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资讯攻略 > 游戏攻略

《阴阳师》山风传记介绍大全(沈从文的文学常识)

发布时间:2023-03-22 11:01:44作者:小编酱

沈从文的文学常识

沈从文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沈从文沈从文(1902年12月28日-1988年5月10日),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凤凰县人,祖母刘氏是苗族,其母黄素英是土家族,祖父沈宏富是汉族.沈从文是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31年-1933年在山东大学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历史博物馆和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古代历史的研究.沈从文1988年病逝于北京.
  中文名: 沈从文
  外文名: 无
  别名: 沈岳焕
  国籍:
  出生地: 湖南凤凰县
  出生日期: 1902
  逝世日期: 1988
  职业: 作家,学者
  毕业院校: 小学毕业, 北京大学旁听
  信仰: 无
  主要成就: 是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的一个
  代表作品: 《边城》,《丝绸图案》,《唐宋铜镜》,《龙凤艺术》
  沈从文作品
  散文集 ▪ 记胡也频 ▪ 从文自传 ▪ 记丁玲 ▪ 湘行散记
  ▪ 湘西 ▪ 废邮存底 ▪ 烛虚 ▪ 云南看云集
  小说集 ▪ 老实人 ▪ 雨后及其他 ▪ 神巫之爱 ▪ 龙朱集
  ▪ 旅店及其他 ▪ 石子船 ▪ 虎雏 ▪ 阿黑小史
  ▪ 月下小景 ▪ 八骏图 ▪ 如蕤集 ▪ 从文小说习作选
  ▪ 新与旧 ▪ 春灯集 ▪ 主妇集 ▪ 黑凤集
  ▪ 阿丽思游记 ▪ 边城 ▪ 长河
  学术著作 ▪ 古代服饰研究 ▪ 从文赏玉
  编辑本段个人简介
  沈从文,撰写出版了《边城》、《长河》、《唐宋铜镜》、《龙凤艺术》、《战国漆器》、《古代服饰研究》等学术专著.他活了86岁,文学水平十分高,即使在讲课也体现出坦言和直率品质. 沈从文
  沈从文(1902年—1988年),原名沈岳焕,湘西凤凰县人.沈从文读过两年私塾,正规教育仅是小学,他的知识和智慧更多是自然和人生这部大书给他的.   凤凰城墙外绕城而过的清澈河流,是他儿时的乐园,给予他无穷的享受.他与小伙伴在这里游水嬉戏,也常常在河滩上看见被处决犯人的尸体.这美与野蛮的奇异组合,都对沈从文后来的创作产生了强烈的影响.沈从文十五岁当兵,五年行旅生涯,大部分时间辗转于湘西沅水流域.河水不但滋养了两岸的生命,也滋育了沈从文的性情.所以,他的小说、散文,大都与水有关.可以说,对水的生命体验,培养了沈从文特殊的审美心理,转化成他小说优美的诗意.   1922年,沈从文脱下军装,来到北京,他渴望上大学,可是仅受过小学教育,又没有半点经济来源的他,最终只能在北京大学旁听,后来一边在香山慈幼院打工,一边勤奋写作.在他生活最绝望的时候,曾写信给郁达夫求助.郁达夫登门看望了这位衣衫褴褛的湘西青年,慷慨解囊,并写下激愤的《给一位文学青年的公开状》.1924年,沈从文迎来命运的转机,他的作品陆续《晨报》、《语丝》、《京报副刊》上发表.四年以后,当他迁居上海,与丁玲、胡也频一起创办《红黑》杂志时,已是一位小有名气的青年作家了.随着创作的渐入佳境地,他在社会上也渐渐有了令人羡慕的地位.   但是,他发现,自己始终与都市文明有一种难以消除的隔膜,他将这种隔膜称为“乡下人”和“城里人”的隔膜.他与“城市”的隔膜,不仅仅是经济和社会地位的悬殊和所谓文明教养的差异,最根本的,他与城市人在生活、经验、知识乃至价值观上,具有后天无法沟通的天壤之别.他的生命、情感,已经留在了那个给他生命、知识和智慧的湘西,他每天坐在屋中,耳朵里听到的,却不是都市大街的汽笛和喧嚣声,而是湘西的水声、拉船声、牛角声……   在沈从文看来,“城市”是民族文化的歧路,“现代化”是人类退化的根源.他要为现代的都市人呈现另一种生活、另一种人情,在他看来,乡下原始、淳朴、自然的人性和人生,才是民族理想的精神和人生状态,他要展现这种人生的境界,为民族灵魂的再造提供他独特的方案.他常常说,他的创作是建“希腊小庙”,“这神庙里供奉的是‘人性”.我们需注意的是,沈从文所醉心的人性,与五四启蒙主义崇尚的人性是有区别的.沈从文强调的人性,基本不包含理性,是特指自然状态的人性;与浪漫主义者不同的是,他崇尚的自然人性,又主要不是心灵的自由激情,而是原始的野性的生命力.   沈从文有一部分小说是写都市生活的,如《第二个狒狒》、《如蕤》、《八骏图》等,这类小说讽刺性强,但流于表面化;他还有一类小说,在展示湘西原始的民风和朴素的人性时,暗带对人生的些许哀怜,如《萧萧》、《丈夫》;而《月下小景》、《菜园》等,则对愚昧的习俗和黑暗的现实进行了批判.但真正奠定沈从文在文学史上地位的,是《边城》这一类“牧歌”小说——以湘西的人情、自然、风俗为背景,旨在展示淳朴的人性和理想人生情态.这些小说以真挚的感情,优美的语言,诗意的情绪,为我们营造出一派沈从文式的理想世界,宛如清新悠远的牧歌,倾诉着沈从文对湘西的眷恋,对自然的感怀,对至善至美的人情与和谐宁静理想境界的想象.沈从文特殊的文化选择和文化观念,在这类小说中,得到最完美的表现,这是沈从文小说中最隽永的部分.   1943年完成的《边城》,是这类“牧歌”式小说的代表,也是沈从文小说创作的一个高峰.小说叙述的是湘西小镇一对相依为命的祖孙平凡宁静的人生,以及这份平凡宁静中难以抹去的寂寞和“淡淡的凄凉”.