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16 00:45:12作者:cxkdie
解题思路: 这道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解题过程:
文言实词记忆口诀很难,毕竟高考要掌握的文言实词有120个。先把具体的意思给你。
文言文实词120例
爱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
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
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
5.予独爱莲之 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
6.古之遗爱也(恩惠)
7.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
安
1.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
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安全)
3.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
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
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
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
7.衣食所安(养生)
8.既来之,则安之(使---安)
被
1.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
3.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4.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披散)
5.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
6.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
倍
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违背)
2.五则攻之,倍则分之 (一倍,加倍)
3.焉用亡邻以倍郑(增加)
4.每逢佳节倍思亲(越发、更加)
本
1.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草本的根或茎干)
2.盖亦反其本矣(根本。基础)
3.本在冀州之南(本来,原来)
4.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版本,稿本)
5.是无难,别具本间章(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
6.若止印三二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
7.此之谓失其本心(天赋的善心)
8.本未倒置(树根,树梢,引申为主次,先后等)
9.抑本其成败之迹(推究本源、考查)
鄙
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边界地方)
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庸俗,浅陋,鄙俗)
3.鄙人不知忌讳。(鄙人,复合词,自称的谦辞)
4.孔子鄙其小器(轻视)
兵
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器,军械)
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士兵,)
3.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用兵策略,战略)
4.左右欲兵之(用兵器)
5.赢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兵符,复合词,古代调兵用的凭证)
病
1.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疾病)
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困乏)
3.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毛病,缺点)
4.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担心,忧虑)
5.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损害)
6.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责备、羞辱)
察
1.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仔细看,观察)
2.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详审)
3.虽不能察 ,必以情(了解,弄清楚)
4.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察察,洁白的样子)
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看清楚)
6.人至察则无鱼(精明)
朝cháo
1.朝服衣冠(zhāo 早晨)
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朝见,朝拜)
3.强国请服,弱国入朝(朝见,朝拜)
4.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
5.两朝开济老臣心(朝代)
6.期年不听朝(朝政)
7.坐南朝北(对、向)
曾
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用作加强语气,有时相当于'连----都----'或'竟'、竟然')
2.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曾经)
3.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竟然)
4.是高、曾时为一户(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
5.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
乘chéng
1.乘犊车,从吏卒(驾车,坐车,骑马)
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着,凭借)
3.自京师乘风雪(冒着)
4.比至陈,车六七百乘,(shèng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
5.乘鄂渚而反顾兮(登上)
6.以乘韦先,牛二十犒师(shèng四)
诚
1.帝感其诚(真心真意)
2.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实在,的确)
3.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果真,如果)
4.帝感其诚(诚心,诚意)
除
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台阶)
2.为汉家除残去秽(清除,去掉)
3.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清除,去掉)
4.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整修,修理)
5.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拜官授职)
6.扶辇下除(门屏之间)
辞
1.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言词,言语)
2.皆好辞而以赋见称(文词,文学)
3.动以朝廷为辞(藉口)
4.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推辞)
5.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告别,辞别)
6.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古代的一种文体)
7.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
8.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辞令,应酬的言辞)
9.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辞谢,婉言道歉)
10.近者奉辞伐罪(命令)
从
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跟随,随从)
2.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听从,顺从)
3.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向---学习)
4.樊哙从良坐(依傍)
5.从此道至吾军(由,自)
6.弟走从军阿姨死(参与)
7.其从如云(随从的人)
8.欲不可从(放纵)
9.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zòng次于最亲的亲属,堂房亲属)
10.合从缔交,相与为一(通'纵'。东西为横,南北为纵。合纵:战国时期六国联合反对秦国策略)
11.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从事,官名)
12.可以便宜从事,何必禀我(办事)
13.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从容,舒缓,不急迫)
殆
1.知彼知已,百战不殆(危险)
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近于,几乎)
3.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大概,恐怕)
4.思而不学则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当
1.木兰当户织(对着,面对)
2.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抵,相抵)
3.有大石当中流(阻挡,抵挡)
4.北邀当国者相见(执掌,主持)
5.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承担)
6.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应当,应该)
7.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恰当,适合,合宜)
8.犯法当死(判处,判罪)
9.有狼当道,人立而啼(阻,拦)
10.一夫当关,万人莫开(占据、把守)
11.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值,在,正在)
12.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必然,必定、一定)
道
1.怀其璧,从径道亡(路,道路)
2.从 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取道)
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规律)
4.于是废先王之道(主张,思想,学说)
5.伐无道,诛暴秦(道义)
6.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说,谈论)
7.臣之所好者,道也(道理、规律)
8.道不同,不相为谋(意向)
9.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走路、赶路)
10.故园谁道有书来(料想)
11.道之以政(通导、引导)
12.道义:道德和正义
得
1.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得到,获得,与“失”相对)
2.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心得,收获)
3.未得与 项羽相见(能够)
4.吾得兄事之(应该)
5.所识穷乏者我欤(通“德”感恩)
6.得无教我猎虫所耶(得无:莫非,岂不是)
7.意气扬扬,甚自得也(得意)
8.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具备)
9.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融洽)
10.此言得之(对、合适)
度
1.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量,计算)
2.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推测,估计)
3.度义而后动(考虑)
4.乃曰'吾忘持度'(尺寸,尺码)
5.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限度,法度)
6.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制度,法度)
7.一夜飞度镜湖月(通'渡'渡过,越过)
8.常有大度。(度量)
9.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常态)
10.崔九堂前几度闻(量词、次、回、个)
11.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谱曲)
12.春风不度玉门关(过)
13.三言两语,把一个人度了去了(度引,指度人离俗出生死)
非
1.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不,没有)
2.而墨子非之(责怪,反对)
3.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不是)
4.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除非,除了)
5.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意外的变故)
6.觉今是而昨非(不对的,错误的)
复
1.昭王南征而不复(返回。回来)
2.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恢复)
3.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再,又)
4.山重水复疑无路(重复)
5.王辞而不复(回答)
6.有北面复匈奴之志。(报复)
7.沛幸得复,丰未得复。(免除赋税徭役)
8.复之以掌,虚若无物。(通'覆',遮盖,盖上)
9.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复算,追究)
负
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背东西,以背载物)
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担负,使……承担)
3.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对不起,辜负)
5.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违背,背弃)
6.不知彼而知已,一胜一负(失败)
7.苍山负雪,明烛天南。(覆盖)
8.通家尚负责。(亏欠,拖受,责通“债”)
盖
1.日初出大如车盖(遮阳避雨的用具)
2.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器物上的盖子)
3.覆盖周密无际(遮盖)
4.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压倒,胜过)
5.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大概,大约)
6.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屈原列传》(连接上文,表示原因)
7.盖钟子期死,伯乐终身不复鼓琴(发语词,不译)
8.盖亦反其本矣(通'盍',何不)
9.前狼假寐,盖以诱敌。(肯定判断、原来是)
故
1.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事,事故)
2.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旧,与'新'相对)
3.暮去朝来颜色故(衰老)
4.累官故不失州郡也(仍然)
5.君安与项伯有故(老朋友,引申为交情)
6.既克,公问其故(原因,缘故)
7.故遣将守关者(故意,特意)
8.此物故非西产(原来 ,本来)
9.故臣复取璧(所以,因此)
10.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故事:旧事,前例)
11.病故,物故(死亡)
固
1.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坚固)
2.固请,召有司案图(坚持,坚决)
3.之心,日益骄固(顽固,固执)
4.至于颠覆,理固宜然(本来,原来)
