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战马装饰物
就是用胶水粘的,大部分是贴上去的,还有一种是卡上去的,一种是贴上去的木门上加的有两种,所以你可以直接用电*风把金属条去掉就行了
关于马的别称
马的别称有:白驹、飞黄、骥、骊、骝等1、白驹,指白色的骏马。如成语:白驹过隙 (bái jū guò xì)【解释】白驹:白色骏马,也比喻太阳;隙:比作郤( xì) 邰:同“隙”,指缝隙。比喻时间像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跑过一样。形容时间过得极快。【出处】《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用法】作宾语;比喻时光飞快流逝。2、飞黄,传说中神马名。如成语:飞黄腾达(fēi huáng téng dá)【解释】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官职升得很快。【出处】唐·韩愈《符读书城南》诗:“飞黄腾踏去,不能顾蟾蜍。”【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地位升得快。3、骥,指良马,千里马。如: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解释】骥:良马,千里马;枥:马槽,养马的地方。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出处】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4、骊,指深黑色的马 。如:《说文》:“骊,马深黑色。从马,丽声。”5、骝,指黑鬣、黑尾巴的红马。如:骝驹,赤身黑鬣的马;骝驳,马的毛色有黄有白,指毛色不纯;骝马,黑鬣、黑尾的红马;骅骝,赤红色的骏马。
大家觉得做马术这行有没有前途
这种比较偏门的行业 要么就是没有工作 要么就是收入异常火爆 所以 只要你在某一行学的精 学的有名气 绝地有前途的,
《亮剑》中如果孙德胜是骑兵营长,那么在后来的战斗中他能否战胜日军骑兵部队
骑兵连,进攻,这句话也让骑兵连长孙德胜受到了不少观众的喜欢,然而很多人认为骑兵连之所以会输,是因为敌军的骑兵部队,以优势的兵力合围,也就是说骑兵连的人数太少了,然而事实上,就算孙德胜带领一个骑兵师。都不够敌军骑兵联队塞牙缝的,剧中合围孙德胜的是,是一个骑兵联队,联队长黑岛森田是大佐军衔,世袭男爵,属于皇室成员,相当敌军里的王爷,因此黑岛森田所带领的部队,必是精锐中的精锐,可能很多朋友不知道敌军的编制。联队属于敌军的首要作战单位,联队长是大佐,相当于咱们的上校团长,也就是说黑岛森田和咱们老李是一个级别,虽然骑兵联队没有步兵联队人多,但是这种甲级师团麾下的骑兵联队也达到了1500人左右。像坂田那种步兵甲级师团联队是3800人的编制,也可以理解为,这个骑兵联队的人数,基本上和同期老李全团的人数不相上下了,黑岛森田基本上属于嫡系中嫡系了,这种战力,估计就是当时旅长率领整个386旅,旅长也不想去主动招惹这股骑兵。孙德胜的骑兵连,属于老李的独立团,独立团虽然顶着386旅的,但其实是个野路子,也就是属于编制以外,因此很难在总部那里领到物资,纵观整个386旅只有771团,772团,是属于上面所承认的编制。老李的独立团,当时只是地方部队,老李的骑兵连只能凭借自己想办法养着,养一个骑兵比养5个步兵还要难,不仅骑兵要吃饭,骑兵的马匹每天也要吃大量的物资,这就是为什么旅长向老李要骑兵装备的时候,老李想都没想就答应了。