“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叫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条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家人只有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小说在这种极其朴素而又娓娓动人的语调中开始叙述,一开篇就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宁静古朴的湘西乡间景致.小说叙述了女主人公翠翠的一段朦胧而了无结局的爱情,但爱情却不是小说所要表现的全部.翠翠是母亲与一个兵士的私生子,父母都为这不道德的、更是无望的爱情自我惩罚而先后离开人世.翠翠自打出生,她的生活中就只有爷爷、渡船、黄狗.沈从文用平淡的语言淡化了翠翠与爷爷孤独清贫的生活,却尽量展现他们与自然和乡人的和谐关系:近乎原始的单纯生活,淳朴自然的民风,善良敦厚的本性,与那温柔的河流、清凉的山风、满眼的翠竹、白日喧嚣夜里静谧的渡船一起,构成一幅像诗、像画、更像音乐的优美意境.
  编辑本段个人履历
  文学创作
  沈从文14岁高小毕业后入伍,15岁随军外出,曾做过上士,后来以书记名义随大军在边境剿匪,又当过城区屠宰税务员.看尽人世黑暗而产生厌恶心理.接触新文学后,于1923年寻至北京,欲入大学而不成,窘困中开始用“休芸芸”这一笔名进行创作.至三十年代起他开始用小说构造他心中的“湘西世界”,完成一系列代表作,如《边城》《长河》等.散文集《湘行散记》.他以“乡下人”的主体视角审视当时城乡对峙的现状,批判现代文明在进入的过程中所显露出的丑陋,这种与新文学主将们相悖反的观念大大丰富了现代小说的表现范围.   沈从文一生创作的结集约有80多部,是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的一位.早期的小说集有《蜜柑》《雨后及其他》《神巫之爱》等,基本主题已见端倪,但城乡两条线索尚不清晰,两性关系的描写较浅,文学的纯净度也差些.30年代后,他的创作显著成熟,主要成集的小说有《龙朱》《旅店及其他》《石子船》《虎雏》《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八骏图》《如蕤(rui)集》《从文小说习作选》《新与旧》《主妇集》《春灯集》《黑凤集》等,中长篇《阿丽思游记》《边城》《街》《长河》,散文《从文自传》《记丁玲》《湘行散记》《湘西》,文论《废邮存底》及续集、《烛虚》《云南看云集》等.沈从文由于其的创作风格的独特,在文坛中被誉为“乡土文学之父”.   从作品到理论,沈从文后来完成了他的湘西系列,乡村生命形式的美丽,以及与它的对照物城市生命形式批判性结构的合成,提出了他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本于自然,回归自然的哲学.“湘西”所能代表的健康、完善的人性,一种“优美和健康和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正是他的全部创作要负载的内容.
  历史研究
  建国后,沈从文在历史博物馆和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古代服饰的研究,1981年出版了历时15年的《古代服饰研究》专著.湖南周新国先生《武陵藏珍》一书中还记载过沈从文晚年主要从事古代历史文化研究的情况,指出沈从文晚年在古代历史文化研究方面的成绩.在研究古代铜镜战国镜方面,沈从文《铜镜史话》指出:“战国铜镜以它规范化的形制、精美的装饰纹饰见称,这标志着古代铜镜已经从早期的稚朴走向成熟,楚镜是其中很有名的一种.先在淮河流域发现,通常称为‘淮式镜’.解放七年来,因长沙战国楚墓出土同类镜子格外多,才知道它是楚国的产物,叫作‘楚式镜’比较正确.从现实材料分析,青铜镜子的发明,虽未必创自楚国,但是楚国铸镜工人,对于提高生产技术和丰富镜子装饰艺术,无疑有过极大的贡献.”这一评价是符合客观实际的.
  年表
  少年时期的沈从文
  1902年生于湖南凤凰县一个贫苦之家,学名岳焕,乳名茂林,字崇文.   1917年参加湘西靖国联军第二军游击第一支队,驻防辰州(沅陵).   1918年自家乡小学毕业后,随当地土著部队流徙于湘、川、黔边境与沅水流域一带,后正式参军.   1922年在五四思潮吸引下到北京,升学未成,在郁达夫、徐志摩等鼓励下自学写作.   1923年去北京.报考燕京大学国文班,未被录取.在北京大学旁听.   1924年开始在《晨报副刊》发表作品,接着又在《现在评论》、《小说月报》上发表.   1928年从北京到上海.与胡也频、丁玲筹办《红黑》杂志和出版社.   1929年去吴淞公学任教,爱上女学生张兆和.这时期的作品集为《鸭子》、《旅店及其他》等.   1930年后赴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前身)执教,到抗战前,出版了20多个作品集,有《石子船》、《虎雏》、《月下小景》、《八骏图》等.   1931年陪同丁玲营救胡也频未果,护送丁玲母子回湖南.   1931年至1933年在国立山东大学任文学院讲师;   1933年9月9日,与张兆和结婚.同月23日,与杨振声合编《大公报·文艺副刊》,创作《边城》.   1938年春,到昆明,继续与杨振声编选中小学国文教科书.11月,任西南联大中文系教授.   1948年开始受到左翼文化界的猛烈批判.同年,工作重心开始转移到文物研究.   1949年后,长期从事文物研究工作.   1950年因承受不了政治压力而,获救.   1960年发表《龙凤艺术》等文.   1969年去湖北咸宁五七干校劳动.   1978年调任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1980年偕夫人张兆和赴美探亲讲学.   1981年出版了历时15年的《古代服饰研究》专着.   1983年突患脑血栓,住院治疗.   1984年大病一场.抢救脱险后,说话、行动更加不便.   1988年5月10日下午,心脏病复发,抢救无效去世.