5.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表示让步,固然,诚然)
6.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安定)
7.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坚守、安定)
8.秦孝公据崤函之固(险要的地势)
顾
1.赢得仓皇北顾(回头看;回头)
2.顾野有麦场(看)
3.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探问,拜访)
4.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顾惜,顾念)
5.大行不顾细谨(考虑)
6.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但是)
7.顾玩:仔细端详
8.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不知计所出耳(表轻微转折)
9.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反而,难道)
国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国家,国家的)
2.六国破灭,非兵不利(诸侯国)
3.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国都,京城)
4.逝将去女,适彼乐国(地区,地域)
5.等死,死国可乎(国事)
过
1.雷霆乍惊,宫车过也。《阿房宫赋》(经过,通过)
2.彼所将人不过十五六万(超过)
3.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胜过)
4.以其境过清(过分,过于)
5.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错误,过失)
6.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责备)
7.今公子故过之(访问)
8.一日,大母过余曰(到,到来)
何
1.却看妻子愁何在(哪里,代词)
2.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什么,代词)
3.又何间焉(怎么,为什么,状语)
4.今日之事何如(何如:怎样,怎么样)
5.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奈何:怎么办,奈---何:对---怎么办)
6.如太行王屋何(如--何:把---怎么办)
7.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多么)
8.何蓑何笠(hè背、扛)
恨
1.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遗憾,不满意)
2.此恨绵绵无决期(怨恨)
3.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感到遗憾)
4.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恨恨:惆怅、悲伤)
区别:恨,憾,怨。“恨”和“憾”都表示遗憾。“怨”表示仇视、怀恨
胡
1.国胡以相恤(什么)
2.胡取禾三百廛兮(为什么,怎么)
3.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古代我国西北部民族的统称)
患
1.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廉颇蔺相如列传》)(忧虑。担心)
2.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六国论》)(忧虑,担心)
3.为操后患(《赤壁之战》)(祸患)
4.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祸害,灾祸)
5.愈膏肓之患难(疾病)
6.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讳忌)
7.茜有眼患(病)
8.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危害)
9.赵宣子骤谏,公患之(厌恨)
10.时有患疟疾者(生病)
或
1.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有人)
2.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相当'有的---,有的---)
3.一食或粟一石(有时,偶或)
4.云霞明灭或目睹(也许,或许)
5.贱贼公行,莫之或止;(《论积贮疏》)(用在动词前,加强不定语气)
6.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如果)
7.以田宅或金帛为抵当(或者)
疾
1.君有疾在腠理(疾病)
2.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疾苦,痛苦)
3.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痛心,痛恨)
4.寡人有疾,寡人好色(缺点,毛病)
5.庞恐其贤于已,疾之(通'嫉'妒忌)
6.举疾首而相告曰(疾首:头痛)
7.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速、捷)
8.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中,而闻者彰(强 、猛烈)
9.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锐利)
及
1.怀王悔,追张仪,不及(赶上,追上)
2.烧北船,延及岸上营落(等到,到)
3.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到达)
4.一人飞升,仙及鸡犬(涉及,牵连)
5.其贤不及孔子(比得上)
6.及说备使抚表众(和,并)
7.及第:科举考试考中
8.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比得上)
9.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接近)
10.卒不去,故及于难(遭受)
11.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已,难已(表他转,至于)
即
1.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靠近,接近)
2.项伯即入见沛公(立即,马上)
3.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当,当时)
4.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倘若,如果)
5.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与'则'的用法相同,相当于'那就'的意思)
6.其伤于缚者,即幸留(即使)
7.闻鸡鸣。即起盥栉(就,就是)
8.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登上帝位)
既
1.言未既(尽,完)
2.既克,公问其故(已经,---以后)
3.将军既帝室之胄(既然)
4.三军既惑且疑(既----又---并列关系)
5.既而得其尸于井(既而:不久)
6.肴核既尽,杯盘狼藉(全、都)
7.壬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日)
假
1.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借)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凭借,借助)
3.大臣犯法,无所宽假(宽容)
4.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假,不真,与 '真'相对)
5.假令仆伏 法受诛(假令:假如)
6.汉人未可假大兵权(给与)
7.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如果、假如)
间
1.凡天地之间(两事物的当中)
2.奉命于危难之间(中间,期间)
3.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一会儿)
4.安得广厦千万间(指房屋的间数)
5.彼节者有间(间隙,空隙)
6.遂与外人间隔(隔离)
7.间以诗记所遭(间或)
8.谗人间之可谓穷矣(离间)
9.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
10.骨微伤,病间月(间月:隔月,一个月以上)
11.间关莺语花底滑(间关:形容鸟声宛转)
12.秦间来人,赵奢善食而遣之(间谍)
13.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表时间有时、偶然)
14.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表状态,从小路)
15.侯生乃屏人间语曰(表情态,秘密地、悄悄地)
见
1.事不目见耳闻(看见)
2.项伯即入见沛公(拜见,会见)
3.秦王坐章台见相如(召见,接见)
4.谡大笑曰:“汝真女子之见。”(见解,见识)
5.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表示被动,相当于'被')
6.冀君实或见恕也(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已怎么样,可译'我')
7.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同'现'出现)
8.军无见粮(现成的)
9.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看见的东西)
解
1.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剖开,分解动物的肢体)
2.悉埋于地,解其棕缚(把系着的东西解开
3.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解开,使分开)
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解释,解答)
5.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理解,懂得)
6.解手:1分手,道别2指大小便3解除危难的方法
7.天下土崩瓦解(、涣散)
8.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军之仇者,何如(解救、消除)
9.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遂救邯郸,存赵(消散、离散)
10.胡虏益解(通“懈”,松解,懈怠)
就
1.金就砺则利(接近,依靠)
2.连辟公府不就(赴任,就职)
3.轲自知事不就(完成,达到目的)
4.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成就)
5.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即,随即)
6.若无罪而就死地(走向,走上)
7.荆轲遂就车而去(上车、上路)
举
1.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举起,抬起)
2.举类迩而见义远(举出,提出)
3.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发动,举行)
4.永元中,举孝廉不行(推荐,推举)
5.将军向宠,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推荐,推举)
6.吾不能举全吴之地(总合,聚合,拿)
7.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全,皆)
8.如不能举(尽)
9.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举言:发言)
10.故凡举事必循法以动。变法者;因时而化(举事:作事情)
11.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包举:并吞)
12.兔起凫举(飞)
13.主人不问,客不先举(动问)
14.卒叫,函谷举(攻占、占领)
15.荣禄密谋,全在天津阅兵之举(举动)
绝
1.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断绝)
2.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停止,消失)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绝,阻绝)
4.佛印绝类弥勒(极,最,非常)
5.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完全,绝对,全然)
6.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
7.绝代:1.久远的年代 2.当代独一无二
8.绝伦:独一无二,超越同等
9.不如早与之绝(绝交)
10.抢呼欲绝(绝命)
11.以为妙绝(达到极点)
12.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陡峭的)
堪
1.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经得起,忍受)
2.可堪回首,佛狸祠下(能够,可以)
3.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能够,可以)
4.不堪吏人妇,岂合今郎君(胜任)
克
1.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能够)
2.然操遂能克绍(战胜,攻破)
3.克已复礼为仁(克制)
4.子克家(肩负,引申为担当、胜任,担当家务)
5.克已奉公(克制、约束)
6.与克期俱至(限定、约定)
7.更克画,平斗斛度量文章(通“刻”,刀刻、雕刻)
类
1.有植土龛岩,亦此类耳(种类)
2.举类迩而见义远(事例)
3.中会殿阁,类兰若(类似,象)
4.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类推)
5.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条例)
6.近岁风俗尤多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大都、大多)
怜
1.独不怜公子姊耶?(怜悯,同情)
2.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可怜:可爱)
3.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疼爱、爱惜)
4.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爱戴)
5.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值得同情)
6.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可惜)
弥
1.夜雪初霁,荠麦弥望(满,遍)
2.奉之弥繁,侵入愈急(越,更加)
3.病日至秦。既弥留(弥留:病危将死)
4.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经、终)
莫
1.至莫夜月明(通暮读mu,日落的时候,傍晚)
2.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没有(谁),没有(什么)
3.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不,不要)
4.莫如以吾所长攻敌短(莫如:不如)
5.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通'漠',广大)
6.其事体莫须有(表测度、或许)
乃
1.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你)
2.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于是,就,才)
3.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却,竟然)
4.至城东,乃有二十八骑(只,仅仅)
5.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是,就是)
6.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求之,自以为得其实(表意外,竟然)
内
1.少间,帘内掷一纸出(里面,跟“外”相对)
2.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内部,常指国家内部,朝廷内部)
3.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内心)
4.家有一堂二内(内室)
5.距关毋内诸侯(通“纳”,接纳)
6.内狼于囊(通“纳”,放进)
8.百姓内粟千石,拜爵一级(交纳)
期
1.失期,法皆斩(日期,期限)
2.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希望)
3.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周(年),月)
4.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约定,约会)
