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资讯攻略 > 游戏攻略

雪地奔驰乌拉尔在哪里(二战时日本若东线进攻苏联,需要经过西伯利亚雪地吗)

发布时间:2023-05-11 10:44:59作者:小编酱

二战时日本若东线进攻苏联,需要经过西伯利亚雪地吗

从地图来看,二战时在东线的日本要想进攻苏联,从东北地区直接进攻苏联远东地区,这是最近的路线。如果要进攻苏联人口和工业核心的乌拉尔山以西地区,那又能分出两条路:一条从东北/外蒙古向北进军,穿过西伯利亚荒原;另一条就是从西北穿越今天的中亚五国,直插苏联腹地。如图所示:显而易见的是,路线1需要在苏联境内推进很远才能触及工业核心区,这距离比长征还远;而路线2则可以一举击溃苏联在高加索山脉和中亚五国的石油工业基地,苏联没有燃料供给,各类车辆无法维持运转,也许短时间内就将全线崩溃。那么我们就着这两条路线仔细分析一下。日本在入侵之前,为了抢占战略资源,早就已经制定好了自己的战略方向“北进计划”和“南下计划”。向北,就是以东北为基地,侵略外蒙古,进而入侵苏联本土。向南,则是入侵东南亚和太平洋诸岛进而入侵美国。因为“南下计划”实施成本相对较高,日本人在战争初期更倾向于“北进计划”。1939年二战爆发时,日本已经依靠扶持伪满掌控了东北,东北成了关东军的前线。而苏联早在观察1931年以来的中日战争局势后,就判断出如果日本击败,驻扎在东北的关东军将会向苏联开刀。于是提前调派两大方面军前往西伯利亚中苏边境屯兵待命。(此时的中苏边境从实际上来讲包括黑龙江接壤带、新疆接壤带和中蒙接壤带,毕竟那个时候外蒙古已经宣布独立,又是苏联小弟,两国又签订了互助条约,苏军可以进驻外蒙协防)也就是在1939年,这一年的5月份发生了一件影响日本战略走向的大事——诺门坎战役。诺门坎战役——一场点燃太平洋战火的“蝴蝶效应”这场战役持续了135天,作战双方表面上是伪满军和外蒙军,实际上是二者背后的日本关东军和苏联红军之间的摸底之战。▲“诺门坎战役”中,苏联红军与外蒙分发军用物资日军为了执行“北进计划”,探清苏军的战斗实力,自1935年起,日本人就以(伪)满蒙边界遗留问题为由多次挑起。此后不断升级,日军曾大规模入侵外蒙古,但都被苏军击退。1938年7月,双方暂时议和,签订停战协议。▲“诺门坎战役”,苏军坦克掩护士兵进攻1939年5月,双方爆发大规模军事,史称“诺门坎战役”。此役中,在苏德战场大放异彩的朱可夫元帅在前线参与了战斗指挥。原本是一场试探实力的,却在双方互有胜负之中逐渐升级为一场大规模战斗。双方投入战场兵员20余万人,大炮500余门,飞机900架,坦克、装甲车上千辆,死亡6万余人。战斗进行到8月底,日满(伪)联军主力在苏蒙联军的炮火下尽数消灭。日军部本想调派更多关东军北上参战,但此时欧洲局势急转直下,苏联和日本都希望停战。最终,诺门坎战役以日本关东军主动议和而告终。基于战场形势,1941年4月13日,双方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苏日中立条约》签订战场,斯大林当时也在场正是因为这一条约,让苏联可以从远东抽调更多部队支援苏德战场。也正是因为这一条约,使得日本的“北进计划”破产,不得不将目光转向更远的东南亚和广袤的太平洋。但是,如果苏日两国没有签订中立条约,或者已签订条约但日本毁约全力向北推进,也许苏联在两面夹击之下将很快战败。言归正传,我们继续分析路线1。