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光义为啥杀花蕊夫人
- 南唐后主李煜的诗《虞美人》中的“雕栏玉砌
- 《虞美人》这首词里:“雕栏玉砌应犹在,只
- 历史上有哪些巧合事件的发生让你惊掉下巴
- 小周后被赵光义侵占后大骂李煜,最后为
- 李煜、孟昶、钱俶这三个亡国之君是不是都是
- 宋太祖烛影斧声的是什么
- 宋太宗用什么毒杀唐后主
- 国学大师王国维,为何要投水自尽
赵光义为啥杀花蕊夫人
花蕊夫人是南唐末代皇帝李煜的夫人,长相出众,被北宋皇帝赵赵匡胤俘获至皇都开封,后赵匡胤死(一说被其弟赵光义杀害),赵光义即位,性侵了花蕊夫人,然而花蕊夫人很爱李煜,愿意为李煜而死,像战国时的息夫人一样,赵光义本着得不到的就要毁掉,就杀了花蕊夫人。
南唐后主李煜的诗《虞美人》中的“雕栏玉砌
怀念故国,不甘心俯首称臣.
《虞美人》这首词里:“雕栏玉砌应犹在,只
此句出自李煜的词《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词牌名,隐藏凄美的故事,据说虞姬死后地下开出美丽的花,初咏,以此为名。
李煜以此作词,可能已有殉国的忠贞之情。
了:结束。
不堪:不忍。
故国:已灭亡的南唐故都金陵。
这是李煜的绝命词,亦是最后一次对故国的悼亡词,“家国不兴诗家兴”,虽无情,却成就了李煜诗词的巅峰。以问起句。
“春花秋月”,原本良辰美景,却为何早早结束,只因对身陷囹圄,受尽屈辱的词人来说,是如此不合时宜,是对“往事”,无情的嘲讽而已。
“又”,风雨交加的日子不止一次了,隐言现实残酷。
一句“故国”,饱含深情,无尽哀叹,既是对过去无比的怀念,又是不能一味沉湎的沉痛与无奈。
以答收束。
结尾是名句,世人皆知。
江水之连绵不断,永不枯竭,恰似词人心中之愁翻涌起伏,挥之不去。
“春水”一词,值得玩味。
点明季节,带有生机与希望,词人沦为亡国君,还有一丝生存的幻想。事实上,李煜在位时,对宋也是竭尽所给,为南唐续命。
然春水东流,春去也,带走一切,还有什么盼头,亡国的难,受辱的愁,时时刻刻,又是彻底绝望。
在追忆往事,自我,苟且的活与深恶痛绝,深感耻辱,站着的死中苦苦挣扎,才会有自问自答,问天问己的苦苦追寻。“朱颜”指什么?
雕栏玉砌:雕饰精美的栏槛,玉石铺成的台阶应该还在,显然李煜在追忆故都金陵,是对过去富贵生活的念念不忘,留恋不舍。
亡国之君,这一点,实不同情。
“朱颜”,一指红颜,二指青春年华。
具体而言:
宫中的红粉佳人容颜老去,过去的生活也一去不复返。
曾经的一国之君,风华绝代,却沦为亡国奴,阶下囚,暮颜衰鬓。
江山易主,家国疮痍,一切都已面目全非。
这是李煜最绝望的。
作为君主,李煜是的,风花雪月的文人,以命去写痛的领悟,李煜又是被同情的。
清人陈廷焯评价:“一声恸歌,如闻猿哀,呜咽缠绵,满纸血泪。”这或许就是虞美人千古流诵的原因了。
历史上有哪些巧合事件的发生让你惊掉下巴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很多事情在当时看似稀松平常,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当我们站在现在,回顾总结历史的时候,会发现很多令人不可思议巧合的事情。今天,我就说说发生在我们伟大领袖毛身上的一些巧合事情。
【一】9月9日之谜 。毛1927年9月9日领导了著名的“秋收起义”,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在农村建立革据地,以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的正确道路。1949年1月30日北平和平解放,但是1949年9月9日毛才进入北京。而毛去世的日子是1976年9月9日。毛起家发迹、进入北京、离世都是在9月9日这一天。
【二】8341之谜。 8341部队是中央警卫团对外,他是中央和国家主要领导人身边的一支特殊部队。8341是部队这个代号是总参谋部下达的,而且代号用过一个时期是要更换的,他的正式是解放军中央警卫团。1976年9月9日毛去世,毛他老人家活83岁(1893至1976年),当领袖41年(1935年遵义会议确立毛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至1976年),而将两个数据放到一起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正好是中央警卫团的“8341”。
【三】二十八之谜。毛青年时期自己起的笔名叫“廿八画生”,而“”三个字繁体字的笔画数正好28画,毛一生与“28”特别有缘,毛28岁与杨开慧结婚,28岁加入,而当年的一大13名代表的平均年龄是28岁,从此开始出现了一个完全崭新的,以马克思主义为其行动指南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革命的开展。28年后的1949年,成立,从新建立到1976年毛去世,正好也跨过了28个年头。在开国大典上,54门礼炮齐鸣28响。