奇
1.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奇特的,罕见的,不平常的)
2.大将军邓骘奇其才(以----为奇,惊异)
3.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零数)
4.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适宜,适合)
5.此奇货可居(珍贵的)
6.若兵来则出奇兵击之(使人不测的)
7.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佳、好、宜)
8.奇生怪(怪物、异物)
迁
1.战,守,迁皆不及施(迁移)
2.终继五国迁灭,何哉(改变)
3.再迁为太史令(调动官职)
4.是夕始觉有迁谪意(贬谪,放逐)
请
1.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请求,请求对方做某件事)
2.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请求,相当于请允许我,请让我)
3.诸将请所之(请教,请示)
4.乃置酒请之(宴请)
5.:①请求保全生命或解除疾苦②请示③请求任命官职
6.请献十金(愿意)
7.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谒见、谒问)
8.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邀请、约请)
穷
1.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困窘,处境困难)
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不得志,不显贵,与'达'相对)
3.所识穷乏者得我欤(贫困)
4.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穷尽)
5.复前行,欲穷其林(寻求到尽头)
6.穷巷陋室穷山恶水(僻、荒)
7.公孙衍穷张仪(困窘)
8.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穷冬,严冬)
去
1.欲呼张良与俱去(离开)
2.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过去的)
3.为汉家除残去秽(除去,除掉)
4.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距,距离)
5.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表示动作的趋势)
6.人所畔者,天所去也(丢弃、厌弃、失掉)
7.公然抱茅入竹去(前往、到……去)
8.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去去:越去越远,往前走了又走)
劝
1.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功(勉励,奖励)
2.时周瑜受使至番阳,肃劝权召瑜还(劝说)
3.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必劝(受 到鼓励)
却
1.相如因持壁却立(退,退回)
2.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使---退,击退)
3.却之为不恭(拒绝,推却)
4.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还,再)
5.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回头)
6.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去掉、消除)
7.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但是、可是)
如
1.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到 ---去,往)
2.先生如其指(依照,遵从)
3.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象,如同)
4.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及,比得上)
5.如能克谐,天下可定也(如果,假如)
6.其如土石何(如----何,对(把)---怎么办)
若
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如,似,像)
2.若入前为寿(第二人称代词,你,你的,也表示复数,你们)
3.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假如,如果)
4.曾不若孀妻弱子(及,比得上)
5.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若夫:用在一段话开头,用以引起下文,有'象那---'的意思)
6.若何:怎么办,怎么样
7.若---何“对……怎么办”“对……怎么样”
善
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好事,好的行为)
2.素善留侯张良(友好,亲善)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擅长:善于)
4.善刀而藏之(通'缮', 修治。引申为揩拭)
5.先主曰'善' (表示同意的答词,可译为'好''对')
6.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善才:唐时著名琵琶师,后也作以指琵琶师或曲师)
7.采儒墨之善,撮明法之要(优点、长处)
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做好、处理好)
9.善乃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喜欢、羡慕)
少
1.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数量小,不多。这里为少数人。)
2.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不足,缺少)
3.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稍微)
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少年,青年;年轻)
5.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通'小'少子:小儿子)
6.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削减、减少)
7.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瞧不起、轻视)
8.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少数人)
9.少间、少顷、少时、少焉、少刻等词语都表示“一会儿”,“不一会儿”、“不久”)
涉
1.楚人有涉江者(徒步渡水;引申为渡过)
2.驱士众远涉江湖之间(进入,到)
3.今少卿抱不测罪,涉旬月,迫季东(经历,经过)
4.涉猎:泛览群书而不一定求其精
胜
1.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能承受,禁得起,能忍住)
2.刑人如恐不胜(尽)
3.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胜利,战胜,取胜)
4.一人之智力,不能胜天下欲得之者之众(胜过,超过)
5.予观夫巴陵胜状(优美的,好的)
识
1.相逢何必曾相识(懂得,认识)
2.鄙夫寡识(知识,见识)
3.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记住)
使
1.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派遣,命令)
2.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使,让)
3.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出使)
4.人皆得以隶使之(使唤)
5. 大王派一介之使至赵(使者)
6.时周瑜受使至番阳(使命)
7.周公之逮所由使也(主使,指使)
8.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假使)
是
1.觉今是而昨非(正确,认为正确)
2.是又在六国下矣(这个,这样,这些)
3.自信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表示肯定判断)
4.是故圣益圣,愚益愚(是故,是以:因此)
5.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是以:因此)
适
1.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到……去)
2.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女子,出嫁)
3.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顺从,适合)
4.从上观之适与地平(恰好)
5.适为虞人逐(刚才)
6.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同“谪”,被流放)
7.又以适去,竟不自得(流放,贬职)
书
1.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写,记下)
2.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文字)
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书信)
4.家贫,无以致书以观(书籍,书)
5.拜送书于庭(国书)
6.举世唯知其书(书法、字体)
7.《书》曰:“满招损,谦得益”(特指《尚书》,泛指一切经书)
孰
1.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通'熟',仔细)
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谁,哪个)
3.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与:与……比,哪一个更……,哪里比得上)
4.寒暑和节,而五谷以孰(成熟)
5.孰若:哪如、哪里比得上
属
1.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连接,连缀)
2.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
3.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隶属)
4.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掌管)
5.忠之属也,可以一战(类)
6.若属皆且为所虏(等、辈)
7.查明属实,事属可行(系、是)
数
1.众数虽多,甚未足畏(数目,数量)
2.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几,几个)
3.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命运)
4.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计算)
5.数吕师孟叔侄为逆(列举)
6.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算术)
7.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法则、规律)
8.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技艺、方术)
9.范增数目项王(屡次)
率
1.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带领,率领)
2.大率用根者,若有宿根,须取无茎叶时采(大致,一般,这个意义又说成'大率')
3.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全都,一概)
4.将率不能(主将)
5.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顺着、沿着)
6.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规格、标准)
7.建始以来,日食地震,以率言之,三倍春秋(频率、比率)
说
1.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讲明)
2.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言论,说法,主张)
3.《师说》《捕蛇者说》(文体的一种)
4.范增说项羽曰(劝说,说服)
5.秦王不说(通'悦',高兴)
私
1.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私人的,自已的,与'公'相对)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
3.私见张良(私下,私密地)
4.丹不忍以已之私,而伤长者之意(私利、私事)
5.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私交、秘密的活动)
素
1.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白色的生绢)
2.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白色的)
3.彼君子兮,不素餐兮(空,白白地)
4.素善留侯张良(向来,一向)
5.披心腹,见情素(真情、本心)
6.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没有文采的)
汤
1.臣请就汤镬(热水,开水)
2.臣侍汤药,未曾废离(汤药)
3.疾在腠里,汤慰之所及也(同'烫',用热水焐)
4.汤池:1就温泉砌成的浴池2防守严密的护城河
5.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汤汤:大水急流的样子)
涕
1.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眼泪)
2.士皆垂泪涕泣(哭泣)
3.临表涕零,不知所言(涕零:流泪)
4.目泪下,鼻涕长一尺(鼻涕)
徒
1.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同伙,一类人)
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徒然,白白地)
3.徒以吾两人在也(只,仅仅)
4.班白者多徒行(步行)
5.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徒属:所属的人)
6.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门人、)
7.高祖亭长,为送徒郦山(指服劳役的犯人)
亡
1.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逃亡,逃跑)
2.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失去,丢失)
3.今刘表新亡(死亡,死)
4.战败而亡,诚不得已(灭亡)
5.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通'无'没有)
6.孔子伺时其亡也而往拜之(出外、不在)
王
1.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一国的君主)
2.沛公欲王关中,(称王,统治天下)
3.妃嫔媵嫱,王子皇孙(王子:君主的儿子,也指贵族子弟)
4.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王师:封建时代的)
望
1.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远看,观察)
2.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盼望)
3.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希望)
4.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填其室(声望)
5.在丁卯三月之望(农历每月十五日为'望')
6.并、汾乔木,望秋先陨(临近)
恶
1.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厌恶,嫉妒)
2.廉君宣恶言(丑,劣,不好的)
3.以小易大,彼恶知之(怎么,哪)
微
1.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偷偷地,悄悄地)
2.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不暴露,深奥)
3.曹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小,微小)
4.动刀甚微(轻微,轻)
5.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稍微,略微)