按照历史的推演,德军入侵苏联后,最初非常顺利,到了10月底就陷入了彻骨的苏联冬季和汪洋大海般的战争之中。德军被苏联主力拖在西线无法前进,苏联在远东的西伯利亚方面军又已经调回西线,此时正是远东地区防御最薄弱的时候。日军如按路线1北上,以关东军当时的战斗力,推进速度将非常快。然而,要想彻底击败与德国开战后的苏联,就要从东线推进到乌拉尔山脉以西。也就是说,如果走路线1,那么西伯利亚大雪地就是必经之路。远东与乌拉尔山脉之间隔着荒无人烟的西伯利亚大雪地。▲航拍西伯利亚,入眼皆是一望无际的雪地和山脉了解这段历史的大家都知道,战后苏联人是如何对待在东北抓回去的日军战俘的。据说带回西伯利亚60万人,最后只有不到40万人活着回到了日本。可见西伯利亚地区的生存环境是多么恶劣(当然,苏联人对待战俘的也是高死亡率的原因之一)。由此也可以想象,如果从路线1进攻苏联西部地区,日本人的非战斗性减员数量肯定也低不了。分析完了路线1,咱们再来看看路线2。路线2诚然,走新疆边境出中亚五国直插苏联核心地带,这是一条相对最近的路线,也是一条“一石二鸟”的路线,既可以打击苏联的石油重工业,也可以避开西伯利亚大雪地,避免非战斗性减员。然而,八年抗战,日本人却连黄河都过不来,更别提占领新疆了。从1931年开始,一直到1945年8月投降,日军占领的始终都是在东部地区,西北内陆未曾受到日本人战火的侵袭。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当时我党控制的陕甘宁边区的留守兵团,以及兵团司令员肖劲光同志。▲萧劲光大将1938年,日军侵占山西,眼看着就要把魔爪伸向黄河西岸的陕甘宁边区,萧劲光同志按照同志的指示精神,结合边区防务情况和地形地势情况,将河防分成三段,有针对性地进行布防。▲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根据地示意图此后日本人大军屡次进犯,肖劲光率领的八路军河防部队借助黄河天险和敌后游击队、友军的密切配合,多次挫败了日本人跨过黄河向西侵略的野心。在多次与日军的交锋中,河防各部队总结出了两条切实可行的经验。一是半渡而击。即在敌人没有到达火力范围前,善于隐蔽,避开敌人飞机大炮的狂轰滥炸;待敌人进入火力网后,最大限度地发挥火力,或消灭敌人于集中登船时,或消灭敌人于航渡中。二是主动出击,或者叫以攻为守。俗话说,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要选准时机,在对面有我主力部队配合或形势允许的情况下,先于敌人潜渡过河去,主动袭击敌人,在正面防御部队的配合下,打退敌人的进攻。▲陕甘宁边区参与河防的我军战士们就这样,抗战八年期间,边区河防固若金汤,日本人始终未能踏上黄河西岸一步。由此,日军无法向西侵略内陆,自然也就无法执行路线2。总结一下基于对两条路线的假设和分析,我们可以想象得出,如果日本人选择路线1,是必然会经过西伯利亚大雪地的。然而,历史没有如果。当年日本若将苏联列为入侵目标,也一定是有过类似的路线计划,只是这些计划后来被诺门坎战役和我军扼杀在了摇篮之中。当然了,如果日本人当年真的横下心撕毁《苏日中立条约》而全力入侵苏联,现在的世界会是什么样,你真的敢想吗?感谢阅读我的答案。我是小段,如果喜欢我的回答请点赞 关注!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为什么二战期间进攻苏联的德国士兵穿着开裆裤上战场