如果老李真的弄一个骑兵营,单单就是马匹所需要的物资,就得把老李吃穷了,在咱们部队,骑兵是很难养的,只有更大一级的编制才能养得起,比如一个旅弄一个骑兵营,一个师弄一个骑兵团,一个团弄一个骑兵连。所以说老李的骑兵连其实没多少人,最多也就100人左右,而敌军的骑兵联队却是有1500人,下面三个骑兵中队,和一个冲锋式武器的中队,孙德胜的骑兵连最多100人,敌军骑兵联队有1500人,兵力是1比15。其次就是老李的骑兵连大多都是新兵,从老李组建骑兵连到和敌军的骑兵联队遭遇时,这中间最多有半年的时间,期间虽然中间有山崎大队,骑兵连也上前线了,但是当时没有骑马,和步兵没有什么区别。因此也可以认为老李的骑兵连,骑兵骑马打仗的经验基本为零,所以在面对敌人的骑兵联队时,是没有任何优势的,然后就是,老李骑兵连的马匹,估计也不是什么好马,这批骑兵装备,是老李打伪军时弄来的。伪军所用的马,肯定没有敌军正规部队的马好,因此在长途奔袭的耐力上的表现,估计也不怎么样,外加上这批马在老李这里估计吃得也不怎么样,因此老李的骑兵连在面对敌军的骑兵联队时,完全没有任何优势。我查完资料发现,现实中129师还真有一个骑兵团,这个团的总人数在400人左右,按照当时的条件一个骑兵团才400人左右,那么就可以大致设想一下,一个骑兵营也就200多人,一个骑兵旅也就是800人左右,一个骑兵师也就1600人。在双方的经验和装备等同的情况,估计孙德胜率领一个骑兵师,应该可以和那个骑兵联队打一下。在冷兵器时代,骑兵最受欢迎,战斗力也最强,但是在近代,骑兵的作用就有点乏力了,在平原地带,面对敌人的冲锋式武器,那就是活靶子。在山区,山路崎岖,又不适合长途奔袭,因此在那个年代,骑兵最大的作用就是出去打打伪军弄点装备和物资,比如老李营救楚云飞时用的就是骑兵。要说攻打一个敌军骑兵联队,需要多少兵力,还真有一个实际的数据可以参考,那就是包头那一场打仗,打了3天,敌军骑兵1000余人损失殆尽,当时是傅将军指挥的,动用了3万余人,兵力是30比1,因此这么比对下来,如果孙连长想打赢这一场,需要带领2个骑兵师。写在最后骑兵连长孙德胜代表了当时大多数前辈们的英勇,没有他们的努力付出,就没有现在的安定祥和,虽然用艺术的,来表现了孙连长的英勇,所以我们要牢记老一辈的付出,我也喜欢孙连长这个人物。
历史上的吐谷浑是怎样的一个国家
司马懿千里奔袭到辽东,杀光了公孙渊全家,还把辽东地区,超过15岁的男子全部诛杀。导致这里连个当官的都没有,他在这里搞了一个艺术品叫京观,觉得十分满意,于是撒丫子就跑回去了。估计是觉得辽东这地方天寒地冻,当时又没有暖气,司马老爷子这养生的道理别提多精明了。辽东这里一下子就空了。北方的游牧民族们,在有时候冻的实在是受不了,或者饿得不行了,就南下抢掠一番。这次南下忽然发现,辽东居然没人了?于是一大帮北方的大老爷们拖家带口来到了他们自认为十分温暖的辽东定居。80年以后,西晋王朝八王之乱,整个中原地区都陷入了混乱。这回辽东那帮哥们似乎发现了新的机遇,于是带着大部队南下,各自占了一块地盘就敢称王了。这就是五胡乱华。五胡乱华里,有一票姓慕容的鲜卑族伙计,这帮人仗着兵强马壮建立了大燕帝国。而这个鲜卑慕容族,有这么一支跑错了方向,去了甘肃青海一带,建立了吐谷浑。燕国在南北朝那是混得风生水起,鲜卑慕容氏先后建立了前燕、后燕、南燕、北燕、西燕等等王朝,现在你知道为啥慕容复那么想要复国了吧?而吐谷浑这一支由于战乱比较少,他们过得就相对安逸一些,不过相对来说也比较清苦。这就好比是两个亲兄弟在90年代出去打工,一个跑去了上海,一个跑去了安徽,那未来的发展自然也就是天差地别的了。一、吐谷浑本来是个人名,后来成了个国名。鲜卑慕容家族的单于慕容涉归,有两个著名的儿子,嫡子慕容廆继承了单于的位置,可是他还有一个庶长子,叫吐谷浑。而且慕容涉归还给了吐谷浑掌管1700户。庶子就算是老大,也没有继承权,这在很多时期都是如此。因此吐谷浑跟慕容廆的关系相当不好。