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资讯攻略 > 游戏攻略

《四海兄弟2最终版》职业拾荒人成就攻略图(秦昭襄王如果能多活几年,能统一六国吗)

发布时间:2023-03-20 10:48:01作者:小编酱

秦昭襄王如果能多活几年,能统一六国吗

统一不了。因为昭襄王在位晚年,秦军曾有一次史无前例的大溃败。这导致秦国当时元气大伤,很长一段时间都没能恢复国力。当时的具体是这样的。公元前259年,赵国因长平惨败,短时间内无力再组织抵御秦军。因而白起便极力建议昭襄王,趁机攻赵,不要给赵国喘息之机。争取一战灭赵!赵国打不过,赵王便与韩王联合,找到了苏秦的弟弟苏代,派他到秦国游说。苏代到秦国后,以赵国愿意主动割让土地为条件,用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了秦相范雎,让他劝昭襄王不要攻赵。同时,苏代还成功的挑拨范雎和白起的关系,说胜仗都是白起打得,范相国您有什么贡献啊?如果坐视白起灭赵,他日后的地位必然比现在还高。范相国您的位置该如何摆?范雎觉得有道理,便跑去劝昭襄王。说赵国愿意主动割地,我们不用打。昭襄王也觉得不战而取得赵国土地,赚大了,便采纳了范雎的建议,诏回白起,与赵国罢兵休战。秦国朝堂上发生的事,起初在前线的白起并不知情。他是回去后才得知内幕。为此,他气的大骂范雎混蛋,同时对昭襄王也颇有微词。这也为他后来的悲剧,埋下了伏笔。一年后,昭襄王派人向赵国索要当初苏代承诺的割地。然而,这时候的赵国已经做好迎战秦军的准备了。于是赵王便强硬回绝。表示割地是绝不可能的。秦国想要,就派兵来拿啊!昭襄王听说后,博然大怒,遂起倾国之兵攻打赵国。秦军出征之前,昭襄王原本想以白起为帅。但一方面,白起当时染病,不能下床走动。另一方面,白起认为赵国已有准备。此时攻赵胜算不高。又一方面,白起在长平坑杀几十万赵军,赵人对他恨之入骨。他如果挂帅,赵人必然会顽抗到底。这反而不利于秦军攻赵。再一方面,白起因为前一年昭襄王不听他的建议,颇有微词,心里那口气还没顺。综合考虑下来,白起也就拒绝了任命。见白起不愿意挂帅,昭襄王心里很不爽。但他也无可奈何。于是,他只好委派不善于指挥大兵团作战的五大夫王陵担任统帅。数月后,秦军杀入赵境。邯郸之战爆发。前面说了,秦军主帅王陵不擅长指挥大兵团作战。让他给白起打下手,能胜任。但让他独立指挥几十万人,他就不行了。所以秦军在围攻邯郸期间,打的磕磕绊绊,仅在邯郸城下就损失了四万多精锐。战事不顺,秦昭襄王很是尴尬。无奈,他只好再次派人请白起出山。但白起又拒绝了。这一次他连理由都没说,直接告诉王使,赶紧罢兵。如若不然秦军会遭受更大的创伤。使者把白起的话转述给昭襄王后。昭襄王非常恼火。因为这时候他再下令退兵,那就等于先前投入巨大长平之战,白打了。这种结局他如何能承受呢?所以,昭襄王就又一次加注,派白起的副将王龁顶替王陵,继续围攻邯郸。