6.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如果不是)
7.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小数名,寸的百万分之一,常喻指细小的事情)
8.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表否定,不、不是)
悉
1.赵王悉召群臣议(都,全)
2.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周全,详尽)
3.丞相亮其悉朕意(知道)
4.料大王之卒,悉之不过三十万(尽其所有)
5.书不能悉意,略陈固陋(详尽地叙述)
相
1.伯乐学相马(观察,审察)
2.儿已薄禄相(容貌,貌相)
3.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帮助,辅助)
4.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宰相,丞相,相国)
5.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互相)
6.杂然相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代词)
7.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古代主持礼仪的官)
8.于是舍人相与谏曰(相与、一起)
9.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相得,相投合)
10.便利在此月,正相应(相应、合适)
谢
1.阿母谢媒人(推辞,谢绝)
2.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道歉,认错)
3.乃令张良留谢(辞别)
4.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辞别)
5.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感谢)
6.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告诉)
7.及花之既谢(凋落)
8.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否'(请问)
信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诚实,忠诚,信用)
2.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相信,信任)
3.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使者,送信的人,此指媒人)
3.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确实,实在,的确)
4.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随意,随便)
5.欲信大义于天下(同“伸”,伸张)
6.信誓旦旦,不思其反(信誓:真诚的誓言)
7.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可靠的)
8.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信物、凭据)
9.西忆岐阳信(音讯、消息)
10.言必信,行必果(守信用)
兴
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兴起,发生)
2.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发动,调发)
3.大楚兴,陈胜王(兴盛,复兴)
4.遇游僧澄源至,兴甚浓(兴致)
5.夙兴夜寐(起、起来)
6.事不成则礼乐不兴(作)
7.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兴办、举办)
行
1.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行走)
2.赵王畏秦,欲毋行(去,离开;前往)
3.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实行;做)
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行为,品行)
5.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将,将要)
6.古诗的一种体裁。例白居易的《琵琶行》
7.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行列,队伍)
幸
1.则吾斯役之不幸(幸运)
2.大王亦幸赦臣(侥幸,幸而,幸亏)
3.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宠爱)
4.缦立远视,而望幸焉(皇帝到来)
5.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希望)
修
1.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修理,整治)
2.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修建,修造)
3.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修订,修改)
4.不期修古,不法常可(学习,研究)
5.邹忌修八尺有余(长,高)
6.掌修国史(撰写)
7.恐修名之不立(美好)
8.臣修身洁行数十年(修养)修身:修养身心
徐
1.不徐不疾(迟缓)
2.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慢慢地、缓缓地)
许
1.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答应,允许)
2.塞上长城空自 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期望)
3.高可二黍许(表示大约和数量)
4.不知何许人也(处所)
阳
1.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山的南面,水的北面)
2.斜阳草树,寻常巷陌(阳光,太阳)
3.春日载阳,有鸣仓庚(温暖)
4.儋阳为傅其奴(通“佯”,表面上,假装)
5.周秦古玺,多作阳文(出的,外露的)
要
1.增减要语,奉行者莫辨也(重要,简要)
2.筑石寨土堡于要隘(险要)
3.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时也(需要,符合,适合)
4.张良出,要项伯(同'邀',邀请)
5.惟大辟无吏可要,然犹质其首(要挟)
6.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相约,誓约)
7.要在安国家,利(要点、关键)
8.若要人不知,除非已莫为(希望)
9.要之,治平之久,天地不能不生人(总括、概括)
10.然地亦穷险,唯京师要其道(约束、控制)
宜
1.将军禽操,宜在今日(适宜,合适)
2.诚宜开张圣听(应当,应该)
3.今阴阳不调,宜更历之过也(表推测,大概)
遗
1.秦无亡矢遗镞之费(遗失,丢失)
2.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遗漏,忽略)
3.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遗留,特指死去的人留下的)
4.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排泄(大小便)]
5.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送给,给予)
6.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遗踪:遗迹,旧址)
7.地有遗利,民有遗力(剩余的)
贻
1.尝贻予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赠送)
2.我之怀矣。自贻伊戚(遗留)
3.老父之罪,不能鉴听,坐贻聋瞽(造成)
4.贻人口实(给、被)
易
1.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壁(换,换取)
2.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改变,更改)
3.采掇者易辨识耳(容易,平易)
4.由是贼中险易远近虚实尽知之(地势,平坦,平易)
5.是以古之易财,非仁者,财多也(轻视)
6.民富则田肥以易,田肥以易则出实百倍(整治)
7.荣禄固操、莽之才,绝世之雄,待之恐不易易(很,非常)
阴
1.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山的北面,水的南面)
2.朝晖夕阴,气象万千(阴暗)
3.阴风怒号,浊浪排空(阴冷,寒)
4.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影,树荫)
5.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暗中,暗地里)
6.惟汉印多用阴文(凹入的)
7.性阴密,忍诛杀,不见喜怒(阴险)
右
1.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右边,与'左'相对)
2.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秦汉以前以右为尊,因而指较高的地位,引申为上)
3.又多豪右,共为不轨(古称世家大族为'右族'、'右姓')
4.梁弘御戎,莱驹为右(古代战车上坐在右边负责警卫并防止车身倾侧的力士称“车右”,也称为“右”)
5.守成尚文,遭遇右武(尊重、重视)
6.右韩而左魏(新近、袒护)
再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第二次或两次)
2.一弹再三叹(再三:屡次,多次)
造
1.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到---去)
2.不知便可登峰造极不(到达某一境界)
3.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制作,建造)
4.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制定)
5.小子有造(培养,造就)
6.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造化:指天地、大自然)
知
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知道,懂得)
2.君何以知燕王(了解)
3.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感觉,感到)
4.其真不知马也(识别)
5.孰为汝多知乎(知识)
6.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智',智慧)
7.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主持,管理)
8.悲歌辞旧爱,衔泪觅新知(知已、朋友)
9.绝宾客之知(交情)
10.子产将知政矣(主持、管理)
致
1.致敬亭于幕府(送达,送来)
2.一篇之中三致志焉(表达,表示)
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达到)
4.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得到,取得)
5.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招致,招引,引来)
6.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招纳,招引)
7.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致使,使)
8.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尽,极)
9.先享无穷逸致矣(意志,意境)
10.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意态、情趣)
质
1.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或抵押)
2.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通'贽',信物)
3.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资质;质地)
4.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质询,问)
5.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通“锧”,刑具,时作垫用的砧板)
6.形者神之质(本质、实质) 7质明,避哨竹林中(正、刚刚)
治
1.故治国无法则乱(管理,治理)
2.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安定,有秩序,与'乱'相对)
3.今治水军八十万众(修理,整训)
4.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医治)
5.不效则治臣之罪(惩处,处置)
6.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整理)
7.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对付、抵御)
8.此吾所以为治平之民虑也(治平;社会安定)
诸
1.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各,众多)
2.投诸渤海之尾('之于'合音词)
3.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之乎'合音词)
4.潘崇曰:'能事诸乎?'(代词,他、她、它(们))
贼
1.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祸害,危害)
2.忍能对面为盗贼(作乱叛国或外来侵犯的人)
3.燕王昏乱,其太子丹乃阴会荆轲为贼(刺客)
4.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强盗)
5.坐桂公塘土围中,骑数过千其门,几落贼手死(敌人)
6.二人相憎欲相贼也(杀害)
7.董卓狼戾(凶狠)贼忍(残忍)(狠毒)
族
1.士大夫之族(家族,同姓的亲属,引申为'类')
2.族庖月更刀,折也(众,一般的)
3.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丛聚、集结之处)
4.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灭族)
卒
1.夫以疾病之卒御狐疑之众(步兵,士兵)
2.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古编制,一百人为卒)
3.初,鲁肃闻刘表卒(死)
4.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终于)
5.五万兵难卒合(通'猝',突然,仓猝)
走
1.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古代指疾行,即跑)
2.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逃跑)
3.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使之逃跑)
4.窃计欲亡赵走燕(奔向、趋附)
5.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走向)
6.太史公中马走司马迁再拜言(仆人)
7.豫备走舸,系于其尾(快)
8.走虽为敏(谦称、我)
左
1.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左边)
2.人莫能左画方右画圆也(左手)
3.古代地理上以东为左。干到江左,必要成功(东面)
4.古代以右为尊,左为较低的地位。诸士在已之左,愈贫贱,尤益敬,与钧(较低的地位)
5.古代车上以左为尊。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车上的尊位)
坐
1.项王,项伯东向坐(坐着,坐下)
2.因击沛公于坐(通'座',座位)
3.停车坐爱枫林晚(因为,由于)
4.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坐守)
5.指位置所在。坐北朝南(坐落)
6.坐法去官(触犯)
2020-07-19 02:00
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史记》
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史记》
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史记》
苦言药也,甘言疾也.《史记》
恃德者昌,恃力者亡《史记》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
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史记》
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史记》
道高益安,势高益危.《史记》
《五帝本纪》
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而卒授舜以天下.