二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世界大战,同时它也是最惨烈的一次战争,堪称人类绞肉机,而纳粹德国作为二战的发起方,在人们眼中,它就是那个葬送了无数条生命的冷血刽子手。图|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偷袭珍珠港)在人们眼中,二战时期的德国士兵是冷酷、残忍的,他们狂热地崇拜着,并在他的领导下,将手中的屠刀,挥向无辜的。在的领导下,德国士兵将欧洲大陆征服于脚下,正当他们准备继续征服世界之时,却在莫斯科的冬季折戟沉沙,迎来了惨败。二战时的德国士兵战斗力非常高,而且装备精良,在苏德战争中,德军一直稳稳压制着苏联在打,在著名的基辅会战中,德军更是一举消灭了苏军第5、21、37、26集团军,苏军第40、38集团军也被重创,整个西南方面的苏军基本消失了,共有60多万人惨死于德军之手。图|二战德军但就是如此强悍的德军,却在进攻莫斯科这座前苏联首都时,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德军征服了战争,却在莫斯科严酷的寒冬中迎来惨败,在那个寒冷的冬天,德军在莫斯科冻死了数万人,更有数十万士兵被冻伤。德军为了抵御这酷寒的天气,采取了很多紧急御寒手段,比如将本来给坦克用的燃油、汽油点燃取暖,再比如让士兵穿上开裆裤来抵御严寒。看到这里,有人可能疑惑,开裆裤和抵御严寒有什么关系?大家还别不信,这是历史上真实发生的事情,德军也确实是为了抵御严寒才穿上了开裆裤。图|二战德军接下来,小编就带大家了解下,德军为何会在进攻苏联期间穿上开裆裤来抵御严寒:1941年,纳粹德国在迅速占领了欧洲大部分地区后,信心空前膨胀,公然撕毁了和苏联签订的互不侵犯协议,调动了数百万兵力向苏联发起了突袭。此时的苏联完全没反应过来,直接被德军打蒙了,在德军的闪电战下,苏军节节败退,在苏德战争前期,德军如入无人之境一般,在苏联境内长驱直入,很快就向苏联境内推进了数百里。此时的堪称意气风发,他认为德军的闪电战是世界上最强的战术,德国士兵也是世界上最强的士兵,苏军在德军面前简直不堪一击,过度膨胀的曾扬言要在三个月内灭掉苏联。图|“基辅会战”中被俘苏军事实证明,的自信并无道理,从三个方向攻入苏联境内的德军,皆取得了辉煌的战果,在随后的基辅会战中,更是将苏联在西南方面的五个集团军彻底歼灭。由于苏德战争前期太过顺利,难免过度膨胀,再加上对于自家闪电战充满信心,认为在冬季来临前,德军一定可以攻占莫斯科,将苏联彻底掌控,因此他并没有为准备冬季作战的物资。但事实上,他高看了德军的战斗力,也小看了斯大林的果断,斯大林在察觉到德军的计划后,直接实行坚壁清野政策,派人将工厂和设备运往山区,并一把火将土地田舍烧了个干净,什么也没给德军留下。图|开作戦会议随后,斯大林又派出沿路阻击德军,不计代价地延缓德军的进攻步伐,这使得德军在攻打到莫斯科时,已经是11月份了,德军也首次见证了莫斯科冬季的寒冷。第一个抱怨莫斯科寒冷的,可能是战斗在第一线的士兵,而第一个埋怨莫斯科寒冷的将领,则正是德军闪电战的开拓者,德国第二坦克集团军司令古德里安。