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市场的人都知道,卖肉的灯光一定不正常啊,刺眼且变色。我个人感觉,处于这样的灯光下几分钟,切换到正常环境下,人还会有点不适应。这样的灯叫“保鲜灯”,一般是通过多组不同色的LED灯泡排列组合而成,目的就是改变被照物的色调。根据对象不同,海鲜、肉类、面包和蔬菜等等不同会设计不同的灯色。
据报道,不少消费者都领教过生鲜摊位上一排排具有“美颜”效果的“生鲜灯”的厉害。在“生鲜灯”的照射下,生鲜肉类往往显得色泽格外红润鲜嫩,而消费者买回家发现这些肉类立即“现了原形”,但已吃了哑巴亏。对此,市场监管总局发文,要求销售生鲜食用农产品时,不得使用对食用农产品的真实色泽等感官性状造成明显改变的照明等设施误导消费者对商品的感官认知。
7月22日市场监管总局公布《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自2023年12月1日起施行。该《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明确销售生鲜食用农产品不得使用“生鲜灯”误导消费者。据报道,《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中针对群众反映“生鲜灯”误导消费者问题,明确销售生鲜食用农产品。
不得使用对食用农产品的真实色泽等感官性状造成明显改变的照明等设施误导消费者对商品的感官认知。另外《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明确鲜切果蔬等即食食用农产品应做好食品安全防护,防止交叉污染。此外,结合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以个体散户为主的突出特点,按照“警示为主,拒不改正再处罚”的基本原则设置法律责任,将部分条款的罚款起点适度下调。
记者搜索某网购平台发现,销量高的“生鲜灯”月销上千。以“生鲜灯”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发现,系统推荐的某广东中山卖家售卖的“生鲜灯”月销2000+,在宝贝标题页面写有“生鲜猪肉灯冷鲜肉海鲜灯卤菜熟食店专用灯”等字样。另一家售价25元起的广州卖家宝贝页面图则显示,“终身售后”,该宝贝月销4000+。在宝贝详情页面,“好生意都用生鲜灯”“好看才好卖”“不好看,谁会买?”“使用普通的照明灯,肉质略显发黑,无法激发客户的食欲”等描述清晰可见。
一名客服人员告诉记者,可以根据不同需求提供不同灯光搭配方案,记者以4平米左右的肉摊咨询,一家店铺建议,装3个红白光的75瓦“生鲜灯”即可。根据瓦数大小、灯珠材质、是否防潮防雾防水、能否调节亮度颜色等,“生鲜灯”的价格也不同,最便宜的20瓦“生鲜灯”价格大约在25元,而带旋钮可以调整颜色的“生鲜灯”最便宜也要60多元,而最贵的200瓦充电遥控款生鲜灯则需要160多元。
针对消费者被“生鲜灯”误导购买到不新鲜的肉类而引发纠纷和投诉,多地市场监管部门也只是频发消费提示,教消费者如何避开“生鲜灯”误区。如今这一状况即将迎来改变。《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提出,销售生鲜食用农产品,不得使用对食用农产品的真实色泽等感官性状造成明显改变的照明等设施误导消费者对商品的感官认知。这是必要的制度堵漏,有了这一明确规定,市场监管部门便可依法纠偏,严格禁止使用“生鲜灯”,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依托灯光掩盖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误导了消费者,消费者也有权有依据进行索赔,维护正当权益,令行禁止是必要前提。
关注本站不迷路。带你及时获取游戏讯息,游戏攻略、热点话题、娱乐八卦、最新资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