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悬崖上一块合涧镇政府和石板沟村村委设置的提示牌写着“前方试胆石已裂缝,严禁观赏靠近,后果自负”,落款是2022年2月23日。4月11日上午,合涧镇政府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块试胆石并非正规的售票景区或景点,只是从悬崖上伸出来的一块石头,此前因石头出现裂缝,镇里和村里已经设置了安全提示牌,提醒游客不要靠近,但仍有游客上去拍照。因为担心游客上试胆石拍照出意外,为消除安全隐患,当地目前已将试胆石砸了,“试胆石没了,游客也上不去了。”
根据国家旅游局发布的《旅游者的主要权利和义务指南》,游客具有安全保障权。为打卡生死一线的陡壁,游客拿出凯撒大帝“我来,我见,我征服”的气魄并不值得提倡。但当地政府在明知有游客仍不断犯险登石的情况下,没有设立围栏或派遣专人巡查,只留一句“后果自负”撇清责任的做法也并不合规。此外,管理方也存在故意默许没有安全保护措施的网红悬崖“试胆石”的嫌疑,目的是贩卖注意力经济,为度假村带来更多的客源与收入。

事实上,随着追求小众、独特、新奇的“野游”兴起,富有野趣的“曲径通幽处”成为了部分博主的流量密码,类似的“试胆石”在河南省内屡见不鲜。以合涧镇“试胆石”事件为例,我们可以发现,该地虽然具有被保护的理由,但是对景区外“风景线”的游客安全与自然环境的保护在实际操作上存在阻碍,可能具有管理经费缺乏、责任归属尚不明确等等问题。
总而言之,合涧镇“试胆石”作为社交媒体平台上的著名“野景区”,当地政府不应对无数“以身犯险”的游客持自由放任态度,也不应在舆论发酵后“一了百了”地砸掉“试胆石”。2023年经济回暖、生活回归常态,消费者的出游热情只增不减,旅游地更需要自觉承担起对游客安全与自然环境的保护责任。
关注本站不迷路。带你及时获取游戏讯息,游戏攻略、热点话题、娱乐八卦、最新资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