然而,王龁的军事才华也不足以统帅几十万秦军。之前就是因为他在长平拿不下廉颇,白起才中途接手。因而,秦军在王龁统领下,还是拿不下邯郸城。就在秦军在邯郸城下久攻不克时,躲在一旁观战的魏国和楚国均认为时机已到,便各自出兵十万救赵。(“毛遂自荐”和“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期间)赵国见援军杀到,士气大涨,杀出城外。秦军则腹背受敌,死伤惨重。王龁无奈,只得率残部撤退。然而,楚、魏根本没有放过秦军的意思。继续在后穷追猛打。王龁率秦军残部打不过,只好直接向西连撤几百里,一直退到了黄河以西。众所周知。古代打仗,撤退是一门学问。十万人只撤回一万,在古代稀松平常。能把十万人撤回八万的人,都算是名将了。王龁并非有帅才的将领。因而,秦军的这次溃败,堪称是继商鞅变法以来,秦国的第一大耻辱。具体损失按照《史记》记载,大约在二十万人左右。并且,这还没算完。看见魏、楚、赵三国联军大胜秦军后,韩王也派出大军参战。魏、楚、赵、韩,四国联军合力,拔除了秦国在黄河两岸的军事据点。这一战后,韩国收复上党郡,魏国收复河东地区,秦军则退回函谷关。昭襄王自亲政以来占领的地盘,就因为这一次惨败,便丢了一大片。幸亏楚国当时没收复地盘。不然,昭襄王真的是一夜回到解放前了。又幸亏,四国联军在大败秦军后,病又犯了。迅速开始内讧,自相残杀,秦国这才躲过一劫。如不然,以当时秦军的士气而言。能不能守住函谷关都还两说。按理说,秦军遭受大败,昭襄王此时应该跟白起搞好关系才对。然而,他也是老糊涂了。他在听说白起私下里埋怨“当初秦王不听我的计谋,结果如何?”后,大怒。居然派人把白起赐死了。试想,秦国的精兵,死了个七七八八。三军统帅还被昭襄王弄死了。没兵没将的,他就算多活几年,又能如何?事实上,真实历史也确实是如此。秦孝文王去世后,秦庄襄王,也就是秦始皇的爹,发兵报复魏国。结果秦军被信陵君率五国联军(齐国没有参加)再次打得惨败。此一战,秦军死伤惨重,失地连连,又是退守函谷关,不敢出战。庄襄王听说后,非常失落,没过多久就把自己郁闷死了。而信陵君则名震天下。(这也是刘邦为什么会极度崇拜信陵君的原因)我觉得,如果不是信陵君死的早。秦国统一的时间,可能还会往后拖延。因为庄襄王死后,实际掌权的吕不韦一直不敢对关东六国开战。而信陵君死后,他第二年就出兵伐魏了。这其中的因果关系,太明显不过了。综上。很多人以为长平之战以后秦国就有能力统一六国,其实很荒谬。先不说秦国在长平之战期间的损失本身就不算小,且不论秦军在邯郸之战期间的损失堪称是元气大伤。就单说王翦灭楚时,跟秦始皇说“非六十万不可”。就足以看出,六国保存的实力,绝非昭襄王时期的秦国可以独吞的。六十万兵,昭襄王倒是想有,可他哪里拿的出来呢?我们当然不能否认昭襄王为秦国统一六国所做的贡献。但我们不能因此,就认为秦始皇是踩在太爷爷、爷爷、父亲肩膀上,躺赢六国。他为秦灭六国所做的贡献,我们一样也得承认。