所以自己跑出来单干了。我们都知道慕容廆这一支后来南下建立了一堆燕国,他儿子慕容皝是前燕开国之君。而吐谷浑这一支则早在公元4世纪的时候,就跑到了甘肃青海一带,建立了吐谷浑。吐谷浑死后,传位给长子吐延,吐延被人刺杀,临死前让他的儿子叶延保卫白兰。叶延上台以后,在沙州建立了慕克川总部,也设置了司马、长史这样的官职。从此叶延便以他爷爷吐谷浑的名字,作为自己本族的族名,这就是吐谷浑这个国家的由来。叶延的孙子视连成为吐谷浑单于以后,被西秦封为白兰王。此后吐谷浑与中原王朝的交流非常多。虽然中原处于一片混乱之中,可吐谷浑却能够独善其身。刘宋王朝建立以后,吐谷浑不远千里,与刘宋结交,向刘宋称臣。因此当时的吐谷浑单于阿才被刘宋封为沙州刺史,后来阿才传位给他弟弟慕瞶。慕瞶便被刘宋封为陇西王。慕瞶时期,是吐谷浑比较强大的时候,因为他不仅接受了刘宋的册封,还跟北魏的关系处得不错,被北魏封为西秦王,这等于是吃了两家聘礼。吐谷浑死,有子六十人。长子吐延,身长七尺八寸,勇力过人,性刻暴,为昂城羌酋姜聪所刺。剑犹在体,呼子叶延,语其大将纥拔泥曰:"吾气绝,棺剑讫,便速去保白兰,地既险远,又土俗懦弱,易控御。叶延小儿,欲授余人,恐仓卒终不能相制。---《魏书》此时的吐谷浑除了沙州以外,还有4座繁华城市,分别在清水川、赤水、浇河、吐屈真川等地。因为尝到了吃两家聘礼的甜头,所以他们长期执行这种政策。比如后来的吐谷浑单于拾寅不仅是刘宋的河南王,还是北魏的西平王。北周时期,吐谷浑单于改称可汗。到了隋朝时期,吐谷浑的可汗世伏甚至娶了隋朝的光化公主做老婆。世伏死后,他弟弟伏允继位,依旧将光化公主当成自己的老婆。看来唐朝的和亲政策,是隋朝那儿继承来的。二、吐谷浑被唐朝名将李靖给打残了。从东晋时期,一直到唐朝,吐谷浑在不断变换生存政策的手段之下,活得非常自在。不过到了隋唐时期,吐谷浑的小日子开始不好过了。隋朝在公元608年,曾经出兵攻打吐谷浑,在这里建立了西海、河源等郡,可惜不久之后这些地盘都被吐谷浑可汗伏允给收复了。到了唐朝,李世民觉得吐谷浑是活得不耐烦了,于是让大将段志玄出兵攻打吐谷浑,伏允带着一帮人逃窜到了青海湖。等段志玄他们回去以后,伏允又杀了回来攻占了凉州。可惜这次吐谷浑惹错了对象,他们这回面对的对手是李世民。李世民让李靖担任西海道行军大总管,带着侯君集、薛万彻、李道宗、李大亮、李道彦等人,合伙出兵攻打吐谷浑。李道宗在库山击败了吐谷浑,随后李靖和薛万彻带兵攻打吐谷浑右侧,侯君集、李道宗带兵攻打吐谷浑左侧。双管齐下后,吐谷浑实在是扛不住了,伏允只好选择跑路。高宗嗣位,以其尚主,拜驸马都尉,赐物四十段。其后与吐蕃互相攻伐,各遣使请兵救援,高宗皆不许之。吐蕃大怒,率兵以击吐谷浑。诺曷钵既不能御,脱身及弘化公主走投凉州。高宗遣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等救吐谷浑,为吐蕃所败,于是吐谷浑遂为吐蕃所并。---《旧唐书》最终伏允的儿子伏顺选择投降唐朝,伏允本人选择自缢而死。这个时候吐谷浑并没有亡国,因为唐朝将伏顺封为吐谷浑可汗、西平郡王,将其收为唐朝的藩属国。结局:唐高宗时期,吐谷浑被吐蕃所灭。与唐朝一同强大起来的,还有一个吐蕃王朝。就连唐朝都要卖他们几分面子,吐谷浑这么一个小国家自然是吃不消人家的进攻。在唐高宗时期,吐蕃入侵青海,吞并了吐谷浑。吐谷浑最后一代国王慕容诺曷钵,选择逃离凉州,带着残余人马跑到了唐朝。唐高宗将慕容诺曷钵册封为安乐州刺史,爵位依旧是西平郡王。此后吐谷浑百姓一部分依旧居住在凉州,称之为吐浑。一部分则进入汉地,同化成为了汉人。不过他们依旧保留着属于自己民族特有的一些习俗。参考资料:《宋书》、《魏书》、《旧唐书》、《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