,就完成了平时需要1分多钟才能完成的加速操纵。值班舰务兵飞速打开排水阀门,快速启动水泵,即刻完成排水操纵。

所有的操作都精准无误,但潜艇深度不仅没有挽回,反而以更快的速度往下掉。突然,显示推进动力状态的车钟“铛”的一声,指针回到停车位置,潜艇失去动力了!紧接着广播传来急促的报告声:“五舱破损进水!”五舱是主机舱,号称潜艇的“心脏”,在这么要命的时刻“心脏”骤停,我的心一下子揪了起来,整个头皮都发麻。

危难见本色,危难更见担当。当主机舱管路爆裂的一刹那,海水像子弹一样呼啸着喷射而出,舱内瞬间水雾弥漫,看不见、听不清、站不稳,正在工作的电器设备,随时都有可能因溅上水而短路起火,引发更大灾害。,电工区队长陈祖军一边关停设备,一边扯着嗓子向指挥舱报告:“我听不清你的命令,我们正在封舱堵漏!”

“封舱堵漏”,陈祖军的这句话何其坚决!作为一名潜艇老兵,他不会不清楚,潜艇各个舱室相对独立,紧急封舱后,舱门是不能打开的;在五舱涌进大量海水的情况下,封舱就意味着绝了退路,就意味着独自承担危险,一旦堵漏失败,等待他们的将是灭顶之灾!但同时他更清楚,封闭了进水的五舱,灾害就不会蔓延到其他舱室,整条艇的安全就有了保证!

电工班长毛雪刚,当时正在休更,听到管路爆裂进水的声音后,迅速冲了上去,就像平时盲操训练一样,立即封舱、断电、关阀。他在水雾弥漫的舱室内,从前跑到后,从上跑到下,全靠双手摸索,硬是把大大小小的40多个阀门一一关闭。轮机兵朱召伟,发现高压海水喷射而出,立即毫不犹豫地扑上去关闭阀门,高压海水把他一次次打回来,他又一次次扑上去,凭着顽强的斗志,拼尽全身的力气成功堵漏。

时间一秒一秒过去,我一米一米地报着深度,每一秒都是那么漫长,每一米都是那么煎熬……深度计指针的转速慢了下来,渐渐停住了。转眼间,深度计指针开始快速回升,潜艇从深海向海面急速冲去,舱室内摆放的物品都甩了下来,人站都站不稳,但大家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尽最大努力保持艇的姿态和平衡。

由于惯性作用,潜艇上浮的速度越来越快,数千吨重的庞然大物“轰”地一下冲出海面,艇艏腾空而起,又重重地砸了下来,艇内剧烈震荡,左右摇摆达20多度,过了好久才稳定下来。

现在回想起来,如果当时指挥口令慢一点、封闭舱室动作迟一步、应急供气晚一秒,结局就是艇毁人亡。我们之所以能够成功脱险,关键就在于大家快速反应、分秒必争、沉着熟练,最终转危为安!

收藏

相关资讯

相关游戏

更多 >
  • 热门资讯
  • 最新资讯
  • 下载排行榜
  •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