秦始皇到底得的是什么病

史书记载,秦始皇三十七年,也就是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人生的第五次巡游途中突患重病,很快就进入病危阶段,最终撒手而去。此前不久,秦始皇见到了阔别9年的徐福,为了支持他继续寻找长生不老之术,提供了童男童女以及大量金钱、物资,还前往海边射杀了一只大鱼。按理来说,当时的秦始皇不仅心情愉悦,而且身体状态不错,那么问题就来了,一个50岁的壮年男子,为什么会毫无征兆地突然死去,他究竟得了什么病?这里要声明一下,秦始皇的死因直到今天仍然是个谜,后人只能通过《史记》等少量文献资料中的零星记载,对秦始皇的身体健康状况进行猜测,并且分析出3种可能的死因,以下说一说我的个人看法。1.秦始皇本来就有疾病在身根据秦始皇外貌特征中“豺声”的描写,有人认为秦始皇有先天性支气管炎或者呼吸系统疾病,导致他在长途跋涉中突患重病去世。笔者不知道这个结论是如何得出的,但是仅凭“豺声”判断秦始皇身体不好,实在有些离谱。首先,《左传·文公元年》记载“且是人也,蜂目而豺声,忍人也。”《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王为人,蜂准,长目,鸷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从这两段文献的前后文意思可以推断:所谓的“豺声”指的是声音凶恶可怕,就好比虎狼之心指的是心地狠毒。其次,著名的“荆轲刺秦”故事发生时,秦始皇充分展现了自己过人的奔跑能力,如果他真的有呼吸系统疾病,恐怕跑不了几步就会瘫倒在地,更不可能反杀荆轲。由此可见,秦始皇有疾病在身的说法不可信。2.过劳致死秦始皇是出了名的权力爱好者,也是历史上少有的勤政君主,有史学家做过估算,秦始皇每天批阅的奏折重量相当于今天的60斤,即便秦代竹简的重量远高于纸张,但这个数量也十分惊人。长时间的过度工作,导致秦始皇的身体一直处于疲劳状态,很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清朝的雍正皇帝就是因此暴病而亡。此外,秦始皇只做了10年左右皇帝,却进行了5次大规模巡游,在当时的自然环境和交通状况下,出门旅游肯定免不了奔波之苦,这对身体健康也会产生一些影响。而且,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把原先各国的美女都集中到自己的后宫里,光是史书记载的儿女就超过30个,可见他的私生活有多么“丰富多彩”,这种生活肯定会损害身体健康。3.遗传问题秦始皇即位前,秦国共出现了6位君主,他们的去世年龄分别是:孝公(44岁)、惠文王(46岁)、武王(23岁)、昭襄王(76岁)、孝文王(54岁)、庄襄王(35岁)。其中除了秦武王因意外去世,秦昭襄王长寿之外,其余4位君主都不算长寿。当然,有人会说先秦时期的平均寿命本就不高,能够活过40岁已经很难得。不过,从这几位君主的去世年龄也能看出,秦始皇没有活到60岁甚至70岁,和家族的遗传基因有一部分关系。经过简单的分析后,大概能够得出一个结论。秦始皇家族本就没有长寿基因,秦帝国建立后,秦始皇过于渴求权力,事事都要操心,再加上过于频繁的巡游和过度奢侈的私生活,导致他在巡游途中没能适应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最终染病而亡。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导致了秦始皇的突然去世。秦始皇是一个很怕死的人,从他多次派遣方士求仙就能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越来越害怕离开这个世界,变得很忌讳谈论关于“死亡”的话题。因此,秦始皇始终没有立皇后、立太子,也没有对后事进行妥善安排,大臣们更不敢轻易提及相关的事情,即便秦始皇感到身体不适,他自己不会说,旁人不敢问,等到病重时一切都来不及了。至于秦始皇的病放到今天能不能治,因为他的死因并不是定论,所以恐怕无法给出明确答案。不过从秦始皇的事情也能得到一些启示:人不能活得太累,要学会与他人合作,心态也要放轻松,生老病死是生命规律,刻意逃避并不能改变任何结果。