  坎坷的一生
  沈从文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他1917年到1922年漂游在湘西沅水流域;1923闯入北京,1923年至1928年在北京以写作谋生;1928年至1930年,沈从文被徐志摩发现,将这位小青年推荐给公学校长胡适,在上海公学任讲师,兼《大公报》《益世报》等文艺副刊主编;1931年至1933年在青岛大学任讲师;1934年至1939年在北京主编全国中小学国文教科书;1939年至1947年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授;1947年至1949年在北京大学任教授;1950年至1978年在北京历史博物馆任文物研究员;1978年至1988年在社会科学院研究所任研究员.沈从文先生的文学作品《边城》《湘西》《从文自传》等,在国内外有重大的影响.他的作品被译成日本、美国、英国、前苏联等四十多个国家的文字出版,并被美国、日本、韩国、英国等十多个国家或地区选进大学课本,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候选人.沈从文先生不仅是著名的作家,还是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他撰写出版了《丝绸图案》《唐宋铜镜》《龙凤艺术》《战国漆器》《古代服饰研究》等等学术专着,特别是巨著《古代服饰研究》影响很大,填补了我国文化史上的一项空白.   早年有人劝沈从文入党,他冷笑:没兴趣.建国后一番改造,让他惶恐无地.57年反右,他竟然诬陷自己的萧乾是特务.但是萧乾不敢跟老师计较,多年后去看望沈从文,发现他住在一个小黑屋子里,就出面替沈从文要房子,不想沈从文大怒,吼曰:我还要入党呢!从此与绝交
  孩童趣事
  1915年,沈从文由私塾进了凤凰县立第二初级小学读书,半年后转入文昌阁小学.因沈从文天性活泼好动且贪玩,常常逃学去街上看木偶戏,书包就藏放在土地庙里,有一次,他照样把书包放在土地庙,看了一整天的戏,戏看完了,别的孩子早已放学回家,他再回到土地庙里取书包,才发现书包不见了.这时他急了,但转念一想:书包不见了,也不是什么大事.第二天,他硬着头皮照样上学,刚走到校园里一株楠木树下,就遇见了他的级任老师毛先生.毛老师面带怒色,罚沈从文跪在那株楠木树下,大声责问沈从文昨天到哪里去了.沈从文知道隐瞒不住,干脆回答:“看戏去了.”毛老师见沈从文贪玩逃学还如此理直气壮,便地批评说:“勤有功,戏无益,树喜欢向上长,你却喜欢在树底下,高人不做,做矮人,太不争气了!”大约跪了半个小时,毛老师才叫他起来.这时,毛老师用温和的口吻问沈从文恨不恨老师罚他跪在树下.沈从文毫不掩饰地说:“当然恨,恨你不该在同学面前罚跪侮辱我.”后来,毛老师把沈从文带进办公室慢慢开导说:“树木是往上长的,你却要往下跪.人必须要求进取,不能自轻自贱而要自尊自贵.”经毛老师耐心地说服教导一番后,沈从文知耻而后勇,一改以往的顽劣脾气,勤奋学习,成绩提高非常快.
  编辑本段个人作品
  沈从文一生共出版《石子船》《从文子集》等30多种短篇小说集和《边城》《长河》等6部中长篇小说,沈从文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乡村世界的主要表现者和反思者,他认为“美在生命”,虽身处于虚伪、自私和冷漠的都市,却醉心于人性之美,他说:“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小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对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庙供奉的是“人性”(《习作选集代序》).
  小说集
  《老实人》   《蜜柑》   《雨后及其他》
  沈从文及其作品(5张)  《神巫之爱》   《龙朱》   《旅店及其他》   《石子船》   《虎雏》   《阿黑小史》   《月下小景》   《八骏图》   《如蕤集》   《从文小说习作选》   《雪晴》   《新与旧》   《主妇集》   《春灯集》   《黑凤集》   《阿丽思游记》   《边城》 (其中《端午日》选入江苏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章,第十三章选入上海市高中一年级教材,第3~6节选入人教版高中必修5)   《长河》
  散文集
  《沈从文散文选》《记胡也频》   《从文自传》   《记丁玲》   《湘行散记》   《湘西》   《废邮存底》   《烛虚》   《云南看云集》
  学术著作
  《古代服饰研究》   《从文赏玉》
  相关传记
  沈从文,《从文自传》,湖南美术出版社   金介甫,《沈从文传》,国际文化出版社   凌宇,《沈从文传》,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吴世勇,《沈从文年谱》,天津出版社   李辉,《沈从文图传》,长江文艺出版社
  创作风格
  沈从文的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他要求小说的诗意效果,融写实、纪梦、象征于一体,语言格调古朴,句式简峭、主干突出,单纯而又厚实,朴讷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沈从文以乡村为题材的小说是典型的乡村文化小说,它不仅在整体上与都市“现代文明”相对照,而且始终注目于湘西世界朝现代转型过程中,不同的文化碰撞所规定的乡下人的生存、人生足迹及历史命运.整个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一如他那实在而又顽强的生命,给人教益和启示.