古德里安认为如果不是这个的冬天,那么在11月,德军就可以在克里姆林宫举办庆功宴,但因为莫斯科寒冷的冬季,致使德军的坦克深陷于雪地无法行动。而且燃油也因气温过低而无法解冻,坦克、大炮等重火力完全无法使用,这使得第二坦克集团军的战斗力遭到了严重削弱,闪电战在莫斯科如此寒冷的冬季下,仿佛只是个笑话。图|古德里安"闪电战之父"德国处于大西洋东部大陆性气候之间凉爽的西风带,虽然国内气候经常大起大落,但其最低温度也没有低于过零下10℃,而在莫斯科这种地方,冬季气温在零下十几度甚至几十度的情况是非常常见的。在苏德战争的后期,莫斯科的温度已经下降到了40多度,从小在气候温暖的德国长大的士兵,如何能适应得了这种程度的严寒?在此严寒下,德军从上到下已经懵得不能再懵了。而且,因为的过度自信,德军完全没有提前准备冬季物资,再加上斯大林的坚壁清野政策,这使得德军士兵要同时对抗饥饿和寒冷。在此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士兵患上了痢疾,他们每天要上数十次的厕所,先不说因此损耗的体力,单是在如此严寒的情况下,频繁脱掉裤子,就已经是要人命的事情了。图|冻死的德军而且,在战场上,到处都是敌军的眼线,德军士兵因为要频繁上厕所,所以经常来回移动,而这些移动的人自然就成了苏军的活靶子,还有的士兵正在蹲坑呢,就被苏军偷袭身亡。这时,德军的一名军医就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提议将士兵们裤裆的线解开,这样士兵们在上厕所时,就不用脱掉裤子了,而且如此的话,还能在冻伤时,方便医务人员处理。经过尝试后,德军发现这个方法果然有效,于是立即将这个方法普及到了,这就是为什么,在苏德战争后期,人们会看见德军穿着开裆裤的原因。德军为了应对莫斯科的严寒,采取了很多措施,但还是有数万士兵被严寒带走了生命,再加上后勤物资不足,士兵们在承受寒冷的同时还要挨饿,这使得德军的士气越来越低。图|严寒下的德军虽然下达命令,让德军坚守、坚守、再坚守,可德军毕竟不是冰冷的战争机器,他们是人,是有感觉的,他们也会感到寒冷和饥饿,在明知必死的情况下,的命令又有多少人会完美执行?而苏联士兵就不一样了,他们自小生活在这里,早已适应了严寒,并且此时的苏联刚好与日本达成了互不侵犯的约定,可以从西伯利亚调取数十万,而且这数十万同样不惧寒冷。此时的情况,不管是天时、地利、还是人和,全部站在苏联一方,斯大林立即率领苏联红军发动了,连续将德军击退了数百里,赢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图|莫斯科保卫战中的苏军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彻底打破了吹嘘德军"闪电战"天下无敌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世界反法西斯抗击侵略的决心,且德军在这次战争的失败,为斯大林格勒战役,也就是二战转折战役的失败奠定了基础。总的来说,德军在二战期间之所以穿开裆裤,本质是为了抵抗严寒,而究其原因,则是过度自信的结果。

