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某电视节目组在劳务输出大县贵州三都遇到了很多务工者,其中发现了一条非常有意思的规律:曾经的“留守儿童”成为年轻一代务工者,自己“辛苦一点也要带孩子出去”。
根据教育部网站的数据,2020年我国有流动人口子女2719.4万,其中随迁子女(流动儿童)占52.6%(1429.9万),留守儿童占47.4%(1289.5万)。在流动儿童中,有41.7%(1134.0万)在流入地享受义务教育,还有10.9%(295.9万)无法进入城市公立学校,他们在城市上私立学校接受基础教育。
合计,共有占58.3%(1586万)的流动人口子女没有跟随父母在城市享受到公平的义务教育。
尽管年轻一代务工者在努力让孩子留在身边,但总有些情况他们无法兼顾,往往在进入读小学、读中学阶段,不得不再次让孩子成为留守儿童——在某些城市,没有所在户籍的话,要么高价读私立,要么回老家。靠积分等公立学校的统筹,几乎不可能。
上面两张图,第一张:年幼的孩子带着自己的全部“家当”,想跟爸妈一起走,一转眼,爸妈已经出门了,留下了伤心大哭的孩子;
第二张:陪妈妈摆摊的孩子,在妈妈身后睡得很安稳。
时空交错,当初那个被父母留在家里的留守儿童,长大成人之后即使再苦再难也要带着孩子一起外出。
只有真正经历,才能体会心酸。
也许正是经历过留守儿童的心酸、委屈才会毅然决然的把孩子留在身边。
“自己淋过雨,就要给孩子好好打伞”。哪怕这把伞在外人眼里有些破旧,可并不妨碍能给伞下的孩子,一个完整幸福的童年。
讨论年轻一代务工者“自己辛苦一点也要带着孩子出去”的养育观点不是最重要的,实际上绝大多数人都希望带着孩子一起。我们也都知道。留在父母身边,对孩子的成长是最有利的。
问题是,是依然有一千多万的孩子,客观上无法跟着父母出去——父母打工的城市无法接纳他们读书,而留守的乡村又无法提供好的工作机会和收入来源。
其实媒体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到呼吁如何解决问题:
-
如何提高乡村的教育质量,包括但不限于网课资源的共享、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教师力量的建设
-
如何降低城市务工人员子女的入学门槛,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学位,而不是在居住证、社保积分等等面前被卡住
-
如何乡村振兴,让更多的年轻人不必背井离乡、不必亲子分离,在家乡就可发挥价值、获得更好的收入
经历过留守儿童阶段长大成人的父母,更能理解童年父母的缺失意味着什么,所以当自己养育了孩子,不想重蹈痛苦的覆辙,这种做法,既是对子女的关爱,也是对自己的治愈。
虽然现在留守儿童数量已经大幅度减少,但是仍然有1000万,这仍然是个非常庞大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经历着的具体的人。
真的非常非常希望,留守儿童越来越少,不过这既需要父母提高养育意识,尽量把孩子带在身边,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力量,解决这个复杂的社会性议题。
把孩子接到身边也仅仅是养育的第一步,后面的234567更关键。
和孩子一起成长,是这一代家长的必做题,不管是留守儿童,还是非留守儿童。
点击收藏本站,随时了解时事热点、娱乐咨询、游戏攻略等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