  小说分类
  沈从文创作的小说主要有两类,一种是以湘西生活为题材,一种是以都市生活为题材,前者通过描写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形式,赞美人性美;后者通过都市生活的腐化堕落,揭示都市自然人性的丧失.其笔下的乡村世界是在与都市社会对立互参的总体格局中获得表现的,而都市题材下的上流社会“人性的扭曲”他是在“人与自然契合”的人生理想的烛照下获得显现,正是他这种独特的价值尺度和内涵的哲学思辨,构起了沈从文笔下的都市人生与乡村世界的桥梁,也正由于这种对以金钱为核心的“现代文学”的批判,以及对理想浪漫主义的追求,使得沈从文写出了《边城》这样的理想生命之歌.
  代表作
  中篇小说《边城》是他的代表作,寄寓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表现人性美最突出的作品,通过湘西儿女翠翠恋人傩送的爱情悲剧,反映出湘西在“自然”、“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一代又一代重复着悲凉的人生,寄托了作者民族的和个人的隐痛.
  编辑本段其他作品
  书法
  要说沈从文先生的书法,是可以写一篇长长的论文的.因为他不仅能写很好的章草和行楷,还对书法艺术有一套完整的属于自己个人的理论.沈从文小的时候,就十分爱好习字,临过许多帖.青少年时代就能写很好的楷书了.   虽然沈先生一直爱好书法,而且在圈子里颇有声名,但从来视书法于自己是件好玩的事情,从没想到卖字,以此谋利.只是有一回例外.   抗战胜利以后,沈先生从云南回到北平,其时,他在当教授之余,利用一点时间为一家报纸编辑副刊.有一个诗歌作者叫柯原的,因家庭困难,不得已给经常发表自己诗作的编辑沈从文先生写了一封信,请求他的帮助,沈从文知道情况后,也因为自己当时手头不宽裕,就在1947年9月20日的天津《益世报》文学周刊上登了一则启事:“有个未谋面的青年作家,家中因丧事情形困难,我想作个‘乞醯’之举,凡乐意从友谊上给这个有希望青年作家解除一点困难,又有余力作这件事的,我可以为这个作家卖20幅条幅字,作为对于这种善意的答谢.这种字暂定为10万元一张.我的办法是凡要我字的,可以来信告我,我寄字时再告他如何直接寄款给那个穷作家.”同时,他还想推而广之,“你们若觉得这个办法还合理,有人赞助,此后我还想为几个死去了的作家家属卖半年字.”1949年后,柯原做了广州军区的专业作者.因种种原因,1980年,他才知道沈从文的下落,于是专门到北京找到沈先生,说当年如何如何帮了大忙.可是沈从文自己却早忘了此事. 沈从文书法
  1982年5月,沈从文携夫人张女士一起去张家界,头一天看了山下的金鞭溪,第二天要上山去,他因腿脚不太灵便,夫人和陪同的人去了,他留在宾馆里,张家界管理处的同志拿来纸和笔要请他题字,他答应了.说到要派人陪他时,他说,我写字有个习惯,要一个人写,不愿意别人在旁边看.管理处的同志想,你一个80岁的人了,我们让你一人在宾馆,怎么放心.所以说了句,怕你一个不方便.沈先生敏感得很,说,至于身体,我最近才检查的,没什么大毛病,你们放心吧.玩了大半天,夫人和陪同的人回到宾馆时,看到沈先生写了“张家界”、“金鞭岩”、“展卷”等好多幅.这时,他已是一身疲倦,见了夫人便说,今天是真正写累了.看到一沓题字,管理处的同志都有些不好意思了,说,真累了你老人家了.对于要出书请他题写书名的,他常常要写好几幅寄给人家,让人家去选.沈从文先生写字,从来不讲究笔和墨.我收到的两幅和一些朋友收到的字大多用墨浅浓不匀,用纸也没什么好的宣纸.1981年,他在给作家彭荆风信中说到,我用的笔通只值一毛三分中小学习字笔,纸也只用一毛五分的糊窗高丽纸……墨是沉淀后加水的墨汁,所以无光彩,应叫死墨,用书行家看来就知道是外行.他也常常不满意自己写字.1982年2月9日,在给赵瑞蕻夫妇一信中说道:俗话说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有趣,对于写字,我恰恰相反,写来写去,总觉得不满意,也可以说是一种悲剧性的徒劳,等于自讨苦吃.永远得不到写字人应有的快乐.因此给字时,他总要交待,不要裱,找块大一点的木板贴在上面也行.   沈先生完整地谈论书法的文章有3篇:1937年4月4日发表在天津《大公报》文艺副刊上的《谈写字(一)》;1948年7月1日发表在《论语》半月刊上的《谈写字(二)》;还有一篇写于20世纪70年代的《叙章草进展》,此文沈先生生前未发表过,后来在家人编辑他的全集时被收了进去.   在《谈写字(一)》里,沈先生说应把写字看成是一门艺术.他认为,社会组织复杂时,所有事业就得分工.任何一种工作,必须要锲而不舍地从事多年,才能够有点成就.当行与玩票,造诣分别显然.在这个问题上,有天才,但极少.一般人对于某种专门艺术事业,无具体了解,难产创造;无较深认识,决不能产生奇迹.   在论述写字是一门艺术时,他从历史的角度进行了分析.甲骨文,当时的造字者除了注意点线明朗悦目便于记忆外,还注重到它的个别与群体的装饰美和图案美.而商时的文字如画,周时文字极重组织.秦篆雄秀,汉隶章草都讲究造型美观.   字的艺术价值历史上有承认的时候.蔡邕写石经时,来参观和摩写的人、车填塞满了街道.王羲之更是奠定了行草的艺术价值.但是后来因为写字的人重摹仿,加上它的实用性,所以它的艺术性不及图画、音乐、雕刻那样地位固定了.沈先生的另两篇文章,一篇是对宋和近代书家的分析评价,再一篇是对章草由来的看法.我认为惟有第一篇反映了他书法艺术的基本观点.有趣的是,他六七十年前写的文章,今天看来,仿佛是针对当下书坛的怪现象有人专门向他约稿的.