德军在苏联的寒冬中冻死几万人,他们为什么不燃烧树木取暖

休息整备的时候当然可以烧木头取暖了,但总不能打仗的时候也烧木头吧!再说了,刚砍下来的木头烧不着,因为里面水分太多了开门见山,先解释下德军为啥不烧木头取暖。至于德军为啥不烧木头,有人解释说苏联人为了阻止德军入侵,采取兼并清野的措施,将莫斯科周围的树林都砍光了,所以德军没有木头烧 。这个解释真的很扯,即便是到今天为止,世界上的树木总数还是比人多,而且是多很多,两者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对于世界上树木的数量,目前有很多估计,但最少的推算全球也得有4万亿棵数,而莫斯科周围就是大森林,苏军砍得过来吗?(莫斯科郊外有大量的森林)再说了,就算苏军把树砍光了,这么多树总得运走吧,要是放在原地不等于替德国人砍树嘛!而运这些木头又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苏军忙活的过来吗?如今大多数人都用上了天然气做饭,对于砍柴烧火都不太熟悉了。其实刚刚砍下来的木头是烧不着的,因为木材里面有大量水分,需要放置一段时间才可以用作燃料。砍木头本身就是一件很费劲儿的事情,砍完了还得处理后才能用,德军难道不打仗了?德意志是一个非常严谨的民族,做事之前都要经过详细准备的,德国人是绝对不打无准备之仗的。德国在进攻苏联的时候是做了大量的后勤准备的,尤其是针对苏联的冬天,德国更是做了充足的准备。(在莫斯科郊外的德军,看起来德军的御寒装备还是不错的,大衣手套都有,而其周围也有很多是树)由于意大利的拖累,德国在进攻苏联之前出兵巴尔干半岛,这导致德军对苏作战日期推迟了数个月。在开战之后,德军高层多数将领都主张直取莫斯科,但认为这样会造成孤军深入,因此决定在拿下整个乌克兰后再进兵莫斯科。基辅战役一直打到1941年的9月低才结束,此时距离苏联的冬天已经不远了,德军于是赶紧马不停蹄地发动了莫斯科战役。德军在莫斯科战役中前后投入月170万人,而苏军也调集了所有能调集的,并动员了全城居民参与防御工事的修建。在苏联军民的奋力抵抗下,德军最终折戟莫斯科。对于德军的失败,很多人将其归咎于天气,认为是苏联寒冷的冬天是导致德军失败的根本原因。但是这个解释太过于偏执,苏联寒冷的天气确实是导致德军失败的重要原因,但绝对不是根本原因。众所周知,莫斯科的纬度是非常高的,甚至比的北极漠河的纬度还要高,按理说这里应该非常冷。不过莫斯科的冬天虽然很冷,但是绝对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冷。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莫斯科的气温要高于纬度更低的东北。而在1941年的那个冬天,其实在入冬之初时天气还不算太冷,当时温度还没有突破零下10°。并且针对苏联的冬天,德军也是做了大量的准备的,事实上德军的御寒物资要比苏军还齐备。在进攻苏联之钱,原本就有在冬季之前拿下莫斯科,逼迫斯大林和谈的打算。不过战事的顺利程度还是大大出乎的预料,于是这更加坚定了他拿下莫斯科的决心。对于苏联的冬天,德国高层是做了充分的应对的,不仅在德国本土制作了大量的棉服、棉被、手套、皮靴、防冻爽、枪械润滑油,并且在攻占苏联的工业城镇后,德军也立即下令当地工厂开始生产御寒所用的军需物资,所以德国是不缺乏过冬物资的。不过虽然物资堆积如山,但德国人却是在运输上遭到了巨大的障碍。由于苏土辽阔,德军的后勤保障压力是西线战场的数十倍。这里面除了路途更长以外,苏联落后的公路基础设施也让德军运输部队几乎崩溃。当时在西欧,德国和法国都已经普及了柏油公路,德国甚至建立了世界第一条高速公路,这为德国的闪电战和后期运输提供了巨大的便利。但是苏联在这方面就落后很多,苏联许多公路都是土路,一旦下场大雨就变成泥潭了,履带车开起来都费劲儿,卡车就更没法走了。并且苏军在撤退时还破坏性的拆除了大量铁轨,这导致德军想依靠铁路进行运输的方法也无法实现。(大雨过后,德军的卡车陷在了泥泞的土路上)鉴于运输困难,德军只能优先将运送至前线,但即便如此,德军的御寒保障还是比较完备的。不过到了12月底,莫斯科的气温突然开始降低,一度到达了零下三四十度,这在莫斯科的气候史上也是非常罕见的。在这种温度下,就算是穿着大衣也能被冻死。面对寒冷的气候,无奈的德军将士只能点燃所携带的汽油取暖,而此时苏军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去。而且由于西部许多重要的工业基地被德军占领,苏军的御寒衣服甚至还不如德军。但是早在天气降温之前,苏联就已经开始了,此时莫斯科战役马上就要结束了,德军的溃败显然不是因为这场寒流造成的。当然,寒冷的天气无疑是德军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个无需回避,但我们也不要刻意放大气候因素,这样不利于我们去了解战争的。

收藏

相关资讯

相关游戏

更多 >
  • 热门资讯
  • 最新资讯
  • 下载排行榜
  •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