小周后被赵光义侵占后大骂李煜,最后为
历史上最为卑鄙的帝王自然是少不了赵光义的,他在大耍流氓的同时竟然厚颜无耻地把宫廷画师招来,将他女人的情景画了下来,赵光义本来是想羞辱一位绝世美女来满足自己的变态淫乐,但是却给后世留下了他荒淫无道的铁证。
作为千古词帝的南唐后主李煜以一首《虞美人》而流放万世,却也是因为这首词而惨遭赵光义的杀害,人们在深深地怀念李煜的同时,也在无情地鞭挞赵光义的暴虐。
小周后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的第二任皇后,是大司徒周宗之次女,也是大周后娥皇的妹妹,是闻名天下的绝色美人,容貌美丽,技艺精湛,因娘家姓周而称周后。小周后比大周后娥皇小14岁,大周后与李煜结婚时小周后只有5岁,随着时光的流逝,当年混沌未开小女孩已出落成15岁的婀娜少女,小周后天生活泼,美丽可爱,深受李煜母后的喜爱,时常派人接他到宫中小住,小周后酷似当年入宫时的娥皇,只是她比娥皇更年轻更活泼,随着接触的增多,李煜对小周后态度发生了变化。
花心皇帝李煜对这个小姨子是心潮彭拜,他主动向她发起了文攻,动用他满脑子的文艺细胞,填写了一首《菩萨蛮》,把小姨子感动得稀里哗啦,以致春心荡漾,在大周后重病期间,他们就有了不伦之情。
风流天子李煜在得到小姨子之后,心情大好,得意非凡,少不了又要借词抒情,又填写了一首《菩萨蛮》: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
衩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
奴为出来难,教郎恣意怜。
这首词把李煜和小姨子的私情淋漓尽致地描写出来,后来这首词在宫中和民间广为流传,也传到了大周后那里,大周后得知自己病重,而李煜却移情别恋,与自己的妹妹苟合,很是伤心,以致病情加重,不久就撒手尘寰。
在大周后去世后四年,李煜才册封小周后,自从大周后死后,李煜也无心再管朝政,整天与小周后游览金陵美景,吟诗作对,过着才子佳人的浪慢生活。
就是这样一个爱美人胜过江山的多情君主,自然就不可能对其他国家构成威胁,但赵匡胤不这样认为,按他的说法是“江南何罪,但天下一家,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其实赵匡胤也非常欣赏李煜的才气,喜欢这个人的仁厚和浪漫,他几次劝降,甚至和亲,都遭到拒绝。
开宝七年(975年),北宋向南唐发动了全面进攻,李煜为了不使金陵百姓生灵涂炭,率领王公后妃,文武百官向宋兵投降,赵匡胤封了他一个带有侮辱性的封爵“违命侯”,小周后也得了一个含有侮辱性的封号“郑国夫人”。
为了后唐百姓李煜肉袒而出城投降,以换取百姓平安,这份骨气还是值得赞赏的,在最后时刻,李煜终于像个男人,此时李煜又是词性大发,来了一首悲愤的《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宵汉,玉树琼枝作烟梦,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巨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唱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这首词表达了李煜愧对列祖列宗,愧对黎民百姓,更愧对他的宫娥,还是他的宫娥分量重些。
赵光义即位后的太平兴国三年的元宵节,依惯例各王公贵族、大户人家的贵妇们都要入宫恭贺,小周后也不例外,不料小周后一去数日杳无音信,李煜只能干着急却也无可奈何,直到半月后,小周后才从宫中回到家里。李煜连忙将小周后迎入房中,见她倒在床上,掩面痛哭,李煜细问情由,小周后放声大哭,大骂李煜,让她受辱,骂声之大以至于墙外都能听到,李煜只能低头忍受,宛转避去,一言也不敢出口。
原来赵光义表面优待李煜,实则是看上了漂亮的小周后,那日进宫,硬是逼着小周后留下侍寝,小周后哪敢违抗,无可奈何含泪顺从了这个荒淫无道的小人,从元宵节进宫就一直缠着她,行则并肩,寝则叠股,常人难以忍受。
更为变态的是赵光义不仅当着众人小周后,甚至还厚颜无耻地把宫廷画师招来,将侮辱小周后的场面给画下来,真是无耻至极。
以后赵光义以各种借口召小周后入宫侍寝,小周后悲愤交加,又不敢反抗,稍有不从,就会危及李煜,只能忍气吞声。
小周后长期遭受非人的折磨,生性懦弱的李煜得知后,不禁长叹一声,仰天流泪,无奈之下,只好一首又一首填写思念故国的词曲,来表达自己丧国之痛,又寄托爱妻受侮辱之恨,像《乌夜啼》、《虞美人》等等经典之作表达出李煜胸中的悲愤,特别是《虞美人》更是不朽的精品: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一千古绝唱流露出了李煜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无限的心酸和一生的愁绪。
小周后看了这首词不禁感慨万千,轻声吟唱起来,李煜乘着酒兴亲自吹着玉笛相和,二人一唱一吹,音韵凄楚,动人心魄。