在《阴阳师》游戏中,您最喜欢哪个式神呢

很多阴阳师玩家喜欢管自己喜欢的式神叫儿子、女儿,或者老公老婆之类的,我却一直称呼自己的茨木为“挚友”。一方面是因为他成天挚友挚友讲个不停影响到了我,一方面是我认为友情是人世间很美好的感情啦。2016年11月,入坑第一天,去除雪女三尾狐这固定的前两抽,我的下一抽就出了茨木。可以说我是真正意义上的首抽获得茨木。茨木可以说是把我从小带到大,直到我满级了还在用的刷图主力,姑获鸟是谁我并不知道……大家请不要说欧洲人举报了这样的话,因为首抽获得茨木以后,我接下来的300多抽没有SSR。从当时SSR还是1%出货率来讲,我还是挺非的了。玩了好几个月后我终于要拿到月见黑了,又被大天狗断了成就。如果不是因为抽到了茨木,我可能玩几天就弃坑了,他是我一开始玩这个游戏的全部动力。谢谢茨木让我坚持到了现在,让我领略到了平安京里的各种美好。我满级之后开始养小号,小号第一个出的SSR也是茨木!还记得第一届为崽而战,我第一时间就加入了茨木寮。虽然最后大天狗夺冠,茨木只拿到了亚军,但是和寮友们的友好相处、大家的努力,这些都让我十分感动。对了,后来联动有了奴良陆生,两只福山润一起出场简直太开心了!然后还有了SP茨林,更加魔性的笑声哈哈哈哈哈。一周年的时候玉藻前登场,这个式神最开始带给我的是阴影。首先它抢了我周年庆时未收录的名额,我当时特别想要辉夜姬。重点是,那个时代玉藻前可以说是全面取代了茨木。有玩家直接在自己写的攻略中强力吹捧大舅,并处处和茨木比较,把茨木说的一文不值。这件事情引发了大量茨木爱好者的不满,后来官方也发微博给了说法。茨木也终于迎来了加强,使得他在逢魔之时中有着不错的表现。茨木作为我最喜欢的式神,我想对他说的是:无论你在当前版本强力或弱势,你都是我全部版本中最爱的挚友。最后附上我用过的手机壳。