《三国演义》十八路诸侯征董卓,哪路诸侯强大

十八路诸侯会盟讨董,当时是谁的实力最强呢?要是细究起来,也许让人挺吃惊,即不是名震朝野的袁绍,也不是武艺高强的孙坚,更不是矫诏天下,发起盟檄的曹操。实力最强的其实是袁术。咱们来检点一下各方诸侯的综合实力。大家都知道,一般地来说,这个“刺史”就相当于省部级大员,掌握着一方的军政大权,而“太守”相当于市长,是州郡的最高行政长官,是没有兵权的。但在当时那个乱世中,有些太守们不听刺史的话,也伸出手去掌握了。所以在分析各方强弱的时候,咱们要考虑的是综合实力。1.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 袁术当时已经是后将军了。这个后将军很了不得,由于袁术还是南阳太守,他这个后将军就能合理合法地征用和调动当地的正规军。而且袁术管理的这片地方比较有钱有粮,占据了最富庶的几个城池。论综合实力,在十八路诸侯中,袁术才是最强的。当时孙坚还是依附于他的。2.北平太守公孙瓒 千万不要小瞧了这个公孙瓒。公孙瓒的枪杆子抓得紧,他占有北平,地形险要。更重要的是,朝廷委派他总管北方四州的防卫,这就使他能迅速壮大自已的兵力,他手下有强大的骑兵部队,他的数量并不是最多的,但都凶悍惯战,战斗力绝对是最强的。而且刘关张三兄弟当时还依附于他呢。3.冀州刺史韩馥 为什么说冀州的韩馥很强呢?韩馥控制的冀州地盘广大,人口众多。当时袁绍还并没有发展起来,从法理上,袁绍的地位还低于韩馥,而且会盟诸侯的主要是靠韩馥来提供后勤补给。他掌握着盟军的营养输送。4.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必须要说到这个袁绍了,当时袁绍没有多大一点地盘,比不上韩馥;他的兵力也不足够强悍,完全不如公孙瓒;口袋里也没有多少票票,不如袁术。但袁绍最大的优势是拥有强大的政治资源,关系网遍布朝野各地。我们发现一个问题,十八路诸侯讨董时候,袁绍并没有将他最精锐的部队带来,颜良、文丑都不在军中,他们干什么去了?而且,会盟之时,他让袁术控制了盟军的粮草补给,而这原本是由韩馥掌握的。而讨董失败后,袁绍迅速带领颜良和文丑夺取了冀州,赶走了韩馥。居然还有这种操作,袁绍可不简单啊!5.徐州刺史陶谦不要觉得陶谦手下没有带来几个能征善战的猛将,就认为他实力不强。要按照综合实力分析的话,陶谦绝对在前面。在会盟讨董的这个时候,他比孙坚、马腾都要强得多。徐州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地盘不小,还很富有,人才济济。在陶谦手中并没有完全释放出能量来,但当刘备获得徐州以后,马上就发展壮大起来。所以说,陶谦的实力是很强的,但他的整合能力确实远逊于刘备。6.陈郡太守张邈 别看张邈只是一个太守,但他所占据的陈留郡是个大郡,人口数量甚至超过了冀州刺史韩馥所掌握的冀州。所以,张邈的实力也是很强大的,无论财力物力还是人力,都排在前列。7.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孙坚现在还依附于袁术,所以袁术还是有办法能够牵制住他。一个粮草问题就让孙坚一筹莫展,无法建功立业。孙坚的优势是麾下有一些能征惯战的将领,手中还掌握着一支听命于自己的。孙坚的致命弱点是钱粮不足,缺少可供发展的地盘。8.西凉太守马腾 马腾其实当时还并不算强大,董卓进京前还是凉州刺史呢,西凉铁骑的主力早被人家董卓带走了。马腾手中掌握的那部分数量并不多,他占据的地盘又比较贫瘠,发展起来比较困难。其它就不细细排列了。比如像豫州刺史孔伷,官位挺高,但实际上他能力不行,没有几个人把他当回事;兖州刺史刘岱也是这种情况。河内郡太守王匡空有一腔热血和报国之志,实际是个傻蛋,不懂得保存实力,总想冒头。结果王匡和他麾下最猛的名将方悦都被吕布干掉了。北海太守孔融也想出头露面,他的部将武安国其实挺厉害的,使一双大锤,在吕布马前走了十余合,被斩断了手腕。以武安国这样的武艺,不亚于张郃了。如果不被吕布斩伤,后来北海被围时,完全可以与管亥一战。在众诸侯中,比较弱的是东郡太守乔瑁和济北相鲍信。偏偏这两位特别想展示一下自己的存在,被华雄收拾得挺惨。还有山阳太守袁遗 、广陵太守张超表现很低调。上党太守张杨还捡了点便宜,把乔瑁给干掉了,从自己人身上获得一些实益。当时曹操还只是个骁骑校尉,官职卑小,地位很低,没有地盘。麾下也不是什么正规军,而是招募而来的私人武装,也就是三五千人马。手下虽有几个武艺不错的战将,但兵力太少,在众诸侯中完全排不上号,论综合实力,肯定在十名开外了。

收藏

相关资讯

相关游戏

更多 >
  • 热门资讯
  • 最新资讯
  • 下载排行榜
  •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