《夏本纪》
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薄衣食,致孝于鬼神.
《殷本纪》
益广沙丘苑台,多取野兽蜚鸟置其中.慢於鬼神.大聚乐戏於沙丘,以酒为池,县肉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
《周本纪》
三十四年,王益严,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厉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鄣之也.防民之口,甚於防水.水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水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於列士献诗……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秦始皇本纪》
丞相李斯曰:“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治,非其相反,时变异也.今陛下创大业,建万世之功,固非愚儒所知……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制曰:“可.”
始皇闻亡,乃大怒曰:“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欲以兴太平,方士欲练以求奇药……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訞言以乱黔首.”於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馀人,皆阬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
八月己亥,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於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
《项羽本纪》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於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柰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於是遂去.
项王见秦宫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於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柰何,虞兮虞兮柰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馀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原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觽数十万人 ,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於心乎?”
《高祖本纪》
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巿.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者死,伤人及盗抵罪.馀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儿皆和习之.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
《吕太后本纪》
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煇耳,饮瘖药,使居厕中,命曰“人彘”.居数日,乃召孝惠帝观人彘.孝惠见,问,乃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岁馀不能起.使人请太后曰:“此非人所为.臣为太后子,终不能治天下.”孝惠以此日饮为淫乐,不听政,故有病也.
王陵让陈平、绛侯曰:“始与高帝喋血盟,诸君不在邪?今高帝崩,太后女主,欲王吕氏,诸君从欲阿意背约,何面目见高帝地下?”陈平、绛侯曰:“於今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夫全社稷,定刘氏之后,君亦不如臣.”王陵无以应之.
《齐太公世家》
於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於齐营丘.东就国,道宿行迟.逆旅之人曰:“吾闻时难得而易失.客寝甚安,殆非就国者也.”太公闻之,夜衣而行,犁明至国.
公逾墙,射中公股,公反坠,遂弑之.晏婴立崔杼门外,曰:“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若为己死己亡,非其私昵,谁敢任之!”门开而入,枕公尸而哭,三踊而出.
《鲁周公世家》
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於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晋世家》
成王与叔虞戏,削桐叶为珪以与叔虞,曰:“以此封若.”史佚因请择日立叔虞.成王曰:“吾与之戏耳.”史佚曰:“天子无戏言.言则史书之,礼成之,乐歌之.”於是遂封叔虞於唐.
是岁也,晋复假道於虞以伐虢.虞之大夫宫之奇谏虞君曰:“晋不可假道也,是且灭虞.”虞君曰:“晋我同姓,不宜伐我.”宫之奇曰:“太伯、虞仲,太王之子也,太伯亡去,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子也,为文王卿士,其记勋在王室,藏於盟府.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之亲能亲於桓、庄之族乎?桓、庄之族何罪,尽灭之.虞之与虢,唇之与齿,唇亡则齿寒.”虞公不听,遂许晋.
成王曰:“子即反国,何以报寡人?”重耳曰:“羽毛齿角玉帛,君王所馀,未知所以报.”王曰:“虽然,何以报不谷?”重耳曰:“即不得已,与君王以兵车会平原广泽,请辟王三舍.”
……
楚得臣怒,击晋师,晋师退.军吏曰:“为何退?”文公曰:“昔在楚,约退三舍,可倍乎!”楚师欲去,得臣不肯.
《楚世家》
伍举曰:“原有进隐.”曰:“有鸟在於阜,三年不蜚不鸣,是何鸟也?”庄王曰:“三年不蜚,蜚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举退矣,吾知之矣.”
八年,伐陆浑戎,遂至洛,观兵於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庄王曰:“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王孙满曰:“呜呼!君王其忘之乎?昔虞夏之盛,远方皆至,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桀有乱德,鼎迁於殷,载祀六百.殷纣暴虐,鼎迁於周.德之休明,虽小必重;其奸回昏乱,虽大必轻.昔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楚王乃归.
陈轸曰:“今君已为令尹矣,此国冠之上.臣请得譬之.人有遗其舍人一卮酒者,舍人相谓曰:‘数人饮此,不足以遍,请遂画地为蛇,蛇先成者独饮之.’一人曰:‘吾蛇先成.’举酒而起,曰:‘吾能为之足.’及其为之足,而后成人夺之酒而饮之,曰:‘蛇固无足,今为之足,是非蛇也.’今君相楚而攻魏,破军杀将,功莫大焉,冠之上不可以加矣.今又移兵而攻齐,攻齐胜之,官爵不加於此;攻之不胜,身死爵夺,有毁於楚:此为蛇为足之说也.不若引兵而去以德齐,此持满之术也.”昭阳曰:“善.”引兵而去.
《越王勾践世家》
吴既赦越,越王句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於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范蠡遂去,自齐遗大夫种书曰:“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
《赵世家》
公孙杵臼曰:“立孤与死孰难?”程婴曰:“死易,立孤难耳.”公孙杵臼曰:“赵氏先君遇子厚,子强为其难者,吾为其易者,请先死.”乃二人谋取他人婴儿负之,衣以文葆,匿山中.
肥义曰:“臣闻疑事无功,疑行无名.王既定负遗俗之虑,殆无顾天下之议矣.夫论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谋於众……智者睹未形,则王何疑焉.”王曰:“吾不疑胡服也,吾恐天下笑我也.狂夫之乐,智者哀焉;愚者所笑,贤者察焉.世有顺我者,胡服之功未可知也.虽驱世以笑我,胡地中山吾必有之.”於是遂胡服矣.
《田敬仲完世家》
二十四年,与魏王会田於郊.魏王问曰:“王亦有宝乎?”威王曰:“无有.”梁王曰:“若寡人国小也,尚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奈何以万乘之国而无宝乎?”威王曰:“寡人之所以为宝与王异.吾臣有檀子者,使守南城,则楚人不敢为寇东取,泗上十二诸侯皆来朝.吾臣有朌子者,使守高唐,则赵人不敢东渔於河.吾吏有黔夫者,使守徐州,则燕人祭北门,赵人祭西门,徙而从者七千馀家.吾臣有种首者,使备盗贼,则道不拾遗.将以照千里,岂特十二乘哉!”梁惠王惭,不怿而去.
田单乃收城中得千馀牛,为绛缯衣,画以五彩龙文,束兵刃於其角,而灌脂束苇於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夜大惊.牛尾炬火光明炫燿,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
《陈涉世家》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庸者笑而应曰:“若为庸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
《萧相国世家》
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馀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诸君知猎乎?”曰:“知之.”“知乎?”曰:“知之.”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群臣皆莫敢言.