《阴阳师》到底好在哪里

大家好,我是小黑。小黑也是一名很早就开始玩阴阳师的玩家了,小黑刚玩的那时候还是鸟姐的天下,有一个满技能的鸟姐可以让许多玩家眼红。不过后来因为一些原因退坑不玩了,直到去年才重新回坑。这是小黑最近在万事屋中开出来的山风。虽然说现在的阴阳师早已掉下神坛,不再是那个能够与王者荣耀一比高下的时代了,但是在同类型的游戏中,还是具有很大的优势的。其一、画风优良。阴阳师的画质的确很好,在同类型的游戏里面很难有比的上他的。其二、里面有众多日本声优。里面剧情和式神的配音都是日本众多声优配的,有一说一,的确很好听。对于声优爱好者来说的确很有吸引力。其三、式神模型很帅。我相信,在众多的痒痒鼠玩家中,有一大部分是爱好里面美美的式神,纷纷称其是自己的老婆,渴望早日抽到,投入到自己的怀抱中。现在的阴阳师相较于之前,有了概率up加成,更容易抽到SSR/SP式神。开新区时也会开大量新区专属活动来吸引萌新玩家,可以说是比较友好了。但是其本身是一个极度依靠肝的游戏,不然即使你运气好,抽到好的式神,肝不出好的御魂也是没法玩的。如果你想获取更多游戏资讯,欢迎关注小黑,小黑正在持续更新中。

琵琶诉幽怨原唱

原唱 黄新德忽听琵琶诉幽怨声声凄凉似当年你应是功成业就愁眉展怎会再弹断肠弦分明是游子归心离弦箭怪我不把书信传你只道祖国大地已回暖又怎知一阵山风身又寒你只道春到江南桃李艳又怎知满树好花一枝残盼你归,怕你返欲写家书下笔难可怜你横波目成流泪眼望断关山年复年记得有一天明月照窗前是梦是真难分辨见你立在画架前

