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2日于日本千叶县结束的第64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来自中国的6名选手全员获得金牌,中国队以240分的总分实现团体总分五连冠。和其它国家的参赛选手比,中国选手在竞赛上花的时间极长,不但起步时间早,而且平常花时间也非常长,停课搞竞赛的并不是个例,论花费的时间来说,中国选手和很多国家的选手比,那就是专业选手PK业余选手,赢了才正常,不赢反而不正常。
根据比赛规则,每个国家或地区可派不超过6名学生参赛,参赛选手要在连续两天内解答6道题,满分为42分。经过激烈角逐,中国队来自上海中学的王淳稷和来自浙江省诸暨市海亮高级中学的史皓嘉以满分的成绩摘得金牌,另一名来自上海中学的选手孙启傲和来自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梁行健、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的张鑫亮、深圳中学的姜志城也都获得了金牌。
据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官网数据,本届比赛金牌线为32分,共54人获得金牌。中国队副领队瞿振华对记者说,同学们在比赛中都发挥正常,比我们的期望更好,我们对最后的成绩非常满意。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是面向高中生的一项世界性数学赛事,每年举行一次。本届比赛有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名选手参加。下届比赛将移师英国举行。
数学竞赛可以选拔出技术能力特别强的学生,这对发现数学研究人才是有帮助的,苏联、匈牙利等国也确实靠数学竞赛发现了很多优秀的数学人才,从这个角度来说,数学竞赛拿第一,这不是个坏事。但是中国的数学竞赛这个搞法,我觉得不是个好事。现在进国家队的学生训练时间普遍非常早,大部分都是从初二以前就开始搞竞赛了,这种搞法显然不对头。
即便是最早开始提倡奥数,而且主持建立了俄罗斯的理科特长教育体系,同时也是教育家的俄罗斯数学大师Andrey Kolmogorov,也很明确的指出有些家长和老师就想从10岁~12岁左右的学生中挖掘有数学才能的孩子,这样做会害了孩子,但孩子到了14~16岁,情况就不一样了。
另外一方面,中国的竞赛训练也过于应试,很多地方的竞赛培训就是讲题做题,纯粹的应试导向,完全不涉及高等数学的知识,反而时常会可以避开高等数学。反观俄罗斯、美国等国,做法则大不相同,他们的数学竞赛培训里面还包括线性代数、数学分析和现代组合学等,下图就是去年秋天莫斯科市队准备全俄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决赛的训练营线性代数训练题。
从美国国集训练营的日程表也可以看出,美国的竞赛培训包含了线性代数等内容,他们甚至还讲了椭圆曲线和p-adic。如果读过xyz出版社出版的竞赛教材,例如Titu Andreescu和Gabriel Dospinescu合著的Problems from the Book的话,也会发现这一点,就是他们的竞赛教材不会刻意回避高等数学,比如里面有专门的章节讲线性代数在组合学中的应用。
以及用积分证明不等式等等,xyz出版社出的大部分竞赛教材,如Titu Andreescu和Gabriel Dospinescu合著的数论,还有Evan Chen的平面几何等,写法就是正常数学书的写法,不像中国的竞赛教材,如小丛书和命题人讲座里面的很多分册,几乎就是简单粗暴的讲技巧堆题目,学生除了学到一堆支离破碎的奇技淫巧就没别的了。
在大陆,高校对该赛事选拔的人才极为重视,一般都会给予保送录取。事实上,我们国家队六位选手的选拔之路异常艰辛:每年9-10月,各高中(少部分优秀初中生)的数学尖子参加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从一等奖获得者中选拔出省集训队成员。到了凛冬,一般是次年1-2月,省集训队成员齐聚一堂,参加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决赛,即中国高中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从金牌获得者中选拔出国家集训队成员(早年是60人左右,目前有所扩充),继续深造磨练。
点击收藏本站,随时了解时事热点、娱乐咨询、游戏攻略等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