客有说相国曰:“君灭族不久矣.夫君位为相国,功第一,可复加哉?然君初入关中,得百姓心,十馀年矣,皆附君,常复孳孳得民和.上所为数问君者,畏君倾动关中.今君胡不多买田地,贱贳贷以自污?上心乃安.”於是相国从其计,上乃大说.
《留侯世家》
沛公入秦宫,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樊哙谏沛公出舍,沛公不听.良曰:“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且‘忠言逆耳利於行,毒药苦口利於病’,原沛公听樊哙言.”沛公乃还军霸上.
上乃大惊,曰:“吾求公数岁,公辟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四人皆曰:“陛下轻士善骂,臣等义不受辱,故恐而亡匿.窃闻太子为人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欲为太子死者,故臣等来耳.”
《陈丞相世家》
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无知曰:“臣所言者,能也;陛下所问者,行也.今有尾生、孝己之行而无益处於胜负之数,陛下何暇用之乎?楚汉相距,臣进奇谋之士,顾其计诚足以利国家不耳.且盗嫂受金又何足疑乎?”
平谢曰:“主臣!陛下不知其驽下,使待罪宰相.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孝文帝乃称善.
《绛侯周勃世家》
文帝朝,太后以冒絮提文帝,曰:“绛侯绾皇帝玺,将兵於北军,不以此时反,今居一小县,顾欲反邪!”文帝既见绛侯狱辞,乃谢曰:“吏方验而出之.”於是使使持节赦绛侯,复爵邑.绛侯既出,曰:“吾尝将百万军,然安知狱吏之贵乎!”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於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廷尉责曰:“君侯欲反邪?”亚夫曰:“臣所买器,乃葬器也,何谓反邪?”吏曰:“君侯纵不反地上,即欲反地下耳.”
《管晏列传》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於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老子韩非列传》
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於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於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非见韩之削弱,数以书谏韩王,韩王不能用.於是韩非疾治国不务修明其法制,执势以御其臣下,富国强兵而以求人任贤,反举浮淫之蠹而加之於功实之上.以为儒者用文乱法,而侠者以武犯禁.宽则宠名誉之人,急则用介胄之士.
《伍子胥列传》
伍尚欲往,员曰:“楚之召我兄弟,非欲以生我父也,恐有脱者后生患,故以父为质,诈召二子.二子到,则父子俱死.何益父之死?往而令雠不得报耳.不如奔他国,借力以雪父之耻,俱灭,无为也.”伍尚曰:“我知往终不能全父命.然恨父召我以求生而不往,后不能雪耻,终为天下笑耳.”谓员:“可去矣!汝能报杀父之雠,我将归死.”
乃告其舍人曰:“必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以为器;而抉吾眼县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乃自刭死.
《仲尼列传》
孔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陈子禽问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於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又问曰:“孔子适是国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也.”
《商君列传》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於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苏秦列传》
苏秦之昆弟妻嫂侧目不敢仰视,俯伏侍取食.苏秦笑谓其嫂曰 :“何前倨而后恭也?”嫂委慐蒲服,以面掩地而谢曰 :“见季子位高金多也 .”苏秦喟然叹曰 :“此一人之身,富贵则亲戚畏惧之,贫贱则轻易之,况觽人乎!且使我有雒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于是散千金以赐宗族朋友.
《孟尝君列传》
最下坐有能为狗盗者,曰:“臣能得狐白裘.”乃夜为狗,以入秦宫臧中,取所献狐白裘至,以献秦王幸姬.幸姬为言昭王,昭王释孟尝君.孟尝君得出,即驰去,更封传,变名姓以出关.夜半至函谷关.秦昭王后悔出孟尝君,求之已去,即使人驰传逐之.孟尝君至关,关法鸡鸣而出客,孟尝君恐追至,客之居下坐者有能为鸡鸣,而鸡齐鸣,遂发传出.
孟尝君所以贷钱者,为民之无者以为本业也;所以求息者,为无以奉客也.今富给者以要期,贫穷者燔券书以捐之.诸君强饮食.有君如此,岂可负哉!
生者必有死,物之必至也;富贵多士,贫贱寡友,事之固然也.君独不见夫趣市者乎?明旦,侧肩争门而入;日暮之后,过市朝者掉臂而不顾.非好朝而恶暮,所期物忘其中.今君失位,宾客皆去,不足以怨士而徒绝宾客之路.原君遇客如故.
《廉颇蔺相如列传》
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原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於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怒,不许.於是相如前进鲊,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鲊.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於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雠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驩,为刎颈之交.
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
《屈原贾生列传》
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絜,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絜,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於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於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
《刺客列传》
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雠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慷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於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李斯列传》
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於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淮阴侯列传》
诸将效首虏,毕贺,因问信曰:“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曰破赵会食,臣等不服.然竟以胜,此何术也?”信曰:“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诸将皆服曰:“善.非臣所及也.”
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於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言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扁鹊仓公列传》
后五日,扁鹊复见,望见桓侯而退走.桓侯使人问其故.扁鹊曰:“疾之居腠理也,汤熨之所及也;在血脉,针石之所及也;其在肠胃,酒醪之所及也;其在骨髓,虽司命无柰之何.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李将军列传》
尝从行,有所旻陷折关及格猛兽,而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至莫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馀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馀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而右将军独下吏,当死,赎为庶人.
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於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卫将军骠骑列传》
天子尝欲教之孙吴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天子为治第,令骠骑视之,对曰:“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由此上益重爱之.
《儒林列传》
窦太后好老子书,召辕固生问老子书.固曰:“此是家人言耳.”太后怒曰:“安得司空城旦书乎?”乃使固入圈刺豕.景帝知太后怒而固直言无罪,乃假固利兵,下圈刺豕,正中其心,一刺,豕应手而倒.太后默然,无以复罪,罢之.
《酷吏列传》
孔子曰:“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老氏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法令滋章,盗贼多有.”
尝从入上林,贾姬如厕,野彘卒入厕.上目都,都不行.上欲自持兵救贾姬,都伏上前曰:“亡一姬复一姬进,天下所少宁贾姬等乎?陛下纵自轻,柰宗庙太后何!”上还,彘亦去.太后闻之,赐都金百斤,由此重郅都.
《滑稽列传》
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不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王曰:“何如?”对曰:“臣请以雕玉为棺?
原文:鲁人身善织屡,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屡为履之也,而截止越人跣行;缟为之冠也,而越人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韩非《韩非子 说林上》
译文:有个鲁国人擅长编草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绸,他想搬到越国去.有个人对他说:“你到越国一定会穷的.”那个鲁国人问:“为什么?”劝他的人说:“编草鞋是为了给人穿,而越国人不爱穿鞋喜欢赤脚,织白绸是为了做帽子,而越过人不爱戴帽子喜欢披散着头发,你要到了不能用你长处的国家去,想不穷做得到吗?”
新编:有个鲁国人擅长编草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绸,他想搬到越国去.有个人对他说:“你到越国一定会穷的.”那个鲁国人问:“为什么?”劝他的人说:“编草鞋是为了给人穿,而越国人不爱穿鞋喜欢赤脚,织白绸是为了做帽子,而越过人不爱戴帽子喜欢披散着头发,你要到了不能用你长处的国家去,想不穷做得到吗?”
那个鲁国人就是不信邪,带上妻子到了越国,他编了很多草鞋送给那些上山砍柴和做挑夫的人,他老婆做了很多帽子送给越国的美女,结果不出几年,越国的人都开始穿鞋了,越国的美女以能戴上用他老婆织的白绸做的帽子为荣,不久以后,他们夫妻赚的盆满钵满,衣锦还乡,令那个劝他的人大跌眼镜.