如何理解南宋词人张炎的《高阳台,西湖春感》

前言《高阳台,西湖春感》是张炎的代表作之一,写于宋亡以后。张炎早期也写过一首关于西湖的名作《南浦·春水》,这两首可以对比来看。理解这两首词的话,还需要了解张炎的身世遭遇。一、张炎其人南宋四大家之一: 张炎(1248-约1320),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临安(今浙江杭州)人,祖籍秦州成纪(今甘肃天水)。张炎是世家子弟,六世祖是与岳飞、韩世忠、刘光世并称南宋“中兴四将”的张俊。不过张俊张俊贪婪好财,还促成岳飞冤狱。结果被铸像跪在了岳庙里。张炎曾祖父是词人张镃(字功甫),就是和姜夔一起吟咏蟋蟀的那个富家子弟,张俊和岳飞的后代都弃武从文,几代人皆能词善音律。1276年,临安陷落,张炎的爷爷张濡被元兵所杀,父亲张枢亦同时遇害,家产籍没,连自己地妻妾都被元人掳走。时张炎年二十九,家道从此中落。前半生锦衣玉食的张炎贫困交加,大约十年后,张炎曾经北上为元朝写经。南归后,张炎漫游吴、越之间,晚年的张炎归隐杭州,落拓而终。张炎著有《山中白云词》,存词302首。陆辅之著《词旨》评价张炎词有四个特点:周清真之典丽,姜白石之骚雅, 史梅溪之句法,吴梦窗之字面,取四家之所长,去四家之所短。二、两首西湖词,早晚期作品的思想境界变化《南浦·春水》被认为是张炎早期的代表作品:波暖绿粼粼,燕飞来,好是苏堤才晓。鱼没浪痕圆,流红去,翻笑东风难扫。荒桥断浦,柳阴撑出扁舟小。回首池塘青欲遍,绝似梦中芳草。和云流出空山,甚年年净洗,花香不了?新绿乍生时,孤村路,犹忆那回曾到。余情渺渺,茂林觞咏如今悄。前度刘郎归去后,溪上碧桃多少。这首词为张炎赢得了张春水的雅号。俞陛云《唐五 代两宋词选释》云:“论其格局,先写景,后言情,意亦犹人。审其全篇过人处,能 运思于环中,而传神于象外也。”这首词是传统的写景抒情词,有王羲之兰亭会的典故,也有刘阮刘、阮入天台山遇仙女的典故。宋亡以后,张炎重游西湖,写了这首《高阳台·西湖春感》:接叶巢莺,平波卷絮,断桥斜日归船。能几番游? 看花又是明年。 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更凄然,万绿西泠,一抹荒 烟。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见说新愁,如今也到 鸥边。无心再续笙歌梦,掩重门、浅醉闲眠。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这首词就如同姜夔的《扬州慢·淮左名都》了,通过战后西湖的衰败,反映出自己国破家亡的痛苦。《菩萨蛮》 词云“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张炎淡淡地化用为: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王夫之《姜斋诗话》中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可知,为什么作者结尾处写道:怕见飞花,怕听啼鹃。三、《乐府补题》之《水龙吟 白莲》上面这首词据说写于1276年,这一年临安陷落,三宫北上。同年,宋朝皇陵被盗掘,尸骨散落于草莽之中。张炎家的祖坟遭到了同样的命运。文天祥、陆秀夫等人继续在南方抗元,1279年崖山一战后全军覆没。南宋彻底失去了复国的希望。张炎和唐钰、周密、王沂孙等人结社填词,用咏物词的抒发对于故国的哀思。后人将他们的37首词结集为《乐府补题》,张炎是其中14个词人之一。他的词作为《水龙吟 白莲》:仙人掌上芙蓉,娟娟犹湿金盘露。淡妆照水,纤裳玉立,无言似舞。几度消凝,满湖烟月,一汀鸥鹭。记小舟清夜,波明香远,浑不见、花开处。应是浣纱人妒,褪红衣,被谁轻误。闲情淡雅,冶容清润,凭娇待语。隔浦相逢,偶然倾盖,似传心素。怕湘皋佩解,绿云十里,卷西风去。这首词和前面介绍过的周密、唐钰等人的词没有太大区别,都是借物寓意。很多词评家认为,白莲代表了北上的谢太后、王昭仪等后宫女子。四、北行元大都十年以后,大于1290年冬天,四十三岁的张炎被征北上写经,这一段经历对于张炎的词风有了巨大影响。其词意象雄浑风格豪壮,多了以前不曾见到的北国风光,而故国之思和身世之感在词中得到增强。这期间创作了不少优秀作品。1、壶中天/念奴娇 夜渡古黄河,与沈尧道、曾子敬同赋扬舲万里,笑当年底事,中分南北。须信平生无梦到,却向而今游历。老柳官河,斜阳古道,风定波犹直。野人惊问,泛槎何处狂客。迎面落叶萧萧,水流沙共远,都无行迹。衰草凄迷秋更绿,惟有闲鸥独立。浪挟天浮,山邀云去,银浦横空碧。扣舷歌断,海蟾飞上孤白。沈尧道,名钦,汴人。曾子敬,号心传,华亭人,后入仕于元,任湖州安吉县丞。二人与张炎同时被征北上写经。三人在黄河边一起填词,张炎地这首词被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赞曰:此为集中杰作,豪气四溢,可与放翁、稼轩争席。2、《凄凉犯 北游道中寄怀》萧疏野柳嘶寒马,芦花深、还见游猎。山势北来,甚时曾到,醉魂飞越。酸风自咽。拥吟鼻、征衣暗裂。正凄迷,天涯羁旅,不似灞桥雪。谁念而今老,懒赋长杨,倦怀休说。空怜断梗梦依依,岁华轻别。待击歌壶,怕如意、和冰冻折。且行行,平沙万里尽是月。这首词写北行途中的艰难,自幼生长于江南的富家子弟张炎,如今北上寒苦之地,说是写经,其实有可能是为了谋得一官半职。