哪知这笛韵歌声早被赵光义派来监视的人听得明白,便报告给赵光义,赵光义暴跳如雷,担心养虎为患,决定除掉李煜,就派人送去毒酒,一代词帝就此殒灭。
李煜死后,卑鄙的赵光义仍不放过小周后,多次威逼利诱要小周后侍寝,小周后宁死不从,不久后身亡,一代佳人香消玉殒。
李煜、孟昶、钱俶这三个亡国之君是不是都是
李煜
李煜南唐后主,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一位政治上的昏君,文学上的大家。
开宝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灭南唐,李煜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从此走上了亡国软禁的道路。
亡国后的李煜在汴京书写着自己的亡国伤感,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思念故国之情,引起了无数臣民的共鸣,同时也葬送了自己的一生。
正因这一曲《虞美人》,宋太宗对其疼下,让其服毒而亡。
孟昶
孟昶,初名孟仁赞,字保元。在位三十二年,深受百姓爱戴。
乾德三年(965年)正月,孟昶投降北宋,被从成都押送到北宋京师汴梁。途中,成都数万百姓为他送行,人们疼哭流涕,男女老幼沿江护送,一直从成都送到键为县,达数百公里,场面十分感人。
也正因为如此,孟昶到达汴京七天后离奇而亡。
钱俶
钱俶原名钱弘俶,(因避宋太祖之父赵弘殷名讳)入宋后只称俶,字文德。
钱俶弟承兄业,在位三十年,勤勤恳恳。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钱俶奉旨入京,结果宋朝无信扣留钱俶。不得已钱俶自献封疆于宋,先后被封为淮海国王、汉南国王、南阳国王,又辞国号,改封许王,进封邓王。端拱元年(988年)八月,钱俶六十大寿,和朝廷的贺寿使臣宴饮,暴卒。谥号忠懿。
历史的长河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宿命,每个人也有自己的见解,欢迎留下不同意见!
本文素材来自网络。
宋太祖烛影斧声的是什么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烛影斧声,是指976年北宋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突然驾崩,宋太宗赵光义随即继位之间所发生的谜案,史学界怀疑赵光义杀兄篡位。
具体过程为: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十月壬午夜,太祖赵匡胤大病,招晋王赵光义秘密议事。
席间有仆人看见宫内烛影摇动,仿佛赵光义离座退避,又过片刻,听到斧子戳地击物的声音。随后,太宗拿着斧子走到屋外雪地,用地敲地,对着太宗大汉“好做!好做”。
随后,他就服睡觉,鼾声如雷。
当夜,太祖驾崩,晋王光义继位,史称太宗,改元太平兴国。
现在基本认为,赵光义篡位害死了哥哥。
之前赵光义找人编造了一个金匮之盟。
所谓金匮之盟就是,在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即太祖即位的第二年,皇太后杜氏临终前,告诫太祖前朝后周之所以灭亡,是因为继位的君主过于年幼。若要常保大宋江山,必须要兄终弟及,传位给年长的皇室成员当天子。太祖死后先传其弟光义,再传弟光美(后改名为廷美),等到皇兄的儿子成人,再由皇弟传回给皇兄的儿子,即太祖长子赵德昭。赵普入宫记录遗命,这份遗书藏于金匮中,因此名为金匮之盟。
然而,当时赵匡胤才32岁,身体很健壮,他的儿子也有11岁。
以赵匡胤的年龄,写遗嘱太早了。况且儿子已经不小了,古代男人16岁就算成人可以结婚了。
只要在磨练儿子几年,他就可以继位,有什么必要传给弟弟们?
宋太祖暴毙后,宋太祖的成年儿子赵德昭与赵德芳均无法登基。有意思的是,根据金匮之盟,赵光义将来应该将皇位传给亲弟赵廷美,赵廷美再将皇位传给哥哥赵匡义的儿子。
然而,不久后,赵光义流放亲弟赵廷美至死,逼太祖的儿子赵德昭,赵德芳也离奇病死。
这种事过于巧合,一般认为就是赵光义下的毒手。而此后的皇帝均是宋太宗的子孙,直至宋孝宗时才回归太祖一脉。
根据烛影斧声来看,可能是赵光义在酒中下毒,毒害了哥哥赵匡胤。
这是出乎赵匡胤预料的,做梦也想不到,他本来应该是让弟弟辅佐自己儿子。
可能是赵匡胤突然感到身体难受,知道毒药发作。
但赵光义既然下毒手,当然是有备而来。
赵匡义恼怒之下,试图挥舞斧头砍死弟弟,但因重病和服毒,已经有心无力。
随后砸雪地,大喊“你做的好事”,就是赵匡胤一种发泄。
随后突然睡着,第二天就死了,应该就是毒药发作致死。
宋太宗用什么毒杀唐后主
牵机药
国学大师王国维,为何要投水自尽
可惜了!这么有才华的人,他的一生是矛盾的,各种方向的力无端地撕扯着他,他以自己的自制和勤恳默默地耕耘着学术,看似得到了盛名,可是真正属于他的时代已经离他远去了!烟熄灭了,或许在这一根烟的功夫里他什么都没有想,万念俱灰,所以就选择了以极端的离开了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