公孙仪做鲁国的宰相并且特别喜欢吃鱼,全国都的人都争相买鱼来献给他,公仪先生却不接受.他弟弟劝他说:“您喜欢吃鱼而不接受别人的鱼,这是为什么?”他回答说:“正因为爱吃鱼,我才不接受.假如收了别人献来的鱼,一定会有迁就他们的表现;有迁就他们的表现,就会枉法;枉法就会被罢免相位.虽然爱吃鱼,这些人不一定再送给我鱼,我又不能自己供给自己鱼.如果不收别人给的鱼,就不会被罢免宰相,尽管爱吃鱼,我能够长期自己供给自己鱼.”公孙仪懂得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懂得靠别人为自己不如自己为自己.
参考资料:baidu
回答者:豆豆伟 - 进士出身 八级 1-13 18:28
《韩非子》
原文:
凡说之难:非吾知之有以说之之难也,又非吾辩之能明吾意之难也,又非吾敢横失而能尽之难也.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所说出于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厚利,则见下节而遇卑贱,必弃远矣.所说出于厚利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见无心而远事情,必不收矣.所说阴为厚利而显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阳收其身而实疏之;说之以厚利,则阴用其言显弃其身矣.此不可不察也.
夫事以密成,语以泄败.未必其身泄之也,而语及所匿之事,如此者身危.彼显有所出事,而乃以成他故,说者不徒知所出而已矣,又知其所以为,如此者身危.夫异事而当,知者揣之外而得之,事泄于外,必以为己也,如此者身危.周泽未渥也,而语极知,说行而有功,则德忘;说不行而有败,则见疑,如此者身危.贵人有过端,而说者明言礼义以挑其恶,如此者身危.贵人或得计而欲自以为功,说者与知焉,如此者身危.强以其所不能为,止以其所不能已,如此者身危.故与之论大人,则以为间己矣;与之论细人,则以为卖重.论其所爱,则以为借资;论其所憎,则以为尝己也,径省其说,则以为不智而拙之;米盐博辩,则以为多而交之.略事陈意,则曰怯懦而不尽;虑事广肆,则曰草野而倨侮.此说之难,不可不知也.
凡说之务,在知饰所说之所矜而灭其所耻.彼有私急也,必以公义示而强之.其意有下也,然而不能已,说者因为之饰其美而少其不为也.其心有高也,而实不能及,说者为之举其过而见其恶,而多其不行也.有欲矜以智能,则为之举异事之同类者,多为之地,使之资说于我,而佯不知也以资其智.欲内相存之言,则必以美名明之,而微见其合于私利也.欲陈危害之事,则显其毁诽而微见其合于私患也.誉异人与同行者,规异事与同计者.有与同污者,则必以大饰其无伤也;有与同败者,则必以明饰其无失也.彼自多其力,则毋以其难概之也;自勇其断,则无以其谪怒之;自智其计,则毋以其败躬之.大意无所拂悟,辞言无所击摩,然后极骋智辩焉.此道所得,亲近不疑而得尽辞也.伊尹为宰,百里奚为虏,皆所以干其上也.此二人者,皆圣人也;然犹不能无役身以进,如此其污也!今以吾言为宰虏,而可以听用而振世,此非能仕之所耻也.夫旷日离久,而周泽既渥,深计而不疑,引争而不罪,则明割利害以致其功,直指是非以饰其身,以此相持,此说之成也.
昔者郑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因问于群臣:"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大夫关其思对曰:"胡可伐."武公怒而戮之,曰:"胡,兄弟之国也.子言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遂不备郑.郑人袭胡,取之.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此二人说者皆当矣,厚者为戮,薄者见疑,则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故绕朝之言当矣,其为圣人于晋,而为戮于秦也,此不可不察.
昔者弥子瑕有宠于卫君.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刖.弥子瑕母病,人间往夜告弥子,弥子矫驾君车以出.君闻而贤之,曰:"教哉!为母之故,亡其刖罪."异日,与君游于果围,食桃而甘,不尽,以其半啖君.君曰:"爱我哉!亡其口味以啖寡人."及弥子色衰爱弛,得罪于君,君曰:"是固尝矫驾吾车,又尝啖我以馀桃."故弥子之行未变于初也,而以前之所以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变也.故有爱于主,则智当而加亲;有赠于主,则智不当见罪而加疏.故谏说谈论之士,不可不察爱憎之主而后说焉.
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人主亦有逆鳞,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
大凡进说的困难:不是难在我的才智能够用来向君主进说,也不是难在我的口才能够阐明我的意见,也不是难在我敢毫无顾忌地把看法全部表达出来.大凡进说的困难:在于了解进说对象的心理,以便用我的说法适应他.进说对象想要追求美名的,却用厚利去说服他,就会显得节操低下而得到卑贱待遇,必然受到抛弃和疏远.进说对象想要追求厚利的,却用美名去说服他,就会显得没有心计而又脱离实际,必定不会被接受和录用.进说对象暗地追求原利而表面追求美名的,用美名向他进说,他就会表面上录用而实际上疏远进说者;用厚利向他进说,他就会暗地采纳进说者的主张而表面疏远进说者.这是不能不明察的.
事情因保密而成功,谈话因而失败.未必进说者本人泄露了机密,而是谈话中触及到君主心中隐匿的事,如此就会身遭危险.君主表面上做这件事,心里却想借此办成别的事,进说者不但知道君主所做的事,而且知道他要这样做的意图,如此就会身遭危险.进说者筹划一件不平常的事情并且符合君主心意,聪明人从外部迹象上把这事猜测出来了,事情泄露出来,君主一定认为是进说者泄露的,如此就会身遭危险.君主恩泽未厚,进说者谈论却尽其所知,如果主张得以实行并获得成功,功德就会被君主忘记;主张行不适而遭到失败,就会被君主怀疑,如此就会身遭危险.君主有过错,进说者倡言礼义来挑他的毛病,如此就会身遭危险.君主有时计谋得当而想自以为功,进说者同样知道此计,如此就会身遭危险.勉强君主去做他不能做的事,强迫君主停止他不愿意停止的事,如此就会身遭危险.所以进说者如果和君主议论大臣,就被认为是想离间君臣关系;和君主谈论近侍小臣,就被认为是想卖弄身价.谈论君主喜爱的人,就被认为是拉关系;谈论君主憎恶的人,就被认为是搞试探.说话直截了当,就被认为是不聪明而笨拙;谈话琐碎详尽,就被认为是罗嗦而冗长.简略陈述意见,就被认为是怯懦而不敢尽言;谋事空泛放任,就被认为是粗野而不懂礼貌.这些进说的困难,是不能不知道的.
大凡进说的要领,在于懂得粉饰进说对象自夸之事而掩盖他所自耻之事.君主有私人的急事,进说者一定要指明这合乎公义而鼓励他去做.君主有卑下的念头,但是不能克制,进说者就应把它粉饰成美好的而抱怨他不去干.君主有过高的企求,而实际不能达到,进说者就为他举出此事的缺点并揭示它的坏处,而称赞他不去做.君主想自夸智能,进说者就替他举出别的事情中的同类情况,多给他提供根据,使他从我处借用说法,而我却假装不知道,这样来帮助他自夸才智.进说者想向君主进献与人相安的话,就必须用好的名义阐明它,并暗示它合乎君主私利.进说者想要陈述有危害的事,就明言此事会遭到的毁谤,并暗示它对君主也有害处.进说者称赞另一个与君主行为相同的人,规划另一件与君主考虑相同的事.有和君主污行相同的,就必须对它大加粉饰,说它没有害处;有和君主败迹相同的,就必须对它明言掩锦,说他没有过失.君主自夸力量强大时,就不要用他为难的事去压抑他;君主自以为决断勇敢时,就不要用他的过失去激怒他;君主自以为计谋高明时,就不要用他的败绩去困窘他.进说的主旨没有什么违逆,言辞没有什么抵触,然后就可以充分施展自己的智慧和辩才了.由这条途径得到的,是君主亲近不疑而又能畅所欲言.伊尹做过厨师,百里奚做过奴隶,都是为了求得君主重用.这两个人都是圣人,但还是不能不通过做低贱的事来求得进用,他们的卑下一至于此!假如把我的话看成像厨师和奴隶所讲的一样,而可以来纳来救世,这就不是智能之士感到耻辱的了.经过很长的时间,君主的恩思泽已厚,进说者深入谋划不再被怀疑,据理力争不再会获罪,就可以明确剖析利害来成就君主的功业,直接指明是非来端正君主的言行,能这样相互对待,是进说成功了.