元朝征南方具有才艺有一定影响力的文人写经,据说有三次,第一次被征召的人还有点不太情愿,毕竟有变节的嫌疑。后来两次就容易多了,因为写经不但管吃管住发工资,还有机会做官升值,变成了行贿才有机会参与。五、红叶与青楼张炎北上除了写经有机会谋官外,另一个目的就是寻找他被籍没的妻子,可惜这两个愿望都落空了。1、两首红叶词《绮罗香 红叶》万里飞霜,千林落木,寒艳不招春妒。枫冷吴江,独客又吟愁句。正船舣、流水孤村,似花绕、斜阳归路。甚荒沟、一片凄凉,载情不去载愁去。长安谁问倦旅。羞见衰颜借酒,飘零如许。谩倚新妆,不入洛阳花谱。为回风、起舞尊前,尽化作、断霞千缕。记阴阴、绿遍江南,夜窗听暗雨。这是一首咏物词,词中飘零的红叶,正如词人的身世。离开树木的秋叶,与失去故国的作者,用着相同的命运。不入洛阳花谱的红叶,也恰似“长安谁问倦旅“的自己,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没有人注意,也没有人怜惜。结尾处,词人表达了思念江南故乡的愁苦。张炎词中的红叶还有另一种含义,在另一首《绮罗香 席间代人赋情》中,张炎写道:候馆深灯,辽天断羽,近日音书疑绝。转眼伤心,慵看剩歌残阕。才忘了、还著思量,待去也、怎禁离别。恨只恨、桃叶空江,殷勤不似谢红叶。良宵谁念哽咽。对熏炉象尺、闲伴凄切。独立西风,犹忆旧家时节。随款步、花密藏春,听私语、柳疏嫌月。今休问,燕约莺期,梦游空趁蝶。这首词中的红叶,很明显,是怀念他被元人掳走的妻子。2、《国香 莺柳烟堤》序:沈梅娇,杭妓也,忽于京都见之。把酒相劳苦,犹能歌周清真意难忘、台城路二曲,因嘱余记其事。词成,以罗帕书之莺柳烟堤。记未吟青子,曾比红儿。娴娇弄春微透,鬟翠双垂。不道留仙不住,便无梦、吹到南枝。相看两流落,掩面凝羞,怕说当时。凄凉歌楚调,袅馀音不放,一朵云飞。丁香枝上,几度款语深期。拜了花梢淡月,最难忘、弄影牵衣。无端动人处,过了黄昏,犹道休归。这首词的序言里可以看出,这首词写的是一个青楼女子。张炎为了寻找妻子,写经之余,青楼也曾经去过不少次。词中写道:相看两流落,掩面凝羞,怕说当时。元人攻陷临安以后,从临安征发了二万多歌妓、乐户入大都。这个沈梅娇就是来自杭州的歌妓。不知道张炎的妻子是不是也有同样的命运。3、《台城路/齐天乐》序:庚寅秋九月,之北,遇汪菊坡,一见若惊,相对如梦。回忆旧游,已矣。因赋此词。十年前事翻疑梦,重逢可怜俱老。水国春空,山城岁晚,无语相看一笑。荷衣换了。任京洛尘沙,冷凝风帽。见说吟情,近来不到谢池草。欢游曾步翠窈。乱红迷紫曲,芳意今少。舞扇招香,歌桡唤玉,犹忆钱塘苏小。无端暗恼。又几度留连,燕昏莺晓。回首妆楼,甚时重去好。在这首词中,张炎回忆了当年北上时,与汪菊坡一起欢游的日子。词中有句:曾步翠窈。乱红迷紫曲, 舞扇招香,歌桡唤玉。看来当年的青楼歌舞之地,张炎没有少去。六、终南1、《八声甘州》序:辛卯岁,沈尧道同馀北归,各处杭越。逾岁,尧道来问寂寞,语笑数日,又复别去。赋此曲,并寄赵学舟别来尧道作秋江、赵学舟作曾心传记玉关、踏雪事清游。寒气脆貂裘。傍枯林古道,长河饮马,此意悠悠。短梦依然江表,老泪洒西州。一字无题处,落叶都愁。载取白云归去,问谁留楚佩,弄影中洲。折芦花赠远,零落一身秋。向寻常野桥流水,待招来、不是旧沙鸥。空怀感,有斜阳处,却怕登楼。半年以后,张炎和沈尧道一同南归,一起北上的曾子敬没有一起回来,估计是被留下仕元了吧。这首词是张炎对于北上写经的一段回顾和总结。看来做官不成,寻妻未得。2、《渡江云·山阴久客一再逢春回忆西杭渺然愁思》山空天入海,倚楼望极,风急暮潮初。一帘鸠外雨,几处闲田,隔水动春锄。新烟禁柳,想如今、绿到西湖。犹记得、当年深隐,门掩两三株。愁余。荒洲古溆,断梗疏萍,更漂流何处。空自觉、围羞带减,影怯灯孤。常疑即见桃花面,甚近来、翻笑无书。书纵远,如何梦也都无。张炎自辛卯(1291)南归,多居于山阴(绍兴),所以题目中自称“山阴久客”。又云“一再逢春”,说明此词当为南归后二年以后所作。3《声声慢 别四明诸友归杭》山风古道,海国轻车,相逢只在东瀛。淡薄秋光,恰似此日游情。休嗟鬓丝断雪,喜闲身、重渡西泠。又溯远,趁回潮拍岸,断浦扬舲。莫向长亭折柳,正纷纷落叶,同是飘零。旧隐新招。知住第几层云。疏篱尚存晋菊,想依然、认得渊明。待去也,最愁人,犹恋故人。这首词记录了张炎曾经生活在浙江四明山附近的鄞县,后因生活所迫,离鄞返杭州。古代的读书人,大多数有两条路,要么为官,要么隐居。隐居的人如陶渊明、如刘辰翁,如蒋捷,他们有机会做官而不去做。也有的人,想去做官,朝廷却看不上。张炎北上写经一事,很难说他是谋官不成铩羽而归,还是真心想做陶渊明。结束语覆巢之下焉有完,张炎在国破以后,父亲和祖父被杀,妻子被籍没,人间痛苦莫过于此。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张炎致力于词,成为宋元之际的一流词人,有张春水、张孤雁等雅号。 他的《词源》更是词学史上一部重要的理论专著。结束时,依照惯例填词一首为今天的作业,《高阳台·西湖春感》:春晓蓝桥,莺啼柳浪,熏风微泛菱船。叠巘重湖,乱花芳草年年。车如流水游人醉,向西泠、碧染孤山。问堤边,几度潮升,几度桑田。 欲寻苏白经行处,忆裁冰词笔,落纸云烟。梦里笙歌,可怜赵氏偏安。岳王殿外英雄气,隔重门、犹自冲天。倚阑干,燕子归来,依旧流连。@老街味道

收藏

相关游戏

更多 >
  • 热门资讯
  • 最新资讯
  • 下载排行榜
  •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