从前郑武公想胡国,故意先把自己的女儿嫁给胡国君主来使他快乐.然后问群臣:“我想用兵,哪个国家可以?”大夫关其思回答说:“胡国可以.”武公发怒而杀了他,说:“胡国是兄弟国家,你说它,是何道理?”胡国君主听说了,认为郑国和自己友好,于是不再防备郑国.郑国偷袭了胡国,攻占了它.宋国有个富人,下雨把墙淋塌了,他儿子说:“不修的话,必将有盗贼来偷.”邻居的老人也这么说.到了晚上,果然有大量财物被窃.这家富人认为儿子很聪明,却对邻居老人起了疑心.关其思和这位老人的话都恰当,而重的被杀,轻的被怀疑;那么,不是了解情况有困难,而是处理所了解的情况很困难.因此,绕朝的话本是对的,但他在晋国被看成圣人,在秦国却遭杀害,这是不可不注意的.
从前弥子瑕曾受到卫国国君的宠信.卫国法令规定,私自驾驭国君车子的,论罪要处以刖刑.弥子瑕母亲病了,有人抄近路连夜通知弥子瑕,弥子瑕假托君命驾驭君车而出.卫君听说后,却认为他德行好,说:“真孝顺啊!为了母亲的缘故,忘了自己会犯别罪.”另一天,他和卫君在果园游览,吃桃子觉得甜,没有吃完,就把剩下的半个给卫君吃.卫君说:“多么爱我啊!不顾自己口味来给我吃.”等到弥子瑕色衰爱弛时,得罪了卫君,卫君说:“这人本来就曾假托君命私自驾驭我的车子,又曾经把吃剩的桃子给我吃.”所以,虽然弥子瑕的行为和当初并没两样,但先前称贤、后来获罪的原因,是卫君的爱憎有了变化.所以被君主宠爱时,才智就显得恰当而更受亲近;被君主憎恶时,才智就显得不恰当,遭到谴责而更被疏远.所以谏说谈论的人不可不察看君主的爱憎,然后进说.
龙作为一种动物,驯服时可以戏弄着骑它;但它喉下有一尺来长的逆鳞,假使有人动它的话,就一定会受到伤害.君主也有逆鳞,进说者能不触动君主的逆鳞,就差不多了.
汉武帝是西汉王朝的第7位皇帝,公元前141年即位,到公元前87年去世,在位时间长达54年之久,是历史上影响最广泛而深远的一位皇帝。
自从15岁当上皇帝开始,汉武帝就任性地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略战争。他在位期间,几乎没有停止过战争,所以说,汉武帝半生穷兵黩武一点都不过份。
历史上,能够和秦始皇比肩的皇帝不多,汉武帝应该算是其中之一,而且是最早的一位。
有人发问:汉武帝半生穷兵黩武,为何却能比肩秦始皇?这个问题从以下3个方面给予回答。
独尊儒术:引领封建时代2000多年的正统思想
公元前134年,汉武帝颁发诏令,大张旗鼓地向天下寻求治理国家的方法与谋略。
董仲舒响应诏令,写了文章《举贤良对策》呈献上去。董仲舒把儒家思想与当时国家的现实状况有机融合,创立了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崭新的思想系统。
汉武帝对董仲舒的思想大加赞赏,很快将儒家思想确立为治国指导思想,并且颁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重大国策。
从此以后,儒家思想正式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并且一直延续2000多年。
正是汉武帝的这一重大举措,使得社会有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也为几千年的中华文明注入了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儒家思想不断丰富提升。直至今天,儒家思想仍然有很重要的借鉴价值。
降服四方:大破匈奴,为汉家王朝打出满天霞光
千古一帝秦始皇,面对匈奴的凶猛骚扰,也只能修筑万里长城来进行抵御。
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刘邦被匈奴围困于白登山,差一点丢了性命。
白登之围后,刘邦迫不得已,只得采用“和亲”政策,来换取边疆地区的安宁。
对待匈奴的骚扰,汉武帝豪迈地开创了历史上的第一。汉武帝是历史上第一位大胆提出要求匈奴向中原王朝称臣的皇帝。
从公元前138年到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多次派遣大军进攻匈奴,其中重创匈奴的有3次。分别是河南之战、河西之战、漠北之战。
公元前127年,汉武帝声东击西,派遣年轻的将军卫青率领3万骑兵,收复河套地区,并且清除了匈奴的驻军窝点。
卫青乘胜追击,从匈奴后方迂回包抄,很快把匈奴的娄烦王与白羊王打得狼狈逃窜,使得长安重回安宁平静。
公元前123年,汉朝与匈奴进行了一场激烈战斗。霍去病脱颖而出,这一年他18岁。
霍去病是卫青的外甥,作战勇敢。霍去病率领800骑兵对匈奴军营发动突然袭击,他一马当先、奋勇杀敌,取得了完美大胜。
汉武帝封赏他为冠军侯,并且特地为他建造一座豪华壮丽的大别墅。可是,霍去病却对汉武帝说:匈奴未灭,无以家为!
西汉对匈奴的主动进攻中,规模最大的是漠北之战。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遣卫青、霍去病分别率领10万骑兵、几十万步兵,从两条路线攻击漠北的匈奴单于。
卫青率领大军穿过茫茫戈壁沙漠,一直打到现在蒙古的杭爱山脉,消灭敌人19000多人。
霍去病追歼匈奴左贤王,长途跋涉1000多公里,俘虏敌人74000多人,大军到达现在的贝加尔湖。贝加尔湖今天已经属于俄罗斯。
对于匈奴来说,漠北之战是致命打击。从此以后,匈奴跑到远处躲藏起来,漠南再也没有匈奴单于的统治中心了。
汉武帝抗击匈奴取得一系列胜利,使得西汉帝国更加统一巩固。长城内外,汉民可以毫无顾忌地放逐牛马,草原上到处都是汉民饲养的家畜。
汉武帝对匈奴的战争,打出了汉王朝的凛凛威风,打出了汉王朝的冲天豪气,打出了汉王朝的光芒万丈。
直到几十年之后的汉元帝时期,汉家大将陈汤仍然高呼: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疆域庞大:四方来拜,泱泱大国何等霸气
只有到了汉武帝时期,汉朝帝国才开始大破匈奴、远征大宛、收复西域、攻下南越、吞并朝鲜,将西域正是纳入中华版图。
汉武帝时期,疆域东到大海、西至西域、南到南海、北至大漠,再加上臣服的领土,总共有2000多万平方公里。汉武帝时期,是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国家。
汉武帝时期是封建王朝发展过程中的第一个高峰。
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通往欧洲的路线最远到达罗马,通往非洲的路线最远到达埃及港。
丝绸之路成为连接欧亚非的桥梁与纽带,这是最早将目光投向了世界。
历史上总共有400多位皇帝,秦始皇当之无愧是“千古一帝”,汉武帝能够比肩秦始皇,绝不是空穴来风、凭空臆造的,而是站在历史风口的汉武帝用丰功伟绩、盖世功名树立起来的高大形象,赢得了千秋万代的共同认可。
我是:岳飞的飞。
欢迎关注、共同进步!
欢迎批评、一起成长!
2023-07-03
《奇思乐园》攻略——诡异酒店通关攻略
《疯狂梗传》攻略——进击的老板通关攻略
《文字玩出花》攻略——男厕风云找出12处不合理通关攻略
《暗区突围》攻略——艾薇塔任务汇总以及流程顺序
《咸鱼之王》灯神挑战阵容推荐图(咸鱼之王灯神各国阵容最低配置)
《道天录》攻略——轮换周活动时间表以及顺序
《逆水寒手游》攻略——段位等级表2023
《文字脑洞》攻略——武林盗圣找出白展堂的犯罪证据怎么过
《元气骑士》角色强度排名榜(元气骑士最建议买的人物排行榜)